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4期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31个月迟发晚期血栓形成1例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支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病人,男,52岁,因胸痛半月余于2004年7月15日入院。给予溶栓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胸痛仍未完全缓解,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入我院。术中在LAD近段植入18。0mmCypher支架1枚,术后血流TIMIⅢ级,无不适,3d后出院。...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支架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病人,男,52岁,因“胸痛半月余”于2004年7月15日入院。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胸痛仍未完全缓解,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入我院。病人既往体健,无家族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ECG示:窦性心律,V1~4呈QS型,ST段抬高0.1~0.2 mV,T波倒置。心肌酶正常。血脂正常。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波立维300 mg口服,法安明5 000 U皮下注射。于2004年7月17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左前降支(LAD)近端90%狭窄,其余血管无明显狭窄。术中在LAD近段植入18.0 mm×3.0 mm Cypher支架1枚,术后血流TIMI Ⅲ级,无不适,3 d后出院。术后服用波立维75 mg/d,共12个月;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1月后改为100 mg/d,长期服用。出院后未再出现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症状。2007年2月15日于休息时再次出现剧烈胸痛,持续约半小时。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再梗死。给予尿激酶溶栓,溶栓后仍有胸痛。发作20余天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查体未见明显异常。ECG:V1~4呈QS型,T波深倒,Ⅰ、avL、V5~6 T波倒置。心肌酶已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室前壁、前间隔运动减弱,LVEF 62%,左室舒张末内径为5.6 cm。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再梗死(恢复期),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形成。病人入院后立即口服波立维300 mg,法安明5 000 U。于2007年3月9日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见LAD支架内及支架近端再狭窄90%,伴有血栓,TIMI血流Ⅰ级。病人予以20.0 mm×2.5 mm的Maverick球囊扩张后在LAD狭窄处置入36.0 mm×3.5 mm乐普药物支架一枚,术后血流TIMI Ⅲ级。嘱术后长期服用波立维75 mg/d及拜阿司匹林300 mg/d。
   
  讨论 

  本病例为药物洗脱支架(DES)迟发晚期血栓形成,即DES置入后>1年发生的支架内血栓(该病人为首次PCI术后31个月)。症状发生突然,且无侧支循环支援LAD,考虑为单纯的急性血栓形成。DES广泛应用后支架内再狭窄率较裸支架(BMS)明显降低,最近有研究发现支架内晚期血栓形成率较BMS有所增加。虽然其发生率低,却是支架植入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 临床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本病例发生迟发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首次介入治疗时支架尺寸偏细、偏短,造成支架贴壁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支架边缘可能有未被支架覆盖的不稳定斑块存在。但支架过长也易造成血栓形成。所以,在置入DES时,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变特征等,权衡利弊合理选择支架型号。同时,置入DES后要进行充分后扩张,如有条件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选择支架尺寸则更可取。②病人对控制药物释放的载体及药物支架高敏,引起局部的炎症。也可能与药物和药物支架本身的致栓性密切相关。以上均可导致植入支架部位的血管内膜修复不完整,造成血栓形成。③本例病人已严格按照标准较高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停药后19个月发生急性血栓,可能因为其对阿司匹林不敏感、急性病变发生后处于高凝状态或其本身为高凝体质。此时可能与西洛他唑三联用药是合适的,尚待临床试验的验证。
  
  以上为与本例病人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的因素,另外还有一些大家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如:过早撤除二联抗血小板药物、分叉病变、被治疗病变的数量、未处理的夹层分离、糖尿病、低射血分数及技术原因等,其具体机制有待明确。最近已有动物实验采用新型多聚体材料,但对于人类动脉是否有可行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数个临床实验证实肝素涂布支架、生物降解支架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些都亟待临床循证医学证实。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作者: 李静静 廉哲勋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