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5期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我院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直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腺瘤1例。阳性检出构成比为:MSCT,7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我院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直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腺瘤1例。阳性检出构成比为:MSCT,78.9%(15/19);B超,15.8%(3/19);全消化道钡餐造影,42.1%(8/19)。MS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和B超(χ2=5.40、15.20,P<0.05、0.01)。结论 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关键词】  小肠肿瘤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SCANS FOR TUMORS IN SMALL INTESTINE  YU AN-XING, ZHOU DONG-FENG, LI HONG,  et al(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layer spiral CT (MSCT) for tumors in small intestine.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in 19 patients with primary tumors of small intestine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those  of duodenum or periampullary were excluded.ResultsOf the 19 cases, adenocarcinoma (9 cases),  interstitialoma (5), malignant lymphoma (4), and adenoma (1) were record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78.9% (15/19) for MSCT; 15.8% (3/19) for ultrasonography; and 42.1% (8/19) for barium meal. MSCT is much superior to ultrasonography and barium meal (χ2=5.40,15.20;P<0.05,0.01).ConclusionMSCT is of a great value in the detection of primary tumors in small intestine, which has become today the most important diagnostic modality of the disease.[KEY WORDS]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Intestinal tumor; Diagnosis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不多见,其仅占全身各部位肿瘤的0.2%,占胃肠道肿瘤的3%~6%[1]。小肠肿瘤可以来源于小肠上皮、肠肌、淋巴组织、血管、神经等。由于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并缺少早期体征和有效的诊断方法,术前确诊率低,临床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一直以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为首选,但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普及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MSCT已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和认可,成为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小肠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对术前全消化道钡餐造影、MSCT、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6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较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病人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0~78岁,平均62.2岁。肿瘤位于空肠10例,回肠9例。因十二直肠和壶腹周围肿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所以不将其纳入本研究。本组病史7~30 d。主要临床表现:间断性腹痛14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部包块6例,有恶心、腹胀及呕吐等不全性梗阻症状者6例。本组19例均常规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B超检查、MSCT扫描,均行手术治疗。

    1.2  影像学检查全消化道钡餐造影使用岛津ModelZs-5型遥控胃肠机。检查前病人空腹10~12 h,口服钡剂或750 g/L的泛影葡胺150~250 mL,观察黏膜相、充盈相及加压相,并选择不同的体位及充盈状态摄取胃和十二指肠X线片,再服钡剂150 mL后每隔30 min依次检查各组小肠,并持续到部分钡剂通过回盲瓣显示升结肠,重点观察小肠的蠕动、黏膜及钡剂通过情况,摄取相应的X线片。CT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机。病人空腹8~10 h,胃及小肠检查前3次分段口服20g/L左右的甘露醇共1 500 mL。病人取仰卧位,平扫后做双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注射流量为3.0 mL/s,注射开始25 s后做动脉期扫描,60 s后做门静脉期扫描,扫描层厚10 mm,重建10 mm,螺距为1,管电流200 mA,管电压120 kV。超声检查采用日本东芝SAL-32B型B超仪,重点扫描肝、胆、胰、脾和腹部。

    1.3  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标本分别于肿瘤中心部取材,根据病灶大小分别取3~6个组织块,病理标本经100 g/L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常规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2  结    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构成比比较本文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腺瘤1例。MSCT、B超、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的阳性检出构成比分别为78.9%(15/19)、15.8%(3/19)、42.1%(8/19),MS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χ2=5.40、15.20,P<0.05、0.01)。

    2.2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表现本组经钡餐造影确诊8例,包括5例腺癌、1例间质瘤和2例恶性淋巴瘤。小肠腺癌的典型表现为黏膜变平或破坏,局部管壁僵硬呈偏心性狭窄,蠕动消失;呈内生性生长的小肠间质瘤则以局部充盈缺损、近段肠管扩张为显著表现。

    2.3  MSCT表现本组经MSCT确诊15例,包括8例腺癌、3例间质瘤和4例恶性淋巴瘤。其中包括6例以腹部包块和5例以不全小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对于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病例,MSCT显示大小不等软组织包块,CT值为20.8~48.0 Hu,与肠壁或肠腔关系密切,可挤压并推移周围肠管移位(图1、2)。MSCT诊断小肠梗阻有较高的准确率,小肠梗阻的一个征象是梗阻近段肠管扩张,远段空虚萎陷,MSCT扫描和肠腔三维重建后可以直接显示梗阻近段肠管、移行段肠管以及梗阻远侧不扩张的肠管。另外,MSCT可显示包块内有低密度坏死区,通过包块与肠管的关系即可判断肿瘤是腔内还是腔外生长;本组4例以腔内包块为主,2例以腔外包块为主,3例呈腔内-腔外生长,形态不规则,未见明显钙化影。4例可见肠管管壁局限性或广泛的不均匀增厚(图3),也可见包块与管壁增厚并存。本组全部行双期增强扫描和肠腔三维重建,包块均显示有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中央囊变或坏死区无强化,而周围肿瘤组织强化明显(图1)。邻近肠壁无明显增厚,1例发生肝转移,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图4)。

    2.4  B超表现本组3例经B超检查显示腹腔内与小肠管关系密切的软组织包块。

    图1  小肠间质瘤病人位于空肠的不规则包块,中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灶,无强化  图2  三维重建示位于空肠的不规则包块,近段扩张,远段塌陷(和图1为同一病人)  图3  小肠淋巴瘤病人小肠管壁明显增厚  图4  增厚的管壁右侧可见增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和图3为同一病人)

    3  讨    论

  小肠肿瘤好发于小肠两端,即十二指肠、近端空肠和远端回肠。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因多有进行性黄疸表现,并且临床易行X线及内镜检查,临床确诊多不困难[2],本组资料未将其包括在内。空回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以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为主要症状,多无临床体征,有发病率低和误漏诊率高的特点[3]。消化道出血(隐血阳性或肉眼黑、血便),间歇性不全性肠梗阻和触及腹部横向移动的包块常常是晚期表现。以往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是口服钡剂造影和小肠灌肠(SBE)气钡双对比造影。由于小肠较长,走行弯曲,肠管常互相重叠,常规口服钡剂检查不能短时间、同时、全面显现整个小肠的形态。电子小肠镜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能够观察小肠全段,获得整个小肠的影像学资料,但两者因技术和检查价格问题尚不能在临床上广泛普及。而且电子小肠镜操作复杂,病人痛苦;小肠胶囊内镜虽安全无痛但价格昂贵,且不能活检和治疗,另外一个风险是在肠腔狭窄处容易被滞留。近年来新影像技术MSCT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显示肠壁、肠腔和周围结构,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B超检查多用于腹部包块和肝、胆、胰、脾等实质性脏器;用于空肠、回肠检查时受肠道内容物和气体影响较大,诊断率低,且无法与周围组织鉴别。本组示空肠、回肠肿瘤共3例,但无法确定肿瘤来源,仅靠包块与肠腔关系而推测其来源于小肠。目前X线钡剂检查仍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于小肠晚期病灶能准确定位,尤其是伴有不全梗阻病例。本组19例钡餐造影检出率仅为42.1%。X线基本征象包括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改变、龛影及肠梗阻或肠套叠,充盈缺损及肠腔狭窄是主要征象。分析本组X线钡餐检查阳性率低原因如下:①小肠较长且肠袢迂曲重叠,口服大量钡剂后常因影像重叠或在检查间隔期钡餐已通过病变部位而导致假阴性结果;②小肠不停地蠕动,钡餐排空快,使钡餐充盈不定或过度,从而使肿瘤形态、轮廓显示不清晰;③X线造影不易发现向肠腔外生长和位于肠系膜缘侧的肿瘤。本组此项检查结果阴性的病例中有4例为肠腔外生型肿瘤,其中1例位于肠系膜缘侧。MSCT克服了胃肠道蠕动造成的伪影和漏层,其时间分辨率和z轴分辨率明显提高,这使腹部大范围薄层扫描常规化,提高了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镜和三维成像等后处理技术的图像质量,显示病灶更加直观准确。尤其是三维重组成像技术可获得横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影像,能清楚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立体关系和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方便了外科医生对于病人术前评估及术前分期[4]。重建图像特别是冠状位图像与临床医生手术时所见病灶及腹部的周围结构相同,更符合其观察和判断习惯,使外科医生术前头脑中更容易构建病变的立体结构,手术前能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探查反复翻动肠管,减少肠管相互间摩擦损伤,从而减少术后肠粘连及继发性梗阻等并发症。MPR能准确地鉴别腔内肿瘤和腔内异物。MPR观察腔内肿瘤时,总能找到肿瘤与肠壁相连处,并且此处密度与肠壁密度相同,增强扫描时有相同的强化表现,如血管重建时有血管进入则可肯定为肿瘤而除外腔内异物[5]。 小肠肿瘤主要的CT表现为:软组织包块,可有不均匀强化;肠壁增厚、管腔不规则或偏心狭窄;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伴或不伴液平;小肠和邻近结构之间的脂肪层消失;转移性病灶:局部淋巴结大和远处器官转移。总之,MS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定位诊断比较准确,能全方位显示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对周围血管结构脏器的压迫侵犯、淋巴结及肝脏等是否有转移的情况及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有很大帮助。三维重建技术能多角度更直观地显示病变形态范围及周围结构、脏器的情况,可显著提高小肠肿瘤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陈学军等[6]报道,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2%。本组其检出率为78.9%,优于其他方法。MSCT已经普及到县级医院,成为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最主要、最有价值的可靠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叶慧,胡道予,王秋霞,等. 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06,21(3):238-231.

[2]张英建,纪清连.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附18例报告)[J]. 齐鲁医学杂志, 2001,16(2):130.

[3]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

[4]陈光强,龚建平,李勇,等. MSCT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 苏州大学学报, 2005,25(6):1067-1069.

[5]陈光强,龚建平,纪建松,等.多层螺旋CT在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25(8):750-753.

[6]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等. 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 China JMIJ, 2001,17(4):304-306.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作者: 于安星,周东风,李宏,李小川,窦昭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