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2期其他

介入性超声临床应用43例的综合评价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笔者通过总结我院近几年来对43例病人进行的介入超声(简称介超)诊断与治疗,探讨其应用价值。5MHz侧进针穿刺探头。根据不同的穿刺部位,选择16~22G穿刺针。病人选取合适体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选择经皮至病变部位的最短途径做为穿刺点,按照监视屏上所显示的最佳导向角度,调整穿刺针,在局麻下进行穿刺。...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通过总结我院近几年来对43例病人进行的介入超声(简称介超)诊断与治疗,探讨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43例,男32例,女11例,均是我院1993年至今收治患者。年龄21~67岁。

1.2 方法 使用ALKa-SSD630,3.5MHz侧进针穿刺探头。根据不同的穿刺部位,选择16~22G穿刺针。病人选取合适体位,常规皮肤消毒后,选择经皮至病变部位的最短途径做为穿刺点,按照监视屏上所显示的最佳导向角度,调整穿刺针,在局麻下进行穿刺。做诊断时,拔出针芯后,接干燥针筒,负压下吸取,将针在病灶内小幅度提插2~3次,去除负压,拔针,将针杆内的吸取物迅速推置玻片,或固定,做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做治疗时,拔出针芯后,直接抽吸或将药物注入病灶。

2 结果

介入超声诊断11例,其中肾活检2例,病理证实狼疮肾;肝占位活检8例,病理证实血管瘤3例,肝细胞癌5例;右胸腔包裹性积液1例。介入超声药物治疗32例,肾囊肿12例,囊肿大小在5~13.6cm之间,单侧9例,双侧3例,多发6例,单发7例。选无水酒精为硬化剂,经治疗多于3个月内完全吸收、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肝癌17例,肿物大小在2.0~12cm间,多发6例,单发11例,选用无水酒精加干扰素治疗,病情多稳定1年以上;肝脓肿3例,均为单发巨大型肝脓肿,直径均在12cm以上,经介入超声抽吸脓液(均在1000ml以上),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脓腔内灌洗,均在1~1.5个月痊愈。介入超声诊断1例为甲状腺及肝内均发现肿瘤者,介入超声引导下肝内肿瘤组织学检查,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甲状腺内为转移瘤;1例为结节性肝硬化疑合并肝癌者,介入超声在可疑病灶取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1例为肝内占位病变,临床疑为肝癌?肝脓肿?肝血管瘤而不能确诊,介入超声组织学诊断为肝血管瘤;1例反复浮肿患者,临床拟诊“肾病综合征”而治疗无效,介入超声肾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狼疮性肾炎;1例为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拟诊化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不能确诊,因其积液位置较高,距心脏位置较近,临床盲穿有一定危险,介入超声积液抽吸细胞学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介入超声药物治疗:1例右肝肝癌晚期,因肝动脉变异不能施行肝动脉栓塞及手术治疗,经介超经皮穿刺无水酒精及干扰素直接注入肿瘤内,经6个疗程24次注射治疗,病人右肝内肿瘤边缘回声增高,肿瘤缩小,并在穿刺时感觉肿瘤质地坚硬,注药时阻力增大,提示瘤内有机化样改变,该病人现生存1年以上,病情稳定;1例左肾单发囊肿,囊肿大小13cm,采取不插管法,抽吸囊液,注入硬化剂,囊肿 于治疗后3个月内完全吸收、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1例为单发巨大肝脓肿,于右肝内见脓腔直径12cm,病人中毒症状较重,不易承受手术治疗,病人经介超抽吸脓液,生理盐水及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反复灌洗脓腔,病人很快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减轻,经每周1~2次介入超声治疗,在1个月内痊愈。

3 讨论

3.1 介入超声诊断 所有病例均是临床用其它手段未获确诊的病人。我们体会到介超在诊断方面首先弥补了许多影像诊断方法的不足,提高包括X线、CT、超声扫描在内的多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水平。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技术,使肿瘤患者能及时获得组织病理诊断,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以便选择较适应的治疗方案;对各种含液性病变穿刺抽液可以满足各种检验诊断的需要,以便进一步查找病因。通过介超完成的特殊检查,往往可以节省许多其它检查项目,缩短诊断程序,减少其它损伤性检查和剖腹探查术,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费用。

3.2 介入超声治疗 我们体会到超声引导经皮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癌,在缩小、控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较明显的效果;治疗含液性良性病变,可达到完全愈合,并且免于手术。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诊断、治疗作用,建议做好以下几点:(1)掌握好术前诊断,选择好适应证。如有出血倾向、大量腹水、黄疸、动脉瘤和位于肝脏表面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等,都是禁忌证。(2)选择好进针部位。选择自皮表至病灶的最短途径,如肿块位置较深,则应在侧卧位或俯卧位再作多方向检查,有利于选择最佳入路。(3)治疗含液性良性病变囊腔冲洗应彻底。囊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几次,必要时加用3%双氧水,直至冲出较清亮透明液,再注入硬化剂或抗生素,此时还应反复推注几次,使药液与囊壁充分接触,以便达到最佳疗效。(4)治疗肿瘤注入硬化剂时,应边注入边改变针在肿瘤内的深度,以便使硬化剂在肿瘤内充分弥漫,如使用多孔针可较容易达到此目的。(5)预防术后并发症及肿瘤针道种植转移。囊肿有时为多房性,要求一个囊腔最好只有一个针孔,如有两个以上注入硬化剂时难免漏出腔外,引起剧烈疼痛,导致治疗失败。穿刺后避免立即下床,保持穿刺时体位约15~20min后再下床,可有效防止术后疼痛发生。介入超声致肿瘤针道种植转移实际发生率极低,约0.003%~0.009%,但也有病例报告,鉴于此,建议注意以下问题:(1)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和及时更换穿刺针,不要重复使用已用过的同一支穿刺针;(2)应尽量用细针穿刺;(3)负压抽吸活检时,应先撤除负压方可退针。

总之,本操作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可取得与手术近似或优于手术的效果,故其在临床的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273500山东兖州矿业集团总医院B超室

(收稿日期:2003-10-24) (编辑小 川)

作者: 赵静 冉宇新 2005-7-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