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4期临床医学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来源:INTERNET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较常见。我科于1997~2002年采用中野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4手术方式在局麻(66例)、全麻(2例)下采用俯卧,头部置于支架上,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治疗结果随访1~5年,平均2。...

点击显示 收起

脊髓型颈椎病较常见。我科于1997~2002年采用中野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39~74岁,平均53.4岁。大多数呈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病程为1个月~14年,有外伤史6例,其余均无诱因。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病例起病后出现颈部不适,活动不便,有僵直感。手部麻木,活动不灵活,有躯干紧束和踩棉花感。查体以颈髓受压表现为主,肢体存在不同的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大小便异常等不全瘫痪。根据北医三院拟定的肢体残疾分级标准 [1] ,本组病例中残疾属一级者17例,二级者28例,三级者20例,四级者3例。

1.3 辅助检查 X线片显示颈曲变直25例,骨质增生59例,椎间隙变窄48例,其中C 4~5椎间隙变窄16例,C 5~6 椎间隙变窄24例。CT检查56例,显示颈间盘突出45例,二节或二节以上突出39例。15例显示有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同时显示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的20例。MRI检查50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骨赘形成,有椎间盘突出的48例,其中多节段突出46例,以C 4~5 、C 5~6 居多,可见局部间盘突出,压迫颈髓前方,使颈髓局部变扁或呈凹陷状,38例可见后方的黄韧带增生,从后方挤压颈髓,使其呈蜂腰状或串珠状改变。

1.4 手术方式 在局麻(66例)、全麻(2例)下采用俯卧,头部置于支架上,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节8例,4节35例,5节25例。开槽均以球磨钻、薄式枪式咬骨钳配合,逐渐开槽,均于关节突内侧,全部为棘突打孔双7号丝线固定于椎旁关节囊上。开门过程中仔细分离硬膜外粘连。术后引流2~3天拔管。卧床1周后在围领保护下活动。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随访1~5年,平均2.4年,采用北医三院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断 [1] 。优30例,良2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颈椎不稳。术后优良率86.8%。

2.2 并发症 脑脊液漏4例,拔出引流管后自行闭合;静脉丛出血6例,神经损害症状加重2例,可能为脊髓水肿及神 经根受牵拉所致,经对症治疗,2~3周内消失。

3 讨论

颈椎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多节段性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导致颈椎椎管和神经根管的狭窄,使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受压 [2]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压迫。前、后路手术均能减压。但对于多节段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尤其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压迫原因一般已不再局限于脊髓前方,其侧方和后方的椎板增厚、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等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压迫因素。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直接解除来自脊髓后方压迫,也同时因脊髓后移而有相对的减压效果。目前颈椎管扩大术有“单开门”、“双开门”等术式,各有优缺点。我们采用中野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因在椎间后关节突内侧作骨槽,具有未破坏椎间关节的稳定性的优点。同时由于颈髓的后移,为效果不佳患者再行前路减压植骨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系数。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广泛的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多节段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宜行后路减压。从随诊情况看,术前MRI上颈髓受压和受损程度越轻,术后效果越好。而多节段受累,颈髓明显萎缩变性者,术后效果差。由于脊髓型颈椎病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因此,MRI上发现颈髓受压和受损者,如无手术禁忌,以早行手术为佳。

参考文献

1 殷华符.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1,11:177.

2 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

作者单位:117000辽宁本溪本钢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18)

(编辑李 木)

作者: 张天宇 张晓涛 王景文 2005-7-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