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4期中医中药

苓桂术甘汤治疗胸膜炎后期50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笔者近年来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胸膜炎后期50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告如下。有渗出性胸膜炎43例,无渗出者7例。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茯苓30g,桂枝10g,白术9g,炙甘草6g。3治疗结果痊愈(诸症消失,胸腔积液消去85%),随访1年无复发3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近年来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胸膜炎后期50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46岁。15~30岁7例,30~50岁13例,50~76岁3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定位、拍胸片或CT排除占位性病变。临床经X线确诊8例,拍胸片20例,B超16例,CT6例。有渗出性胸膜炎43例,无渗出者7例。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茯苓30g,桂枝10g,白术9g,炙甘草6g。喘甚加葶苈子10g,胸闷、痰多加薤白8g,肿胀、小便不利加赤小豆25g,盗汗加白薇6g,体虚乏力者加黄芪20g,力参5g。

1.3 治疗结果 痊愈(诸症消失,胸腔积液消去85%),随访1年无复发32例;有效(症状消失或减轻,胸腔积液消去55%)半年内有复发者13例;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5例,总有效率90%。治愈时间最短3周,最长8个月。

2 病案举例

患者,男,56岁,农民,2002年4月12日初诊,自诉因感冒恶寒发热,继而咳嗽、胸闷、气喘、吐白粘痰,夜间低热(T37.8℃)尤甚,已有3月余,加重1周。经两家医院拍胸片,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曾先后用青、链霉素,输液抗菌抗痨,胸腔抽液及对症治疗月余,症状基本控制。但胸闷、气喘、吐痰仍在。症见身体消瘦,面色灰暗,口唇淡白。心慌胸闷,气喘,善太息,纳呆怕冷,夜间盗汗,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以清余邪为治,湿化痰饮,健脾利湿。原方加葶苈子12g,薤白10g,赤小豆25g,连服2个月及喝赤小豆汤,体质恢复,诸症悉除。后经胸片复查肋膈角变钝,未见异常。

3 讨论

渗出性胸膜炎后期,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痰饮症,热病后期,湿性粘滞,余邪未除,困遏清阳。在病因病机方面,主要责之肺、脾、肾三脏。病邪侵犯机体或禀赋虚弱,或大病久病,外感后失治、误治,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降失常,气化不利,水液潴留,久则聚湿成饮,饮邪上犯,格阻清阳。中阳不足,饮邪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喘,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出现一派脾阳虚湿气盛的病变。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苓桂术甘汤用于胸膜炎后期,病症基本控制后,余邪未除,阳气未复。以扶正祛邪,温阳利水而巩固疗效,防止瘥后复发。

作者单位:475500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收稿日期:2003-12-10)

(编辑李年令)

作者: 李洪功 2005-7-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