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4期其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9年2月~2003年2月,我们采用了中药专方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100例,并以随机原则设西药对照组100例,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为住院患者112例,门诊患者88例。诊断标准根据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及计分方法[1]并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有关标准。并按就诊与......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9年2月~2003年2月,我们采用了中药专方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100例,并以随机原则设西药对照组100例,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为住院患者112例,门诊患者88例。诊断标准根据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及计分方法 [1] 并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有关标准。两组均做脑CT后进行确诊。并按就诊与入院先后顺序,以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39~71岁,平均62.5岁;病程3~15天,平均5.8天。对照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40~70岁,平均60.8岁;病程4~14天,平均6.4天。两组临床表现均存有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偏枯无力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体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应用中药专方芪葛化瘀汤,基本方:黄芪100g,当归25g,葛根25g,丹参20g,赤芍15g,全蝎10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0g,石菖蒲10g,钩藤15g,牛膝10g,山楂15g,生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疗程。随证加减:头痛重加白芷10g,心悸加炙甘草10g,失眠加炒枣仁20g,夜交藤50g。同时应用5%葡萄糖250ml(糖尿病者改用0.9%生理盐水250ml)内加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ml/支)6ml,胞二磷胆碱500mg,能量合剂(CoA200U,ATP40mg,细胞色素C200mg)1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20天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应用西药尼莫地平20mg,1日3次口服,同时应用5%葡萄糖250ml(糖尿病者改用同上)内加疏血通注射液(同上)6ml,胞二磷胆碱500mg,能量合剂(CoA200U,ATP40mg,细胞色素C200mg)10ml静滴,每日1次,20天为一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如脑压高者均应用20%甘露醇静滴,每日1次,用3~5天;血压高者适应选用降压药物,治疗前后均做有关指标检查,治疗后做头部CT复查,疗程结束后做疗效判定。

3 结果

3.1 判定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诊疗标准及处理要点》 [2] 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100例,治愈67例(67.00%),显效20例(20.00%),有效10例(10.00%),无效3例(3.00%), 总有效率97%。对照组100例,治愈40例(40.00%),显效20例(20.00%),有效25例(25.00%),无效15例(15.00%),总有效率8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 2 =7.38,P<0.05),治愈显效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 2 =17.36,P<0.01),其中治愈率差别也十分明显(χ 2 =13.58,P<0.01),从而说明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3.3 生化检查比较 治疗前血总胆固醇、B脂

蛋白、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增高者治疗组90例,对照组85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治疗组66例,对照组46例;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前血沉、红细胞电泳、全血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异常者治疗组49例,对照组45例,疗后恢复正常者治疗组81例,对照组36例;全血还原粘度、血栓湿重、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异常者治疗组35例,对照组43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治疗组31例,对照组2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以治疗组为优。

4 讨论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的53.6% [3] ,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历代医家认为,中风为中医急症之首,其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如何开发研制疗效确切、实用方便的新药以不断提高疗效,则是一项十分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目前已研制的许多新药制剂,均有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积极作用,临床应用中未见产生再灌流损伤、加重脑损害及再出血的报道 [4] 。我们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了以中药补气化瘀为主,兼以养血醒脑的专方进行治疗,方中以黄芪、当归补气养血,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葛根、全蝎、牛膝通经活络,石菖蒲、钩藤熄风醒脑,山楂消食降脂,全方养血活血、补气化瘀、通络熄风、醒脑化痰、消积祛脂,其补而不滋腻,通而不伤正。同时静脉滴注疏血通、胞二磷胆碱及能量合剂,充分发挥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有力改善脑供血、增加脑细胞摄氧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及血脂,从而较迅速的改变缺血性损害,保护大脑,促进逆转,临床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由此体现了中医药整体治疗的特色,也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上的明显优势和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源昌.脑血管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10.

2 包兴才.内科疾病诊疗标准及处理要点.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49.

3 陈丹阳.北京市70万人群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医药杂志,1986,(11):653-695.

4 田金洲.中医老年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1-61.

作者单位:150080黑龙江哈尔滨解放军第211医院

(收稿日期:2003-10-25)

(编辑李年令)

作者: 王常勇 兰杰 邢济臣等 2005-7-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