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医学影像

胸膜腔结核球1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0-6115(2004)07-0640-01胸膜腔结核球较少见,常因病变部位不同和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为胸膜间质瘤,肺内肿瘤或包裹性胸膜炎。本文对11例胸膜腔结核球的临床、X线表现作简要介绍和讨论。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膜结核球11例,占手术病例的0。2形态和大......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7-0640-01 

  胸膜腔结核球较少见,常因病变部位不同和对本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为胸膜间质瘤,肺内肿瘤或包裹性胸膜炎。本文对11例胸膜腔结核球的临床、X线表现作简要介绍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88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膜结核球11例,占手术病例的0.53%,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51岁,以31~38岁常见。临床症状以咳嗽、低热、胸痛为主。病程最长5年,最短3个月。

  1.2 X线表现

    1.2.1 病灶部位 见表1。

    表1 病灶部位 略
   
    1.2.2 形态和大小 位于肋膈角处的胸膜腔结核球与侧胸壁成钝角,基底部与膈面分界不清,上内缘清晰,中等密度,肋膈角变钝。位于侧胸壁中、上部结核球成纺锤状影。上端紧贴胸壁,密度较低,中部密度较高,上界与胸壁成钝角,下界与胸壁成锐角。而于侧胸壁下部的结核球,呈丘陵状,底部与胸壁紧连,肋膈角变钝。结核球位于前后胸壁和叶间裂,<4cm者,无论高低,均易成像,不难诊断。但基底大于10cm,前后径<4cm丘陵状改变者,在前后位胸片上仅成浅淡、模糊影,不易辨别,唯侧位可显示清楚。位于后肋膈窦、肺底的,易与横膈重叠,不易诊断,可CT检查。位于纵隔的结核球易与心影重叠,宜照斜位。本组病例在5cm以下者7例,5cm以上者4例。长轴最大10cm,最小2.6cm,均无分叶征。

    1.2.3 其它征象 本组有2例病灶边缘成斑点钙化,5例肋膈角变钝,2例肺内有陈旧结核灶,2例肺门点状钙化。

    1.2.4 胸部X线透视 2例基底宽,移动不明显,4例有胸膜增厚,移动略差,5例有明显移动征象。

    2 讨论

  胸膜腔结核球应称为胸膜脏层或壁层结核球。其形成可能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转归之一,在吸收过程中逐渐形成包裹,继而浓缩、干涸,形成干酪样团块。结核菌也可以经淋巴系统被接种到胸膜的脏层或壁层,后形成干酪样团块,被纤维包裹形成结核球。这不同于肺内某些纤维组织间隔分隔形成的干酪样团块,至于邻近胸膜下的肺内结核球,有时与胸膜腔结核球难以辨别,但是前者在肺实质内,后者在胸膜腔。两者都可切除治愈。本组11例手术所见,在结核球周围有广泛的胸膜粘连,不能分辨起病于脏层胸膜还是壁层胸膜。病理镜检11例均有一层纤维膜将干酪物质包裹其中,纤维膜厚度约0.5mm~0.1cm。

    本文11例中8例曾有过胸膜炎病史,尤其是游离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诊断本病有较大价值。我们发现胸膜炎患者3~10个月发生胸膜腔结核球居多,因此定期X线随访是有益的。     

  作者单位:277100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收稿日期:2004-03-07) (编辑秋 实)

作者: 王磊 陆淑娟 2005-7-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