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7期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防治机要

来源:INTERNET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0-6115(2004)07-0658-02随着知识经济时期来临,科技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富含脂类食物摄取增加等饮食结构和锻炼日趋减少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日趋增高[1],最新统计(WHO)表明世界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已位居第一位,而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亦高居榜首。已成为严重危......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7-0658-02 

  随着知识经济时期来临,科技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富含脂类食物摄取增加等饮食结构和锻炼日趋减少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日趋增高 [1]  ,最新统计(WHO)表明世界心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已位居第一位,而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亦高居榜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故有效防治此病有着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以整体观察和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不仅具有较好协同西药增效,缓解标症,且有较好扶正固本,防治再发之效。兹就其防治作简要分析,报告如下。

  1 现代医学治要

    此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引起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与吸烟、肥胖、运动减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主要因素密切相关 [2]  ,并随危险因素个数增加呈正相关。中青年以上男性多发,常于受寒、劳累、饱餐、情绪激动、急性循环衰竭而诱发。治疗以寿命和质量并重。常用药物治疗以硝酸酯类为最有效的一线药物,能有效扩张冠脉血管,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缓释剂效果则更佳;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扩张外膜下冠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宜用长效二氢吡啶类剂,以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缓解心绞痛,亦可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抗凝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溶纤维蛋白药等均有一定防治之效。手术治疗中心脏移植 [3]  和冠状动脉的搭桥术,因其价格昂贵,免疫排斥等因素,应用受限,经皮冠状动脉(PCI)介入治疗日益受到冠心病患者青睐,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尤其药物涂层支架降低再狭窄率有显著优势,可有效解决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而亦增加免疫排斥、过敏反应、增强感染、凝聚血栓等风险。

  2 中医药治要

    当今医学界已认识到化学合成药物可致大量医源性疾病,回归自然疗法日益高涨,药食同源,药物食品化、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中医药发展日趋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焦点。中医药具有较好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协同增效,缓急标症,防治再发之效。在今后日益提倡防治一体化综合治疗中,将扮演日趋重要角色。

    2.1 病因病机 早在《素问·举痛论》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克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而《素问·调经论》又云“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而《金匮要略》将其病机言简意赅为“阳微阴弦”。此言及是,此病中医学属“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范畴。多由外邪侵袭,尤以寒邪为甚,本素心气阳虚,加之寒凝气滞,侵犯经络,胸阳不展,痹阻脉道,淤滞不行而发。因先天不足,久病体衰而损及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脾
阳不温,健运失司,湿浊内生,变生此证;或因情志不畅,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痹阻,脾胃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蕴湿成浊,痰浊内停,血行不畅,淤血内停,痰淤互滞,上犯心胸,胸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发为此病。正如《古今医鉴》所云“心脾痛者亦有顽痰死血,种种不同。”故其病多与心、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诸多因素而致脾失健运、肝失条达、心肾亏虚、心脉失常;气滞、寒凝、痰阻、血淤,阻遏胸阳,痹阻心脉,轻者为厥,重者致死。

    2.2 分证论治 此病总属本虚表实,本于心脾肾气阳虚,标于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治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详辨气滞、寒凝、痰阻、血瘀,心、脾、肾、气、阳虚孰轻孰重,灵活对证治疗,且忌犯虚虚实实之戒。

    (1)瘀血内阻:症见胸痛如刺,痛有定出,心悸、胸闷,舌暗紫,脉涩或促结代。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丹参、生地、赤芍、茯苓、当归、川芎、郁金、瓜蒌、三七、檀香、红花等,可酌情选用复方丹参滴丸、通心络、地奥心血康等便捷中成药协同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2)心阳亏虚:症见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舌苔白,脉沉细。治法:温阳通脉,宣络止痛。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化裁。桂枝、黄芪、人参、干姜、附子、丹参、桃仁、红花、白术、甘草、枳实、白芍、元胡等。可酌情选用参附强心丸、养心气口服液等便捷中成药协同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3)肝气郁结: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舌暗,苔白,脉弦涩。治法:疏肝解郁,理气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化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桔梗、牛膝、柴胡、郁金、枳壳、甘草、丹参等。可酌情选用疏肝丸协同增效。

  (4)气阴亏虚:症见胸痛,气短,心悸,自汗乏力,口干少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药:天王补心丹化裁。丹参、人参、天冬、炒枣仁、茯苓、生地、当归、川芎、三七、郁金、降香、远志等。可酌情选用养心气、滋心阴口服液、生脉饮口服液等协同养阴止痛之效。

    2.3 充分重视预防调护 积极倡用药物和穴位贴敷、针灸、气功、理疗、推拿、预防、调护等综合疗法,安全可靠,经济效捷。耐心细致对冠心病患者讲解此病发病病因、病机、治疗、防护注意事项等知识。避免过度劳累,节制过度喜、怒、忧、思、悲、恐、惊不良情绪刺激、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宁静心态,处于“阴平阳秘”,“病安何来”状态。我国众多区域昼夜温差显著,夏热冬冷,南湿北燥,如能循应四时,调节机体适应能力,顺适六气变化,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则有效预防此病再发。故应及时增减衣被,防风寒、保暖,积极戒烟、戒酒。大力普及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知识,通过认知—行为改善,节制饮食、积极锻炼、减肥等措施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制定近期、远期目标,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性,发挥群体影响效应等措施均有助于降脂。 近期研究 [4]  山楂、泽泻、丹参、大黄、决明子、首乌、甘草、茯苓、柴胡、芍药、绞股蓝、何首乌、人参、灵芝、枸杞、泽泻、虫草、姜黄、荷叶、葛根、郁金、茵陈蒿、昆布、沙棘、三七、虎杖、丹参、月见草、马齿苋、赤叶松、大豆、海带、大蒜、鱼油等60余种,具降脂之效,前10位使用频率较高。临证可据药性辨病与辨证灵活有机结合选用,可提高疗效。而成方六味地黄丸、大小柴胡汤、茵陈蒿汤、桂枝茯苓汤、桃仁承气汤、二至丸、防风通圣散等均有一定降脂之效。而从绿茶中提取一种茶色素颇具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血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故经常品尝富含茶色素绿茶,颇具醒脾降脂之效,经济灵便。多食富含维生素瓜果、蔬菜及纤维素食物,大便宜通畅,以防诱发此病再发。提倡适量运动,吐故纳新,如早晚晨练、打太极拳、中度散步等。

  3 验案举例

    患者,男,42岁,因“心悸、胸痛间作2年余”而就诊,自述2年前劳累而致心悸、胸痛,至医院门诊做心电图:(1)窦性心律;(2)下壁心肌缺血。胸透示无异常,诊断为“冠心病”,予以“丹参注射液”静滴,口服“地奥心血康”,心悸、胸痛等症状消失。常于受寒、劳累、饱餐、情绪激动而诱发,经口服静点上述药物好转。此次因情绪激动而诱发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诸症,经口服地奥心血康、通心络等半月效果不显,为求系统治疗而就诊,刻下见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自汗、乏力、口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前壁心肌缺血。血常规大致正常,诊断:中医:胸痹,气阴亏虚;西医:冠心病。处理:(1)宜休息,禁止剧烈活动,宜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2)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日1次,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点,1日1次,加强活血化瘀,益气养心;(3)极化液:普通胰岛素8~12U,氯化钾1~1.5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1日1次;(4)复方丹参滴丸1日3次口服。(5)中药予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丹参10g,人参6g,天冬15g,炒枣仁15g,茯苓10g,生地15g,当归10g,川芎5g,三七3g,郁金5g,降香3g,远志5g等。7剂,水煎服1日1剂,7日后复诊,诸症明显好转,偶有心前区疼痛,气短,口干,乏力,自汗,盗汗,舌质淡红,脉细弱,方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之剂生脉散化裁:太子参15g,麦冬9g,五味子6g,天冬12g,玄参9g,生地9g,当归9g,丹参9g,茯苓12g,远志6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1日1剂,再诊时,诸症较前好转,继守7剂,诸症皆消,复查心电图示正常。

  参考文献

    1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80年代至90年代末流行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7(2):74.

    2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11省市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1):5.

    3 黄德嘉.心脏病诊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5-539.

    4 陈匡,郭卉,刘学政,等.降脂中药实验临床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2,8(6):371.

  作者单位:1 835000新疆伊犁洲中医院急诊科
  
       2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功能科( △ 检验科) 

    (收稿日期:2004-03-30) (编辑海 涛)

作者: 姚宗英 陆胜云 李文红 2005-7-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