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8期医学教育

现代科研知识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影响的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RNA干扰,都渗透着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就没法探索生命的奥秘,也无法揭开疾病的发生机理,更谈不上对疾病的有效防治。因而培养医学高级人才,必须加强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教育,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内容广泛......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RNA干扰,都渗透着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就没法探索生命的奥秘,也无法揭开疾病的发生机理,更谈不上对疾病的有效防治。因而培养医学高级人才,必须加强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教育,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内容广泛、具体而抽象,特别是对于没有经过科学研究实验训练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来说,并不容易掌握。笔者就溶入科研知识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模式
   
  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有两类:(1)纯理论教学。就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这种方式是把教材上的理论,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选择性的讲授理论知识。这种方式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2)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相结合。这种方式比较合理,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学生能学到相关的实验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为数不多的重点医学院校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由于受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真正能选到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只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以及一些与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2 改革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纯理论教学,有很多优点,如理论严密、系统。但是纯理论教学已经暴露出很多不足。首先,这种方式是从理论到理论,也就是在理论的框架里悠转,没有具体的研究实践,许多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只能在以理论形式表述。而这方面知识抽象,学生按照书本的理论很难理解其中内容。例如,给学生讲授“差异性基因表达”,这是一种寻找细胞发育和肿瘤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但是纯理论教学只能讲述如何提取mRNA,而后扩增,再杂交。没有做过mRNA提取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在提取mRNA过程,为了保证mRNA的完整性需要很高的无菌条件和mRNA扩增时需要的反转录PCR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而听课的恰好是没有做过这些实验的本科生或刚入学的研究生。其次,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很强的学科,实验知识贯穿整个教材的内容,如DNA序列的测定、蛋白质的印迹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等,这些都是实验内容,因为没有做实验的条件,所以研究方法是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比较难阐述的内容。目前能真正把完整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内容和实验联系起来的高校为数不多,而且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单一,没法反映当前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
  
  医学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是医学科技发展的领头羊。我国的医学分子生物教学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我国有大量的分子生物学人才,完全可以调整目前的教学方式,加上分子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重大影响,因而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医学分子生物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建立就是:第一,对现行教材内容的更改,加入大量的相关科研方法;第二,讲授医学分子生物学内容时,要溶入教师的科研知识、经验。
   
  3 现代科研知识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科研知识是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讲授基础。医学研究是一种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的科学行为。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会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特别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人员,他们的科研行为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探索疾病的发生和防治规律,所以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科研知识是讲授该门课程的基础,只有科研知识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只有科研知识才能把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科技的进展,跟踪国际医学发展的前沿。例如,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这种病毒是由于冠状病毒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假如没有参加过基因表达或基因突变研究的科研人员,如何掌握基因的突变位点,如何向学生讲述病毒的变异过程,这种变异为何能导致人的呼吸衰竭?还有RNA干扰是目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科研知识对认识基因的表达调控和肿瘤的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基因表达调控和肿瘤的发病机制则是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重点讲述内容。所以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材上应大量增加国内外关于医学发展的最新科研成就,并铲掉与普通生物化学重复的内容,能真正反映出医学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前瞻性。21世纪医学课程的设置将减少理论课时数,而增加实践课时数 [1]  ,也就是对目前医学分子生物课程内容应进行修改,增加应用性强的科研方法和科研实践。

  4 科研知识的溶入对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科研知识把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带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有大量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由于教学经费和实验场地的限制,不可能开展所有分子生物学实验。但是作为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知识。强调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必须是在一线做科研的工作人员,而且必须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独特,它有大量的研究方法要讲述,因而这门课程的教师要亲自参与科研活动,有科研过程的亲身经验。这些教师不仅要讲授前人已经取得的科研成就,更应该讲述自身的研究过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这样的讲课,不仅把枯燥的理论溶入实际的研究当中,而且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科研知识的溶入大大调动学生个人对课程内容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 [2]  。大多数学生对科研知识有极大的求知欲,例如,笔者在讲述“肿瘤基因诊断”时,把自身研究过程中所做的甲胎蛋白相关研究溶入其中,甲胎蛋白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是甲胎蛋白基因在胎儿时大量表达,而出生后快速降低,当人发生肝癌时甲胎蛋白基因又开放,甲胎蛋白似乎和细胞增殖旺盛有关,那么这种蛋白质和新生细胞或肿瘤细胞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问题提出时立即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展开讨论,运用学过的基因表达知识提出他们的观点。在随后讲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杂交方法,学生均能很好的掌握。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医学发展的新热点,比如,笔者讲到病毒的复制,当时正好是全国上下进行一场与“非典”斗争的运动,学生们并不了解“非典”是何物。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SARS病毒是RNA病毒,但是给予DNA抑制剂可抑制该病毒繁殖。本来DNA和RNA是两种性质有差别的核酸,请分析为什么SARS病毒对DNA抑制剂敏感?”,要求学生查文献,最后均能回答这个问题。目前的讲课条件,已经允许把科研方法和手段搬到课堂,在讲授科研方法和过程时可以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拓展分子生物学知识与将来临床医学的联系,生动形象的讲述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所以科研知识的溶入,把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联系起来,解决了没有开展实验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认识,而且科研知识可把最新的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带到课堂,对推动医学分子生物的课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它为培养适应医学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所以要努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把科研知识溶到理论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堂林.医学课程设置改革的现状与未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1-12,23.
  
  2 姜立,马文丽.浅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52.
    
   (编辑秋 实)

作者: 李孟森 2005-7-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