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9期临床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期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

来源:INTERNET
摘要: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症状心肌梗死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探讨如何实施心理护理。1一般资料本文对我科2001~200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调查,共40例,均为男性,年龄......

点击显示 收起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细胞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本研究旨在对不同症状心肌梗死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探讨如何实施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我科2001~200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调查,共40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8~84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有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心电图改变者34例,症状不典型但有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变化的6例。经过治疗,病人症状好转,心电图有改善,意识清楚并愿意接受调查者。

  1.2 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不同症状的心肌梗死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不同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见表1。表1显示,心肌梗死病人在急性期有45%病人表现为恐惧、45%病人表现为紧张、5%病人表现为焦虑;恢复期有10%病人表现为紧张、40%病人表现为焦虑、20%病人表现为抑郁;康复后期还有5%病人存在焦虑、5%病人存在抑郁。
   
  表1 不同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略)

  3 心理护理

    3.1 病人的恐惧、紧张、焦虑和抑郁程度,可通过观察、交谈或问卷予以评定 当病人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时,应耐心的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以热情的态度、温和的语言、高度的责任心关怀病人,用熟练精湛的技术为其治疗,使其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不失时机的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

    3.2 松弛训练 病人存在恐惧、紧张、焦虑、血压波动、心动过速、紧张性头痛以及其他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症状时,可使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松弛训练 [3]  ,有利于降低外周交感紧张度,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安定病人情绪并消除无助感。还可以采用其他放松法: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读娱乐性刊物、听音乐等,都可以松弛紧张的心理,改善情绪。

    3.3 护士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耐心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让病人宣泄内心深处的烦闷,消除负性生活事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指导病人改变认知方式,用辨证方法看待问题,凡事不要只看到消极方面,还应看到积极方面,从而减轻各种刺激对心理的影响,逐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

    3.4 制订详细的教育方案 一方面,责任护士每天坚持与病人保持积极的情感交流,沟通中渐进的进行健康认知教育,让病人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增强在随后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上的信任;另一方面,向患者表示我们非常关注他的健康,并有能力帮助他摆脱疾病困扰,以增强病人信任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4 讨论

  心与身的关系是互为调节与被调节的关系,心理紊乱必然导致生理障碍。短暂轻度的紊乱是可逆的,强烈持久的心理紊乱终将诱发器官的功能衰竭和病理变化。有研究报告 [1]  ,冠心病的发病频率分布与精神过度紧张密切相关。长期的过度紧张或者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可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紧张性增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同时还可兴奋血小板α受体,使血栓素A 2 合成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痉挛并促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血栓。以往研究表明 [2]  ,约有2/3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住院期间有情绪障碍。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康复后相当长时间内,有的病人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症状,虽然顺从康复计划,但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等。这种负性情感,通过大脑多种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 和免疫系统而影响心身疾病的发展、转归和康复。因此,对心肌梗死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杨国杰.冠心病临床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1.

  2 徐斌.心身医学.北京:中国医学出版社,1990,52-70.
   
  3 杨贤菊.心血管病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时的治疗评估.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241-242.
    
  (收稿日期:2004-05-11)

  作者单位:137000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内五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王淑艳 马福云 倪春华 2005-7-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