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临床医学

腺性膀胱炎19例诊治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近年来,随着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趋势[1]。2001年4月~2003年1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19例,现报告如下。并发排尿困难3例,膀胱内结石2例,肾结石2例。2诊断13例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2例,膀胱壁增厚1例,前列腺增生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随着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趋势 [1] 。2001年4月~2003年1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19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27~68岁,平均47岁。病程2.5个月~7年,平均1.8年。临床症状为尿频4例,尿频、尿急、尿痛6例,尿道刺激症状伴血尿5例,单纯血尿4例。并发排尿困难3例,膀胱内结石2例,肾结石2例。伴包皮过长反复感染1例,尿道肉阜5例。
     
  1.2 诊断 13例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2例,膀胱壁增厚1例,前列腺增生3例。7例行IVP检查,1例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6例行CT检查,1例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2例行MRI检查,未发现异常。19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10例,颈部5例,三角区及颈部3例,后尿道1例。病变形态为粘膜滤泡样改变,或呈息肉样不规则突起,或呈珊瑚草样,成簇存在,有的上覆絮状假膜,病变区粘膜充血水肿,呈暗红色,血管纹理粗乱,间有点状出血灶。其中1例较特殊,仅表现为粘膜充血。19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1.3 治疗 行经尿道电切(TUR)16例,其中11例TUR后行膀胱药物灌注,其中使用唯尔本(卡介苗提取物)5例、羟基喜树碱4例、丝裂霉素2例。单纯膀胱内药物灌注3例(唯尔本2例、丝裂霉素1例)。另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2例,肉阜切除、尿道口成形5例,经尿道膀胱碎石2例,包皮环切1例。
    
  2 结果
    
  19例均获得6~48个月随访,复查计划为:出院后第一年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一次。11例TUR加膀胱内药物灌注者,均治愈,至今未见复发。5例单纯行TUR者4例痊愈,1例于TUR后18个月复发,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予TUR加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至今未见复发。3例单纯膀胱内药物灌注者,2例痊愈,1例出院后5个月复发,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予TUR加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至今未见复发。总治愈率89.5%。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临床相对少见,其病因目前存在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有关。有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上皮受慢性刺激后,基底层细胞呈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巢,近而巢中心部退化形成囊腔,为囊性膀胱炎,最后腔内柱状上皮形成,即为腺性膀胱炎 [2] 。本组有3例并前列腺增生,4例并泌尿系结石,1例并包皮过长反复感染,5例并尿道肉阜,3例反复泌尿系感染,可见有慢性刺激因素存在者占总例数的84.2%。
   
  腺性膀胱炎多表现为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症状,少数表现为肉眼血尿,常先作抗感染治疗,无效后才考虑作膀胱镜检查,病程较长 [3] ,本组平均1.8年。间接影像检查多无明显异常表现。本组13例行B超检查,仅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2例,膀胱壁增厚1例;7例行IVP检查,仅1例发现异常;6例行CT检查,仅1例发现异常;2例行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镜下活检。膀胱镜下好发部位依次为膀胱三角区(10例)、颈部(5例)、后尿道(1例),严重者面积广泛(三角区及颈部3例)。

  活检部位应在病变典型处或作多部位咬检。镜下病变形态多变,多数表现为粘膜增生性改变(滤泡样、或息肉样、或珊瑚草样、或乳头瘤样、或绒毛样);少数表现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有的仅表现为粘膜粗糙,甚至有的无肉眼可见病变。我们主张对有可疑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者常规行膀胱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以期及早诊治。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属癌前病变 [4,5] ,因此一经发现即应积极治疗,以终止其恶变的可能。治疗原则为首先消除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然后采用物理手段去除病变区域或用化学方法控制粘膜病变的发展。具体方法有TUR、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抗癌药序贯膀胱灌注等 [3,6,7] 。本组分别采用单纯TUR、TUR加膀胱内药物灌注、单纯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方法治疗,对比疗效,我们认为TUR加膀胱内药物灌注疗法最为理想,本组11例全部治愈。膀胱内灌注所应用的药物和防治膀胱肿瘤应用的药物基本相同,本组应用了两类药物,一类是化疗药(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一类是免疫制剂(唯尔本),从本组病例对比来看,这两类药物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且均无明显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循亮,王晓雄,曹静.腺性膀胱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413-414.

    2 佟威利,刘屹立,郭文川,等.腺性膀胱炎(附30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15:21:285-289.

    3 石红林,郝建华,徐玉萍.抗癌药序贯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山东医药,1999,20:19:22-23.

    4 Lancelin F,Anibjar,Villette J,et al.Telomerase activity as a potential marker in preneoplastic bladder lesions.BJU Int,2000,85:526-531.

 5 Jacobs L B,Brooks J D,Epstein J I.Differentitation of colonic meta-plasic from adenocarcinoma of urinary bladder.Hum Pathol,1997,28:1152-1157.

    6 李健,杨世强,庞志宇.经尿道激光烧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11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20:15:379-379.

    7 常纪伟,高清元,杨军昌,等.经尿道电气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38-39.    
  作者单位:150076哈尔滨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泌尿外科(外三科)

    (收稿日期:2004-09-21)

作者: 曾宪辉 冯俊铎 蒋东朋等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