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中医中药

阳和汤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来源:INTERNET
摘要: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主治阴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后世医家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将本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仅就其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耳科疾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点击显示 收起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主治阴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后世医家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将本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仅就其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耳科疾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系中耳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属中医“脓耳”、“眩晕”范畴。徐氏 [1] 报道以阳和汤加蜈蚣两条,草乌6g,川芎10g,白芷10g,当归10g,以温阳化浊,同时配合“吹耳散”,治疗1例左侧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服药1剂,耳痛减,5剂尽服,诸症均好转。信氏 [2] 认为本病多由肾阳不足,浊毒不化所致,“治耳聋鸣汁出,皆有肾寒”,故以阳和汤温阳填精,散寒化浊,为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首选方。

    2 鼻科疾病

    2.1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多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或因鼻骨发育不良,加上风寒凝聚,留于窦腔,发而为病。症见头局部疼痛,流粘液鼻涕,苔薄白,脉沉细等。临床认为本病多属阴证范畴,正如张景岳所说:“凡鼻渊脑漏者……新病多由于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其有漏泄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眩晕不宁等证,此非补阳不可”,故宗其意而用阳和汤治疗。聂氏等 [3] 以阳和汤加苍耳子、辛夷、白芷为基本方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渊)120例,舌苔偏黄者去肉桂、姜炭,加黄芩、薄荷。结果:治愈82例,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11例,取得满意疗效。刘氏 [4] 报道以本方化裁治愈1例额窦炎。

    2.2 过敏鼻炎 过敏性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以鼻痒、打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由于过敏原呈季节性的增减或持续存在,本病的发病呈季节性(俗称枯草)或常年性。沈氏 [5] 用本方加熟附片10g,北细辛10g,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5g,茯苓30g,治愈1例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10年患者。高氏 [6] 亦有验案报道。

    2.3 鼻渊 鼻渊是一种以鼻流浊涕,如泉下注,量多不止为特征的常见鼻科疾病。古代又名“脑漏”、“脑崩”、“脑泄”。本病有缓急之分,急性者多属实证,起病急,病程短。慢性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病程长,缠绵难愈,多为肺气虚寒,脾气虚弱,气血不足,阴寒凝结所致。阳和汤药证相合,有较满意疗效。李氏 [7] 治鼻渊虚寒证患者1例,病程2年,取本方去炮姜加辛夷、苍耳各10g,桔梗、白芷各5g,细辛3g,意在温阳散寒蠲饮,疏风宣肺,芳香开窍。安氏 [8] 也有治愈案例报道。

    3 咽喉科疾病

    3.1 失音 失音一证,有虚实之分,实证为窍闭,常因风寒、火邪、气逆、痰涎而致。虚证则有伤肾、伤心、伤脾之分。若脾肾阳虚,寒邪郁遏胸中,痰浊中阻,阴霾弥漫,阳气失宣所致,可用阳和汤化裁变通以扶阳抑阴、温经通阳,失音乃愈。吴氏 [9] 等以阳和汤加味治疗1例失音,7剂而愈。

    3.2 喉痹 喉痹一证,病因繁多,有风寒、风热、肾虚、痰实等。临床对于肾阳素亏,寒饮阻逆所致者,以阳和汤随证加减化裁,运用得当,常能应手取效。胡氏 [10] 等用本方治元阳素亏,寒饮阻滞气道所致本病者,效果甚佳。李氏 [11] 以阳和汤加桔梗、细辛、黄连,温阳祛湿,引火归元治愈1例阳虚咽痛。

    4 口齿科疾病

    4.1 牙痛 牙痛是牙齿疼痛的简称,是口齿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牙痛不完全都是由龋齿引起,其他牙病,如牙痈、牙宣、骨槽风等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都可导致牙痛。临床有虚实两类。白氏 [12] 治寒火所致牙痛患者,用本方加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0g,意在温补通滞,散寒祛痰,寒温并用,以清寒中之火。聂氏 [13] 用阳和汤加细辛、白芷、破故纸温肾散寒,治疗1例双侧下磨牙反复疼痛2年者,3剂痛减,5剂而愈。李氏 [14] 亦报道以阳和汤加细辛、骨碎补,治愈1例肾阳虚牙痛。

    4.2 牙龈肿痛 吴氏 [9] 认为牙龈肿痛之症,历代医家多以胃火上炎或阴虚阳浮论治,临证时常忽视阴寒凝滞而致者。若患者面部漫肿、无灼热、皮色不变,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派阳虚寒凝之象,投以阳和汤温阳散寒通滞,可收到桴鼓之效。

    4.3 牙龈与牙齿冷不可耐 汪氏 [15] 以阳和汤加补骨脂、骨碎补为基本方,治疗1例产后正虚,恣意饮冷,寒气趁虚而入,伤齿入肾所致牙龈与牙齿发凉,加减共服20余剂后,牙痛及牙根与牙齿发凉俱瘥。随访2年多未复发。

    4.4口疮 崔氏 [16] 应用阳和汤治口疮反复发作5年患者1例,药进10剂,口腔舌体溃疡消退过半,再进2剂而诸症消失告愈。

    4.5 舌腺炎 邓氏 [17] 报道以阳和汤加味温阳健脾,化痰散结,治愈1例儿童舌腺炎。

    4.6 唇风 唇风是以唇部红肿、疼痛,日久破溃流水为特征的唇部疾病,好发于下唇,类似于西医学的剥脱性唇炎。另外,糜烂性唇炎与湿疹性唇炎也属此范畴。王氏 [18] 认为本病久宜养血祛风之治,当调补阴血为先;而“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当温阳为主。以阳和汤加味,3剂见效,6剂诸症消失。

    5 讨论

    阳和汤方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麻黄、姜炭、生甘草组成。方中重用熟地温补营血,填精益髓;鹿角胶养血助阳,强筋壮骨,两药相伍,益精血,助阳气,补肝肾之功著,共为君药。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利血脉,共为臣药。佐以少量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白芥子消皮里膜外之痰。甘草解毒和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效,为治疗阴疽著名方剂。然其应用颇广,远远超过了阴疽范畴。从临床实际情况看,使用本方不必拘泥某一症状,在理论指导下,切合病机,据证变通,引申运用,总以舌淡脉虚,全身虚寒见证为使用前提。

    参考文献

    1 徐少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用阳和汤一得.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3):26-27.

    2 信彦才,李子田,信长华.阳和汤临证新用四则举隅.中医药学刊,2001,19(2):147.

    3 聂轩,程传云,高红雨,等.阳和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20.

    4 刘志平,周鹤林.阳和汤临床治验五则.湖南中医杂志,1999,15(1):47-48.

    5 沈桂祥.阳和汤新用举隅.江苏中医,2000,21(9):35.

    6 高晓平.阳和汤临证验案举隅.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2,3(4): 369-370.

    7 李笔怡.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黑龙江中医药,1986,(6):30.

    8 安少先.阳和汤新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4):28-29.

    9 吴孝华,陈启石.阳和汤的临床应用.中医杂志,1994,35(9):532 -533.

    10 胡同斌.阳和汤案例.云南中医杂志,1990,11(3):33.

    11 李双起,迟通海.阳和汤临床新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1):1051-1052.

    12 白晓东.阳和汤加味治疗牙痈.四川中医,1987,(10):36.

    13 聂印.古方新用二则.陕西中医,1997,18(3):168.

    14 李东瀛,范少杰.阳和汤在内科妇科的临床应用.陕西中医,1983,4(6):12-14.

    15 汪建赐.名医董平活用阳和汤巧治疑难杂病.新中医,1993,7: 13.

    16 崔宴医.阳和汤临床新用举隅.四川中医,2001,19(11):78.17 邓迅.阳和汤临床应用.甘肃中医,1996,9(3):29.

    18 王国孝,王元基,王武基.阳和汤治验三则.甘肃中医,2002,15(2):52.

    
    作者单位:250031山东省济南华夏医院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 

作者: 纪永健 徐日强 于化芸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