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6期检验与临床

健康人及血栓前状态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其粘附性、聚集性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素,而后者恰是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膜流动性是细胞主要的生物物理特征,血小板膜流动性异常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1],因此血小板膜流动性改变是影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测定健康人及血栓前状......

点击显示 收起

  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其粘附性、聚集性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素,而后者恰是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膜流动性是细胞主要的生物物理特征,血小板膜流动性异常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1] ,因此血小板膜流动性改变是影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测定健康人及血栓前状态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的变化,重点探讨我国健康人血小板膜流动性的正常参考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Ⅰ组:健康人166例,男102例,女64例,年龄21~92岁,平均(54.6±17.8)岁,均为健康查体者,经常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排除了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高脂蛋白血症及外周血管性疾病。Ⅱ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2~78岁,平均65.6岁。Ⅲ组:糖尿病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1~68岁,平均57.7岁。Ⅳ组:高脂血症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55~66岁,平均61.0岁。
   
  以上四组在试验前2周内均无大量饮酒及高脂饮食史,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皆于晨6时抽取肘静脉血。
   
  1.2 方法
   
  1.2.1 血小板悬液的制备 将肝素抗凝的新鲜血6ml于800rpm离心10min,取出上层血浆,然后加入预冷的PBS等渗缓冲液10ml稀释,重复洗涤血小板2次后悬浮。
   
  1.2.2 膜微粘度的测定 [2]  先将荧光探剂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Sigma公司产品)溶于四氢呋喃液配成2mM母液,临用前用PBS稀释成2μM的工作液。取血小板悬液与等容量DPH工作液混匀,37℃温育5min,然后用PBS洗涤一次,再用PBS悬浮至等体积即得DPH标记的血小板,然后将血小板浓度调整至1×10 7 个/ml。采用日本RF-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及偏振装置(岛津公司生产)分别测定检偏器水平和垂直位的荧光强度I 1 和I ⊥ 上,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分别为370nm和430nm,狭缝为10nm。测试系统37℃恒温。根据公式P=I 1 -GI ⊥ I 1 -G ⊥ 计算偏振度P值,其中G为校正因子。P越小,膜流动性越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F检验、Newman-Keul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直线相关性方法分析年龄与膜流动性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膜微粘度正常参考值 Ⅰ组数据男性、女性膜流动性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全组膜流动性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老年期患者(74例)这种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测得的膜流动性值范围为0.167~0.318,利用正态分布法求得健康人血小板膜流动性的95%可信限(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195~0.296,各年龄组正常参考值见表1。
   
  2.2 各组血小板膜流动性的变化 见表2。与健康人组比较,其它各组膜流动性值均显著降低。
    
  表1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血小板膜流动性及正常参考值(略)

  注:与2l~29岁组比较, * P<0.05, ** P<0.01, *** P<0.001;老龄各组与50~59岁组比较, △ P<0.05, △△ P<0.01, △△△ P<0.001
    
  表2 各组血小板膜流动性的变化(略)

  注:与Ⅰ组比较, * P<0.05, ** P<0.0l
    
  3 讨论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合适的流动性是保证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近年膜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细胞方面,晚近对血小板膜流动性的研究逐渐引起重视。血小板膜的流动性是血小板的重要力学特征,血小板生理功能与血小板膜结构的完整性及膜磷脂双层的流动性有关,膜流动性的改变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功能关系密切 [1,3] 。目前测定膜流动性的方法较多,其中经典的荧光偏振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DPH则是近年应用最普遍的荧光探针 [4,5] 。目前尚缺乏国人血小板膜流动性的有关参考值,本研究健康人组随年龄增加血小板膜流动性下降,提示血小板膜流动性存在增龄性变化,健康老年人这种变化尤为显著。本文首次提供了我国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血小板膜流动性的正常参考值。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降低已得到国内外学者证实 [3,6] ,但心肌梗死及脑梗塞与血小板膜病态改变的因果关系一直有争议。本文结果显示血栓前状态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下降,此与既往国外研究结果一致 [7~9] ,膜流动性改变将引起血小板其它功能的变化,提示心肌梗死、脑梗塞前即可能存在血小板膜流动性降低,说明病态血小板参与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较多,本资料结果不能确定各组对象膜流动性异常的确切原因,但设法改善血小板膜流动性对于预防衰老、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Vlasic N.Lipid fluidity modulat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agglutination in vitro.Life Sci,1993,53(13):1053.
   
  2 Shinitzky M,Barenholz Y.Fluidity parameters of lipid re_ gion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Biochem Bio-physica Acta,1978,515:367.
   
  3 苏志,李元建.膜流动性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与临床科学分册,1990,10(1):11.
   
  4 翁维良.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4-30.
   
  5 黄贤智.荧光偏振测定法.见:陈国珍主编.荧光分析法.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62-282.
   
  6 Caimi G,Montana M,Canino B,et a1.Platelet membrane fluidity and platelet membrane lipid pattern in several clinical conditions.Clinical Hemorheology,1996,16(2):177.
   
  7 Winocour PD,Bryszewska M,Watala C,et al.Reduced membrane fluid-ity in platelets from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1990,39:241.
   
  8 Caimi G,Montana.M,Canino B,et al.Platelet membrane fluidity,platelet membrane lipid pattern and platelet cytosolic Ca 2+ content in subjects with vascular atherosclorotic disease.Clinical Hemorheology,1994,14(3):393.
   
  9 Sang LQ,Montenay KH,Devynck MA.Alterations of platelet membrane microviscosit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Clin Sci,1991,80:205.
   
  作者单位:250003山东省济南市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作者: 孟春霞 贾海亚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