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

志丹县义正乡稠树梁行政村大骨节病调查与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对义正乡稠树梁行政村大骨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该行政村大骨节发病,从1990年开始,并逐年增多。【关键词】大骨节病。干骺端多因素义正乡属于我县大骨节病的历年发病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采取改水、服药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趋于稳定。该乡稠树梁行政村从1990年开始,以10岁以下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对义正乡稠树梁行政村大骨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该行政村大骨节发病,从1990年开始,并逐年增多;(2)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3)手指干骺端病变检出率为18.78%。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大骨节的病因系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大骨节病;流行病学;发病率;干骺端多因素

  义正乡属于我县大骨节病的历年发病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采取改水、服药等综合防治措施,病情趋于稳定。该乡稠树梁行政村从1990年开始,以10岁以下儿童中出现大骨节病。为了弄清近年来大骨节病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我们组织专人进行了调查,并对致病因素做了初步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地点 调查时间为2001年8月5日~9月15日;地点为义正乡稠树梁行政村。   

  1.2 调查方法 采取常规询问病史;物理检查,7~13岁儿童及疑似病人加拍X线右手正位片。   

  1.3 诊断标准 按照1989年7月,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会议通过的《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标准(试行)》规定的临床及X线标准执行。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采取询问和参照查阅村中记录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稠树梁行政村位于志丹县的西南部子午岭上始段残败天然区,与甘肃华池县南梁乡毗邻。全村总面积21300亩,其中耕地面积8600亩,森林面积为4000亩,草坡面积为8700亩,水土流失严重。所辖7个村民小组、143户、741人,其中男364人,女377人。全村南北相距20公里,人口居住分散,以土窑为主,室内光照,通风尚可。共有饮用水源14个,均为地下浅表渗水层泉水,人畜共饮,污染严重。人均年产粮食700kg,其中小麦占五分之三,豆类占五分之一,谷、荞麦占五分之一,玉米生产较少,大多用于饲养牲畜。居民膳食搭配单一,以自产小麦为主,且粮食储存不善有霉变现象。新鲜疏菜缺乏。鸡蛋、肉食仅过年过节吃到,食油以动物油为主,每人年食用8kg左右,植物油年食用约1.5kg左右。全村居民大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由外地迁入本地,建国以前当地居民很少,1953年只有24户。文化水平落后,卫生习惯不良。    

  2.2 临床检查及X线改变 该行政村共有741人,此次调查608人,普查率为82.05%(见表1)。临床检出病人127例,检出率为20.89%,其中早期病人92例,占病人总数的72.44%,Ⅰ度病人26例,占病人总数的20.47%,Ⅱ度病人9例,占病人总数的7.09%,总患病率为17.14%(见表2)。X线拍片370张,拍片率为60.86%,有效X线平片322张,有骨质改变者79例,X线检出率为24.53%,高出临床检出率。其中干骺端改变47例,检出率为14.60%,骨端改变32例,检出率为9.93%(见表3)。0~5岁儿童X线拍片245例,检出病人51例,X线检出率为28.82%,其中干骺端改变46例,检出率为18.78%,骨端改变5例,检出率为2.04%。在检查的各年龄组都有发病。0~5岁组共检出22例,均为干骺端改变,6~10岁组检出22例,干骺端改变者占95.46%;11~15岁组7例,干骺端改变者占42.86%。骨端有改变的32例中大都在大年龄组,符合骨端改变出现晚的规律。干骺端改变最小者1岁,最大者20岁,骨端改变最小者10岁,最大者63岁。    

  表1 志丹县义正乡稠树梁行政村大骨节病(略)    

  表2 志丹县义正乡稠树梁大骨节病人年龄性别汇总表(略)

  表3 志丹县义正乡稠树梁行片村大骨节病X线检查年龄性别汇总了(略)

  3 讨论    

  近年来,全国大骨节病研究证实,干骺端检出明显下降,其结果归结各种防治措施 [1,2] ,也有文献报道,未采用任何防治措施的病区也在下降 [3] 。本文调查结果表明:稠树梁行政村从1980年开始出现大骨节病,并逐年增多,发病以小年龄儿童为著,干骺端改变明显,其发病原因,我们认为与以下几因素有关。   

  3.1 本次调查又一次支持了大骨节病是水土病的学说 20世纪70年代在大骨节病区陆续用压煤、压硫、投药等方法改了所有水源,并坚持对井泉定期掏箍改良,使病情得到了控制,进入80年代,不再坚持改水措施,以前掏箍改良的进泉也失修报废。1984年县水利部门在杜畔村打了机井,将水抽进村实现了自来水,但因抽水机械时常坏,没用一年就停止使用,由于打机井使原来的水井水源枯竭,弄得群众吃河水。1986年该村就开始出现了大骨节病人,并逐年增多,尤以小年龄组为主,本次调查发现大骨节病骨质改变者79例,5~9岁儿童有22例,全部为杜畔村村民,占发病总数的27.85%,均为干骺端改变,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岁。从而说明大骨节病的病因是典型的水土病。   

  3.2 营养因素是大骨节病发病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表3可见,稠树梁行政村三、四十岁以上的人患病人数少,病情轻,而10岁以下儿童病情重、患病率高,占发病人数的55.70%。这一点提示大骨节病发病增多是从1990年以后严重的。经调查主要有3点:(1)是1990年以前农民的口粮品种有小麦、玉米、荞麦和各类豆子,大部分主要粮食(如小麦、荞麦等)上交国家,农民常吃菜和杂粮、在食品做法上品种多样,经常互相搭配食用。而1990年以后,由于联产承包,种植品种逐渐单一,口粮主要以小麦、谷类为主,搭配不当。(2)是1990年以前农村存粮甚少,当年产当年食用,1990年以后农民存粮增多,由于农民生活习惯不良,形成自产自用,食旧存新,保存不善,有粮食霉变等污染现象,降低了粮食的营养成份。(3)是进入8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开荒量不断增加,林牧面积大量减少。以上调查说明大骨节病的发生和加重与营养因素有很大关系。   

  3.3 寒冷潮湿、劳动强度大、不良卫生习惯及传染病均为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诱因 在调查中,许多大骨节病患者能够明确说出因遇水受潮、睡湿炕后或患传染病后,大骨节病很快发生及加重。卫生差的家庭中,85%的家庭有大骨节病患者,而卫生条件好的家庭中大骨节病患者甚少。儿童大骨节患者无性别差异,但成年男患者略高于女患者,这是否由于成年男子劳动强度大所致?从以上情况说明寒冷潮湿,劳动力强度大,不卫生习惯和传染病是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 

  【参考文献】    

  1 梁树堂.永寿县大骨节病防治研究进展.陕西地方病通讯,1987,(2):1.   

  2 牛光厚.口服亚硒酸钠防治大骨节病两年X线效果研究.实用地方病学杂志,1986,1(1):16.   

  3 丁德修.陕西省大骨节病病情下降原因的调查.陕西地方病通讯,1989,(2):29.     

  作者单位:717500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海 涛)

作者: 丁世宝李如真崔秋艳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