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9期

青年胃癌18例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1997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青年人胃癌26例,误诊18例,分析如下。本组误诊18例,占69%,误诊时间12天~5个月,其中误诊为消化性溃疡8例,胃炎4例,血液病3例,总胆管炎1例,胆囊炎1例,胰腺癌1例。1误诊原因临床医师对青年胃癌警惕性不高:青年胃癌占胃癌病例2%左右,因其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其误诊率达47。本......

点击显示 收起

    1997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青年人胃癌26例,误诊1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18~31岁,平均28.5岁。有消化性溃疡病史11例,胃炎病史6例,典型上腹痛7例,反酸、呕吐、腹胀17例,明显消瘦2例;本组误诊18例,占69%,误诊时间12天~5个月,其中误诊为消化性溃疡8例,胃炎4例,血液病3例,总胆管炎1例,胆囊炎1例,胰腺癌1例。病变部位:胃窦部13例,胃小弯3例,胃大弯2例,2例已侵犯全胃,广泛转移者7例,局部淋巴结转移者10例。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临床医师对青年胃癌警惕性不高:青年胃癌占胃癌病例2%左右,因其发病率低,易被忽视,其误诊率达47.9%。本病早期,一般状况尚可,患者均曾于门诊治疗,医生未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分析,加之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青年胃癌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医师对此重视不足;临床表现不典型:上腹痛或不适、呕血和黑便是青年胃癌常见表现,也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常见表现。有的患者在初诊时未做进一步检查,即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且可缓解疼痛。这说明溃疡型胃癌的疼痛可与良性溃疡相似,内科保守治疗,可使疼痛暂时缓解,此种患者早期诊断更为困难。故对青年人反复上腹痛、大便潜血持续阳性,服药效果不佳时,要做内镜或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排除胃癌,以免误诊;青年胃癌病程短,进展快,转移早,故不易极早发现。青年胃癌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这可能与青年胃癌的癌组织血管丰富,生长迅速,浸润能力强,早期易转移有关。故青年患者中发生中、重度贫血,明显消瘦,尤其是贫血程度与消化道出血量不成比例者,要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并做相应检查。不可忽视细致全面的检查,如浅表淋巴结、胃区触诊等;转移癌的表现掩盖了原发灶,青年胃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胰、腹腔、骨,有时其临床表现以转移灶为突出,易将转移癌误诊为原发癌,浸润型恶性程度高,常有广泛转移。本组即有一例误诊为胰腺癌,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做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胰腺转移。满足原有疾病诊断,忽略了可能同时合并存在胃癌,先入为主,有的患者有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因不仔细询问及作详细检查,以致延误了诊断时间。

  2.2 预防措施 临床医师对患者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尤其对胃癌高发区患者,其青年人也应引起重视,以免误诊、漏诊。对近期出现上腹痛或上腹不适感,反复胃液分析证明游离盐酸缺乏或减少,或兼有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进行性体重减轻,或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黑便等症状;或已确诊为胃溃疡时,疼痛节律明显改变,或上腹痛不明显却逐渐出现幽门梗阻症状;或拟诊为溃疡经积极治疗而效果不显著;或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即使年龄在30岁以下)均应考虑胃癌的可能。及时做相应检查(如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胃脱落细胞检查、胃液沉淀物四环素荧光检查、免疫学检查、胃液光谱分析、超声内镜等)。近年来气钡双重造影法、放大内镜、镜下染色、超声内镜、直视下胃粘膜活检等对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较大提高,青年胃癌早期确诊随之提高。

  作者单位:110034辽宁沈阳,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曹东旭,郝 睿,杨 霞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