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不典型文氏现象3例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PR间期进行性延长是不典型房室传导文氏现象的基本特征。现将不典型文氏现象3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48岁,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年。一直以来未服用任何心脏方面的药物,以胸闷来院查体,心电图示心房率81bpm,心室率57bpm,PP间期规整,PR进行性延长,房室传导比例呈6∶5至7∶6(图1),心电图诊断为三度房室传......

点击显示 收起

  PR间期进行性延长是不典型房室传导文氏现象的基本特征。现将不典型文氏现象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48岁,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年。一直以来未服用任何心脏方面的药物,以胸闷来院查体,心电图示心房率81bpm,心室率57bpm,PP间期规整,PR进行性延长,房室传导比例呈6∶5至7∶6(图1),心电图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不典型文氏现象。

  例2,女,47岁,心肌病患者。一直以来服用地高辛,心电图示心房率176bpm。在2∶1房室传导的基础上有文氏现象,R3和R7的PR为0.34s,R5和R9的PR为0.22s,但在3∶1房室阻滞的基础上除R10为0.26s余PR为0.20s。后以2个房波连续受阻而结束文氏现象。心电图诊断为心房扑动(2∶1,3∶1传导)伴交替性文氏现象(图2)。

  例3,男,65岁。因发作性胸痛20年,再发心前区压榨样痛,心电图示心房率102bpm,心室率52bpm,下传的RR基本规整,房室传导比例呈2∶1或3∶1,下传的PR逐渐延长,直至2个P波下传受阻,如此周而复始。心电图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替性文氏现象(图3)。

  2  讨论

  房室传导文氏现象是房室交界组织的绝对和相对不应期轻度和中度逐搏延长引起。文氏现象的本质是一种逐搏性递减传导,而下传的冲动是一种典型的递减传导,不扩布的电位只产生极短的不应期,所以下次传导就能恢复正常。

  例1的心脏传导系统改变可能为先天性发育缺陷或坏死后纤维化,钙化或退行性变所致,病变的不可恢复性决定了传导阻滞的永久性存在,而且有随病变进展传导阻滞也逐渐加重的趋势,其造成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取决于心室逸搏频率的快慢,该患者的逸搏心律57bpm,逸搏位置较高,可能是在希氏束分叉以上部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且因为心室除极顺序正常,故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虽常出现乏力,活动时头晕等症状,但多不至于晕厥。

  例2和例3是发生在2∶1阻滞的基础上P-R逐渐延长的符合文氏现象规律的传导障碍。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内出现双层阻滞的改变。交替性文氏现象代表了中等程度的传导阻滞[1],是由分层阻滞及隐匿性传导引起。2∶1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特殊的文氏周期,是房室传导比最小的一个极端表现。

  发生文氏现象的原因:一是病理性或者药物作用;二是心率增快或受迷走神经兴奋影响而造成的生理性文氏现象。不典型文氏现象比典型文氏现象多见,特别在房室传导比例较大时,6∶5以上的几乎都呈非典型性。较显著性室上性心律不齐,窦房阻滞,房室交界区逸搏,室早或逸搏,合并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隐匿性传导,多层阻滞,房室折返现象,房室双径路或超常传导等都可影响文氏现象的典型性[2]。

  (本文图片见封三)(略)

  【参考文献】

  1  钟杭美,刘春柱,黄岚,等.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三支阻滞伴左后分支B型交替性文氏现象.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2(14):46-48.

  2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0.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435200 湖北阳新,阳新县人民医院

 

作者: 马梅芳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