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近1年来,我们为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行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手术。1临床资料2004年9月~2005年8月我们共行5例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5例上下肢压差均在60mmHg以上。手术3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2例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1例行颌下咽动脉吻合,4例行颈前或颈后动脉吻合。...

点击显示 收起

  近1年来,我们为5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行原位大隐静脉移植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9月~2005年8月我们共行5例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78岁。5例均为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1例2年前曾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合并拇指缺血性坏死。5例上下肢压差均在60mmHg以上;5例均有严重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在30~40m之间。5例术前均行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手术远端血管通畅,供血股动脉通畅。手术3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2例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1例行颌下咽动脉吻合,4例行颈前或颈后动脉吻合。术中3例行造影检查,术后5例静息痛均消失。术中瓣膜刀破坏静脉瓣理想,无静脉损伤,术毕测桥远端压力75~110mmHg。随诊1~10个月无症状加重或再次出现症状。

  2  讨论

  原位大隐静脉架桥是恢复下肢动脉血流的良好方法[1]。大隐静脉原位抑制保持其原来的血液供应,有较好的生命力。在血液动力学上保持大隐静脉上宽下窄,符合生理状态。(1)不易产生涡流,不易形成血栓,不易出现静脉硬化闭塞。术后10年通畅率可达到70%,3年保肢率68%。这是现在人造血管不可比拟的,并且取材于患者自身,费用低。(2)术中移植静脉造影结合自近端向远端连续测压是准确完全寻找大隐静脉属支的可靠方法。我们有3例病人术中应用30%泛影普胺造影静脉桥,并结合自近端至远端连续测压寻找静脉属支,分出后结扎,远端血压均达到90mmHg以上。其余2例单纯测压方法寻找属支,远端血压在75~90mmHg之间。(3)术中准确彻底破坏静脉瓣是保证远端血供压力的关键。我们应用瓣膜刀多次自近端至远端破坏瓣膜,再结合术中早应及测压的结果,可以有效破坏静脉瓣。(4)术后良好的抗凝是保证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多为老年人,并且有多种基础病,血液粘稠度高。远端血管仍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不平滑的血管内膜,易产生涡流,增加了形成血栓的危险性。血管桥内被破坏的静脉瓣在血管桥内形成飘浮物,也易形成血栓。在破坏静脉瓣时桥血管内膜会不同程度的被损伤,加之老年多病患者因为经常输液,血管桥会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甚至有静脉炎存在。这些因素都会使患者血管桥内易形成血栓,术后加强抗凝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术后5天内应用肝素抗凝,保证AG在250°~350°之间,术后3天开始口服毕清令。让INR在2.5左右。毕清令抗凝1个月后应用阿斯匹林或抵克立得抗凝。5例患者术后无血栓出现。

  【参考文献】

  1  梁发启.血管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4.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 262700 山东寿光,寿光市人民医院心外科   

作者: 牟德堂,王欣伟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