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2期

Stimupls神经刺激器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我科于2003年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例,观察效果满意,具有定位方便、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机会小等特点,现报告如下。ASAⅠ~Ⅱ级,既往病史无神经系统疾患。其中肱骨骨折10例,桡神经探查术5例,全部患者局麻药配方均为1%利多卡因20ml+0。2阻滞方法将一电极片贴在阻滞侧前臂皮肤,将刺激......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2003年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例,观察效果满意,具有定位方便、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发生率机会小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9~45岁。ASA Ⅰ~Ⅱ级,既往病史无神经系统疾患。其中肱骨骨折10例,桡神经探查术5例,全部患者局麻药配方均为1%利多卡因20ml+0.5%地卡因7.5ml+1∶20万副肾素0.1ml,其余为生理盐水,总量为40ml。

  1.2  阻滞方法 

  将一电极片贴在阻滞侧前臂皮肤,将刺激器正极与之相连,负极侧与绝缘针相连。用美兰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后缘沿肌肉走行方向画一线,从甲状软骨上缘向此线引一垂线,于交点处沿肌肉走行方向向上测量2cm定点为穿刺点。将神经刺激器的输出电流调至1mA,调整频率为1Hz。常规消毒,戴手套。穿刺点局麻注射一皮丘,穿刺针方向为向背向下向尾骨方向缓慢进针,当只出现肩侧及锁骨区域肌肉颤动时不做为给药指征,如果出现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同时随刺激器的频率颤动时停止进针,将刺激器电流降低到0.3mA,如继续见到上述肌肉随刺激器有节律颤动,回吸无血后注入局麻药1~2ml,当观察刺激器发出冲动而肌肉颤动消失,则将剩余的局麻药边回吸边注射完。如果观察无上述现象出现,应缓慢退针重新穿刺,直至引出上述现象为止。药物注射总量为35ml。

  2  结果

  15例患者使用刺激器臂丛麻醉下有13例患者20min后痛觉消失。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完全,上肢不能抬起,阻滞效果满意。有2例阻滞不完全而改用其他方法。

  3  讨论

  神经刺激器装置是按一定频率及频宽发放电流,当针尖到达神经干可避免以往盲探情况下对神经干的直接损伤。即当接近位置时可使受刺激神经干所支配肌肉发生运动反应,从而准确定位,无须引出异感。同传统肌间沟方法比较,可直接看到受累神经干所支配肌肉运动,具有直观的特点。而且安全性也有很大提高。另外同传统肌间沟入路比较,本方法由于神经刺激器穿刺方向与臂丛神经主干走行方向相同,这样,就扩大了阻滞面使阻滞更完全。特别是其穿刺方向在解剖上无重要神经血管穿过,因此,穿刺造成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按传统方法用神经刺激器有人统计出现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在13%,霍纳综合征3%[1]。而我科15例病人无一例出现上述症状。从阻滞效果看,我科成功率在85%左右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王昆,王俊科.神经刺激器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临床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8):507.

  作者单位:150060 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第242医院

  (编辑:文静)


 

作者: 林传尧,安万丰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