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反馈调节异常理论与机体疾病的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正、负反馈是我们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参与各种生理功能的两种基本的调节方式,这两种机制参与了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功能,是机体的很重要的自动调控机制的一部分[1,2],尤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给机体造成损伤,甚至是致死性的作用。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疾病,如......

点击显示 收起

    正、负反馈是我们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参与各种生理功能的两种基本的调节方式,这两种机制参与了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功能,是机体的很重要的自动调控机制的一部分[1,2],尤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给机体造成损伤,甚至是致死性的作用。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疾病,如:失眠、肿瘤、慢性疼痛、帕金森综合征、红斑狼疮、脱发、银屑病、糖尿病等,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都有一个较长的细胞损害,组织转换,器官功能改变的时间过程。(2)损害作用是逐步放大的,病程中常表现为进展型或者隐匿进展型,经过治疗虽然有所缓解,但最终将导致器官或者机体的崩溃。(3)损害作用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阻止性,到目前为止,对上述疾病的治疗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案或措施,难以阻止疾病的病程发展过程。(4)有极少数可能会出现自愈现象。(5)具体的病因都不太清楚或作用机制不太明白,大多为推测性理解。(6)没有可靠的、方便的、经济的理想治疗措施,预后不是很理想,给患者和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比较大。如何理解这些共性与疾病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治疗措施。通过对这些疾病共性的思考,笔者认为这是正、负反馈机制被破坏或者干扰所致[3~7]。通常,我们简单的看待正反馈就是信号源传出的作用信号反过来加强信号源的作用,负反馈就是信号源传出的作用信号反过来减弱信号源的作用。细胞、组织、器官都存在这两种作用机制,而且对机体的作用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是两个需要精确控制的作用方式,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异常,临床损害就慢慢表现出来了[8~11]。
致病因素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所示来发挥破坏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致病因素作用环节

    1  直接影响信号源
   
    致病因素通过和细胞的相应的部位结合,直接刺激细胞的信号系统,导致传出信号的增强,超过平衡水平,继发一系列细胞代谢和功能的改变。还有一种影响方式就是屏蔽了信号源细胞的接受反馈调节信号的部分,导致反馈调节失灵,不能终止反馈过程。

    2  作用于传出信号

    具体又包括以下作用方式:(1)通过特异的信号放大途径对信号源的传出信号作用进行放大,反馈信号没有改变,但是作用强度增大,造成机体损伤;(2)转换信号源的传出信号编码,导致信号源细胞接收到错误的反馈信号,不能终止反馈作用过程,造成机体损伤;(3)通过特异的信号旁路吸收信号,没有反馈信号,导致信号源盲目发放信号冲动,造成机体损伤。

    3  作用于信号调节系统

    一是减弱信号的调节信息,这样表现出来的机体损伤比较弱,病程比较长一些,随着调节信号的减弱程度成反比;还有就是完全逆转了调节信号的信息,这种损伤比较剧烈,进展比较快。可见反馈机制对机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关键在于如何调节它,运用好它,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很重要的。我们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可以寻找更加有效,合适,经济方便的途径,通过直接调节反馈过程[12~14],间接影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拓宽了疾病的治疗途径,对一些自稳失调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美琳. 自动控制原理与人体生理功能的自动调控.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2(2):31-33.

    2  张勇,张桂综,姜明.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与解偶联的反馈调节.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4):389-394.

    3  张力新,周星,张久新. 生物反馈疗法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59.

    4  周为,何庆华.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观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59.

    5  刘新光.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药物治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77-280.

    6  刘知源,周小东. 生物反馈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78-380.

    7  董巍,包飞. 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的效果观察.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17-19.

    8  杨文俊. 大脑生物反馈治疗.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2004,13(4):237-238.

    9  林征,赵志泉,林琳. 功能性患者的生物反馈训练.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742-6743.

    10  黎琳.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81-283.

    11  曾长春,王先菊,李子孺,等. 激光针灸的研究及其信息模拟.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75-177.

    12  杨雪琴,张力军,李铀,等. 生物反馈治疗银屑病的应用研究.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4):289-292.

    13  盛富强,程龙献,廖玉华. 链霉素对膨胀离体豚鼠心室诱导的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3,17(6):451-453.

    14  张力军,杨雪琴. 生物反馈疗法对银屑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影响研究.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3,19(1):22-24.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435002 湖北黄石,黄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干科

作者: 尹国幸,杨杰,杨刚,朱元州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