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病人的常见手术。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本文总结了26例老年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2方法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点击显示 收起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病人的常见手术。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为特点。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故处理不当常可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及术后并发症。本文总结了26例老年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6例病人,男16例,女10例,年龄60~80岁,体重50~85kg,ASA Ⅰ~Ⅲ级。26例病人中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者 20例,合并糖尿病1例,有慢性支气管炎4例。

    1.2  方法  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穿刺点定为L1~2或L2~3椎间隙,穿刺置管成功后,以1.6%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5min后无脊麻征,继之给予1.6%的利多卡因5~10ml,分2次注入。阻滞平面控制在T10-S,术中每隔60min左右给1.6%利多卡因5ml维持。手术开始前给予半量的度非合剂或氟芬合剂充分镇静。术中常规面罩吸氧、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合并糖尿病的30min监测血糖1次。

    2  结果

    硬膜外麻醉下,所有病人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9例下降值>20%,经扩容和应用麻黄素10~30mg后维持稳定,其中有2例病人在术中需静滴多巴胺、阿拉明维持血压稳定。术中有3例病人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后好转。本组病人术中出血量200~600ml,总补液量晶体、胶体(代血浆、血制品)为2500ml。26例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后无麻醉并发症。

    3  讨论

  老年病人常有心肺功能不全等伴发病,且机体代谢率降低,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对于手术及各种麻醉的耐受力均明显降低,故以椎管内麻醉为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手术步骤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应用骨粘合剂时可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是引起血压下降的关键环节。选择椎管内麻醉,可避免全身麻醉对老年人心肺功能的影响,对老年患者术中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虽在麻醉阻滞期有血压的明显下降,但经补液应用升压药及激素等措施后,血压都有回升,尤其在置入骨粘合剂前要适当提升血压,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麻醉初期及早快速适量的输入胶体溶液有利于补充有效循环血液容量的相对不足,并且又能改善循环功能和冠状循环之目的,故及早扩容是必须的。在出血多时及时成分输血。在老年人实施硬膜外麻醉采取小剂量分次注药避免阻滞平面过广,是防止血压下降的必备措施。所以在麻醉中既要求麻醉平面适中,又要求保持稳定的有效血容量。采取上述措施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有一定的意义。

    (编辑:海  涛)

    作者单位: 257200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

作者: 吕淑仙, 孙佑明, 曲奎国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