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84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肝硬化时常发生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临床并不少见,为提高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84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例,总结分析如下。肝硬化病程1~12年,糖尿病病程6个月~5年。肝炎后肝硬化57例,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27例。1.2诊断依据(1)糖尿病发病前有肝炎病史。...

点击显示 收起

  肝硬化时常发生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临床并不少见,为提高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84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男66例,女18例;年龄32~72岁,平均45岁。肝硬化病程1~12年,糖尿病病程6个月~5年。肝炎后肝硬化57例,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27例。

  1.2  诊断依据  (1)糖尿病发病前有肝炎病史;(2)有明显的肝脏损害及(或)肝功能障碍表现;(3)糖尿病符合WHO的诊断标准;(4)血、尿糖的好转、恶化与肝功能多呈一致性改变;(5)除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的糖尿病;(6)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

  1.3  观察项目情况  84例均有肝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76例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其中18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58例有明显消瘦。
肝功能:总胆红素<17.1mmol/L 45例,17.1~120mmol/L 36例,>120mmol/L 3例;ALT<40U/L 39例,40~100U/L 36例,>100U/L 9例。血清白蛋白<30g/L 54例,>30g/L 30例。HBsAg(+)48例,HBeAg(+)12例,抗-HBC(+)7例。空腹血糖7.80~11.20mmol/L 60例,>11.20mmol/L 24例,行餐后2h血糖检查84例,均>11.10mmol/L,尿糖均在++~+++。肝硬化早于糖尿病66例,同时诊断的有18例。

  1.4  治疗方法与注意问题  在积极保肝治疗基础上,进行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佳,本组仅6例有效。禁酒,因为酒精既抑制糖异生,降低乳酸及丙酮酸转化为葡萄糖,又损伤肝细胞,加重病情,引起糖代谢紊乱。本组有9例曾于酒后多次出现低血糖昏迷。再者,避免应用口服降糖药物,不仅作用慢,疗效差,而且对肝细胞有损伤,最好合理应用胰岛素,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及肝功能的情况调节胰岛素的剂量,达到治疗的目的。

  2  结果

  糖尿病综合治疗后理想控制30例,好转18例,未愈12例,死亡24例(死于肝昏迷12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腹腔感染3例)。
本组死亡24例虽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主要是肝功能衰竭所致。可能为二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肝细胞的修复,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但二者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这说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者预后较差。

  3  讨论

  肝硬化时常发生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但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系。其一,肝硬化肝细胞、脂肪细胞和单核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及亲合力降低,使胰岛素的生理效应减弱。其二,肝硬化时能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肝脏因子”[1]减少。尽管肝硬化时有胰岛α、β细胞功能亢进[2],胰岛素的浓度增加,但外周组织缺乏“肝脏因子”而致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慢,呈现胰岛素抵抗。肝硬化时对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降解作用减弱,激活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可抑制肌肉中胰岛素作用。其三,在肝硬化治疗中有大量进高糖饮食,长期注射葡萄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的应用,均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再者,引起肝硬化并糖尿病的原因还有,主要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近年发现肝病或肝硬化病人HCV感染者较HBV感染或其他病因感染者有更高的糖尿病发生率。推测由于HCV可在肝外组织器官复制,慢性HCV感染早期可能就有β细胞功能失常,HCV有胰岛细胞抗原同源的氨基酸序列,可诱导产生的抗体和免疫失调。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钟学礼,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41.

  2  魏镜龙.病毒性肝炎糖蛋白、脂肪代谢及其临床意义.实用内科杂志,1991,11(9):462.

  作者单位:264002 山东烟台,解放军第107医院感染病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梁贯洲,刘永涛,曲明,宫笑一,施晓伟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