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6期

围手术期低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一些心血管和神经外科手术中需行控制性降温,通过低温降低大脑电活动、代谢及血流量,对缺血区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在围手术期出现的意外低温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我们在手术室中先后遇到2例出现围手术期低温的病人,现将围手术期低温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低温对患者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临床资......

点击显示 收起

  一些心血管和神经外科手术中需行控制性降温,通过低温降低大脑电活动、代谢及血流量,对缺血区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在围手术期出现的意外低温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我们在手术室中先后遇到2例出现围手术期低温的病人,现将围手术期低温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低温对患者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临床资料

    例1,男,42岁,68kg,因左上肺肿瘤行左肺叶切除术,ASA Ⅰ~Ⅱ级,手术历时3h,术中层流手术间温度18℃,关胸前以新洁尔灭和生理盐水1000ml冲洗后关胸并停麻醉药,术中输液1000ml,尿量300ml,生命体征平稳,术毕血压12.0/5.33kPa,心率62~70次/min,不醒,以阿托品0.5mg,新斯的明lmg,氨茶碱250mg,催醒无效。触摸发现皮温低,遂测鼻咽温33.1℃,怀疑低温致苏醒延迟,遂以电热毯加温并加盖被褥,以输血(液)加温器对400ml全血加温输入,1h后鼻咽温升至34.9℃,自主呼吸恢复并渐清醒,吸痰拔管后观察10min生命体征平稳,SPO2≥96%送回病房。

    例2,男,61岁,51kg,因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瘘行胸腔廓清术,ASA Ⅰ~Ⅲ级,从胸腔清除大量脓苔,并用2000ml温新洁尔灭反复冲洗。术中输液1500ml,尿量300ml,手术历时4.5h,术中层流手术间温度20℃。术毕病人不醒,有轻微自主呼吸,呈点头状,血压降至11.7/8.0kPa,心率降至50~64次/min,给予氨茶碱、阿托品、新斯的明后仍不醒,触皮温凉,测鼻咽温33.6℃,遂电热毯加热保温并加盖被褥,用输血(液)加温器加温全血400ml后血压上升至16.0/9.3kPa,心率90~100次/min,2h后鼻咽温升至34℃,自主呼吸稍好转,继续保温,又4h后鼻咽温上升至36.2℃始清醒拔管。

    2  造成患者围手术低温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温度低  这2例手术在夏季的层流手术间中央空调降温室温低于21℃。患者为胸腔大手术,术野暴露面积大、时间长及皮肤和呼吸道等体热的过度消耗,导致体温降低。

    2.2  围术期输入大量液体增加了降温作用  有报道,一个单位的库血在4℃时或1升晶体或胶体液在20℃时可致16卡热丢失[1]。输注量越大,体温下降愈明显。

    2.3  冲洗胸腹腔致降温  术中反复冲洗胸腹腔,可致体热进一步丢失。

    2.4  麻醉药物的影响  全麻药、酚塞嗪类均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降低肌肉张力,皮肤血管扩张等使机体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引起体温下降。

    3  低温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3.1  低温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有低温可引起较多的代谢、生理反应  温度每下降1℃,氧耗及二氧化碳产生下降7%~9%[2]。中度低温降低药物的代谢,延长术后苏醒时间。可损伤免疫功能使伤口抗感染能力下降。对血液学的影响包括血小板功能紊乱,凝血活性损害,温度每下降1℃血液粘度增加2%~3%。对心血管的影响包括心率、心排血量下降,体循环阻力及中心静脉压增高。温度低于28℃可引起心律失常,体温低于20℃可出现室颤及窦性停搏。心排血量减少致肝血流灌注减少,使肝脏对酶(基质)及众多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低温直接抑制肝酶活性,使药物代谢减慢。对呼吸的影响包括抑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致肺内分流增加,抑制低氧性呼吸驱动并增加肺血管阻力。对肾功能的影响主要为减少肾血流和损害尿浓缩、稀释功能[3]。此外,手术病人在麻醉中低温常易出现寒战,致氧耗及二氧化碳产生增加,对有冠心病的病人因动脉氧合下降将产生心肌缺血[4]。

    3.2  防治措施

    3.2.1  提高环境温度  保持手术间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热量的丢失。给病人加盖毯子减少病人暴露的范围,必要时使用电热毯但应注意防止皮肤的烫伤。

    3.2.2  输入温暖的液体和血液有助于提高机体深部温度  可将要输注的液体放置于恒温箱加热但恒温箱温度设置不可高于正常体温,在输注库血时可使用输液加温器将库血加温后输入患者体内。

    3.2.3  切口、体腔用接近于正常体温的温液体灌洗  防止过冷的冲洗液降低身体的中心温度。

    3.2.4  热化气体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减少深部温度的下降。

    3.2.5  加强必要的监测  定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循环动力、尿量,并连续监测体温,ECG示波和描记。机械控制呼吸时可随时监测SpO2、ETCO2,以指导复温全过程的综合救治。

    【参考文献】

    1  赵书娥,尹灵溯,赵莉,等编译.围手术期低温及其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2.

    2  陈亚红,洪碧君.手术中低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临床护理,2001,4(4):29-30.

    3  胡兴国.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4):225-227.

    4  王宏梗,杨锡馨.围手术期寒战的预防.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6):331.

    作者单位: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手术室

   (编辑:李  木)

作者: 王亚玲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