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利凡诺尔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6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利凡诺尔经腹壁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目前临床中期妊娠引产使用最广泛可靠的方法,其成功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引产时间长、宫缩过强、宫颈裂伤等等,故改进、完善中期引产的方法是必要的。我所采用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2方法入院后常规体格检查,辅......

点击显示 收起

  利凡诺尔经腹壁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是目前临床中期妊娠引产使用最广泛可靠的方法,其成功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引产时间长、宫缩过强、宫颈裂伤等等,故改进、完善中期引产的方法是必要的。我所采用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5月~2005年5月孕16~27周,年龄19~38岁,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间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常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B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无利凡诺尔引产禁忌证及服米非司酮禁忌证。观察组:晨起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服2日,第2日服药后经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尔100mg。对照组:仅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mg。

  1.3  观察指标  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后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引产结束所需时间、有无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情况、产后1h出血量。

  1.4  判断标准  完全引产:胎儿与胎盘完整排出为标准;不完全引产: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滞留者;引产失败: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72h后继续妊娠者;宫缩开始以阵发性子宫收缩,间隔5~6min,持续30s以上为标准;胎儿排出30min后,胎盘未排出或胎膜残留>1/3者行清宫术;胎儿娩出后1h内用弯盘收集阴道出血并用量杯测量记录出血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引产效果比较  观察组60例全部一次引产成功,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成功56例,失败4例,失败者采用观察组引产方法均成功。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引产时间比较  观察组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开始至引产结束时间分别为(28.45±4.12)h及(5.89±3.25)h;对照组分别为(41.67±7.66)h及(11.09±4.72)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清宫率比较  观察组为31.67%,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产后1h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为(83.94±30.38)ml,对照组为(115.30±33.20)ml。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引产的主要机制为利凡诺尔使胎盘绒毛、蜕膜变性坏死,产生释放前列腺素及利凡诺尔直接的子宫收缩作用,从而引起子宫收缩[1]。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引产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是目前临床中期引产常用方法。缺点是可能出现引产时间长、诱发宫缩与宫颈成熟不同步、腹痛较重、胎盘胎膜残留率高、产时产后出血多、宫颈损伤、术后感染等情况,对于希望再孕、疤痕子宫者危险性增加[2]。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的分离、胚胎游离排出;影响妊娠蜕膜组织中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发生宫缩而导致流产;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促进滋养细胞凋亡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能使宫颈的胶原纤维降解而发生溶解,使宫颈软化、扩张[2]。两者联合用药,使利凡诺尔在米非司酮软化宫颈和增加前列腺素水平等基础上引发宫缩,从而使宫缩与宫颈软化成熟相同步,利于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排出,既增强了引产的效果,又弥补了单用利凡诺尔引产的缺点。通过观察,利凡诺尔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可显著提高宫缩发动,缩短引产时间,妊娠物排出顺利,降低清宫率,减少产后1h出血量。此方法简便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的中期引产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5-2596.

  2  王晨虹.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267-268. 
  
  (编辑:张  彦)

  作者单位: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科研所

 

作者: 帕提古丽,孙缄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