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

仿新式剖宫产术横切口用于传统剖宫产64例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我院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运用仿新式剖宫产术横切口用于传统剖宫产术,取得了满意疗效。1病例选择仿新式剖宫产术横切口64例,传统剖宫产横切口58例。两组均为单胎初次剖宫产者,其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指征、术中麻醉及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手术方法借鉴马彦彦编《新式剖宫产术》中横切口术式......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于2004年1月~2005年1月运用仿新式剖宫产术横切口用于传统剖宫产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仿新式剖宫产术横切口64例,传统剖宫产横切口58例。两组均为单胎初次剖宫产者,其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指征、术中麻醉及术者操作熟练程度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手术方法  借鉴马彦彦编《新式剖宫产术》中横切口术式,开腹手术步骤如下:(1)腹壁横切口方法:手术切口位于Joel-Cohen切口下1.5cm或Pfannenstiel切口上约1~2cm,切口长约15cm。(2)术者用手术刀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脂肪层2~3cm,达筋膜层,再将筋膜层切开长2~3cm小口。(3)用直剪刀剪开(裁开)筋膜,动作及注意点同新式剖宫产术。(4)上下纵行分离两侧腹直肌的粘着部,分离3~4cm。(5)术者及助手分别将示指与中指放在已分离的两侧腹直肌间,双手重叠,将腹直肌、皮下脂肪同时向外向上撕拉开,至切口足够大为止。因切口较Joel-Cohen切口低,故据术者经验,适当分离锥状肌,将腹直肌前筋膜适当剪开1~1.5cm。(6)进入腹腔及切开子宫等手术步骤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7)关腹时,筋膜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皮肤用可吸收缝线皮内褥式缝合。

    1.3  观察指标  切皮至胎儿娩出手术时间,切开子宫前出血量,术后疼痛反应例数,住院时间及胎头娩出困难例数。

    2  结果

    手术时间较传统术式有明显缩短(P<0.01)。切开子宫前出血量较传统术式减少(P<0.01),术后产妇疼痛反应例数较传统术式少(P<0.01)。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及胎头娩出困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表1  两组手术时间、切开子宫前出血量、术后疼痛反应、住院时间、胎头娩出困难比较

    3  讨论

    传统下腹横切口术式需要切开皮下脂肪,侧边可能遇到腹下颈动、静脉的下行支,需要结扎切断;需要游离腹直肌前鞘,纵行切开腹直肌前鞘长度较长;改良Pfannenstiel切口有时还需要腹直肌横形切断[1]。这样术式繁琐,操作损伤较大,出血多,手术时间相应延长。术后疼痛例数相对较多。这一切都会对产妇的术后恢复造成影响。

    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医生M.Stark改进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996年10月他将这种术式介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之后,此种术式以其手术时间短,损伤少,手术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拆线时间短,可以讯速在全国推广[2]。但是这种切口较高,影响美观。而传统横切口位置低,离锥状肌近,锥状肌肌键不易撕拉。选择本文切口,降低了影响美观的程度,又不会造成胎头娩出困难的人为影响。对于改善横切口传统剖宫产术式有一定裨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2-44.

    2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第二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6.

    (  作者单位: 132102 吉林吉林,吉林航空维修责任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武兴华,王淑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