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期

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pdf)【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的机理作出确切评价。方法将受试对象分成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烧伤0号药物、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止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创面瘢痕生长情况。结果实验......

点击显示 收起

    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对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可能的机理作出确切评价。方法  将受试对象分成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烧伤0号药物、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止痛效果、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创面瘢痕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组愈合速度快,瘢痕生长不明显,且未发现有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烧伤0号对创伤有促进愈合作用,能抑制瘢痕生长。 
     
  【关键词】  烧伤0号;深Ⅱ度烧伤
             
  本文选用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治疗深Ⅱ度烧伤,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治愈效果、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创面瘢痕生长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烧伤患者均来自于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烧伤治疗中心门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男12例,女7例,成人15例,小儿4例,致伤原因:热液烫伤13例,热固体烫伤3例,火焰烧伤3例,酸、碱、电及其他原因未涉及,烧伤面积(九分法面积%):1%  ~3%、3%~6%、6%~9%、9%~10%的患者分别为4、6、7、2例,烧伤部位分布:面颈部5例、躯干部5例、四肢部9例。对照组19例,男16例,女3例,成人17例,小儿2例,致伤原因:热液烫伤14例,热固体烫伤3例,火焰烧伤2例,酸、碱、电及其他原因未涉及,烧伤面积:1%  ~3%、3%~6%、6%~9%、9%~10%的患者分别为4、5、8、2例,烧伤部位分布:面颈部4例、躯干部5例、四肢部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因、烧伤面积、烧伤部位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外科学》标准(黄家驷.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69)作为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1.2诊断标准,不属于排除病例;符合深Ⅱ度烧伤诊断标准,1%≤烧伤总面积≤10%;病程在48h之内,未经其他药物治疗者;无合并症,患者自愿;能坚持使用药物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  Ⅰ度、浅Ⅱ度、深Ⅲ度创面;合并败血症及有高热寒战等严重全身症状者;合并呼吸道等特殊部位灼伤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试验药物  烧伤0号主要成分所用药物一次性购自河北省药材公司,成品制剂为本实验室制备;磺胺嘧啶银膏,山东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506306。
 
  2.2  治疗方法  使用前先将皮肤损伤面用1%双氧水清洗。治疗组一般清创处理后直接喷涂烧伤0号,每隔4h喷药一次,每次喷涂量随创面面积而定,一般覆盖创面厚度大约0.05cm,在创面形成一较薄层粉红色薄膜,并取暴露治疗,直至创面愈合。第3~4天起创面烧伤坏死组织开始出现液化,创面出现一层脓苔样膜应予以去除。清除时用边缘圆钝的无菌镊子轻柔操作,清除后见红活鲜润的上皮组织生长,开始有薄层表皮爬生,此时应及时喷药,避免创面暴露于空气中时间过长。对照组在用上述方法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银膏 [1],然后按损伤面积的形状周长,放一层吸水干纱布,再用厚约2~3cm(不宜太厚)的吸水棉或制式辅料覆盖,范围超过创面周长3cm,然后加压包扎,肢端如无烧伤应予露出。隔日换药一次,直至烧伤创面愈合为止。
 
  3  临床指标观察
 
  每次换药时注意创面变化,如创面有无明显的炎性反应、痂下有无积脓,创面有无出血、坏死和上皮组织生长停滞、自然愈合时间,以及有无皮疹和其他过敏反应等。
 
  3.1  创面外观  评定方法[2]:创面分泌物为:无、少量、中量及多量。创缘反应分为:无、轻度、中度及重度。
 
  3.2  创面愈合情况  观察创面动态愈合率,实验5、7、9、14天时,记录并计算愈合百分率,创面愈合后记录愈合时间。治疗3周未愈合者为治疗终点,并以原始创面面积为基础计算创面愈合百分率。
 
  3.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3周未愈合的创面,进行疗效评定(Table1)。
 
  3.4  瘢痕严重程度分类和积分标准  评定标准见Table2。
 
  3.5  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程度  根据换药或治疗过程中有无疼痛(或婴幼儿是否安静、哭闹)划为4个等级(Table3)。
 
  3.6  止痛效果评价标准  根据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分为5个级别(Table4)。
 
  3.7  统计学处理  对临床研究结果汇总,数值采用SA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Table1  -  Table 4 略
   
  4  结果
 
  4.1  临床观察情况    换药3天时,治疗组2例患者有明显炎症反应,有中量分泌物,痂下积脓、无创面出血、坏死及上皮组织生长停滞等现象,17例创面仅有轻微的炎症反应,有少量分泌物,未发现痂下积脓、创面出血、坏死及上皮组织生长停滞等现象,换药7天时,所有患者创面均无分泌物产生,创面干净,有明显的肉芽组织生长;对照组换药3天时,1例患者创面有明显炎症反应,有中量分泌物,痂下积脓、无创面出血、坏死及上皮组织生长停滞等现象,18例有轻微的炎症反应,有少量分泌物,有轻微的痂下积脓、创面      轻度出血,无坏死及上皮组织生长停滞等现象,换药7天时,16例创面无分泌物,干净,有明显的肉芽组织生长,3例仍有明显炎症反应,有中量分泌物,痂下积脓等现象。说明烧伤0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效果,能给创面提供一个良好的修复环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有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4.2  临床治疗结果        本组共观察患者38例,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14天愈合率为76.29%±23.31%,对照组14天愈合率为59.31%±25.16%;治疗3周创面评定结果:治疗组19例患者全部愈合,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愈合1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Table5)。
 
  Table 5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injured surface afterthree-week treatment    略
     
  4.3  止痛结果    本组共观察患者38例,其中治疗组19例,用药后止痛效果比较优、良、中、差、极差各占百分数为26.32%、36.84%、26.32%、10.53%、0.00%,对照组19例,用药后止痛效果比较优、良、中、差、极差各占百分数为21.05%、15.79%、5.26%、47.37%、10.53%,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min),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x±s为(17.59 ±5.67)min,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x±s为(19.57±6.47)min,两组用药后止痛效果比较,经t检验后提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0次换药过程中的痛苦程度评定结果:治疗组0级140人次,1级30人次,II级、III级0人次,对照组0级10人次,1级90人次,II级70人次、III级20人次,两组痛苦程度比较P<0.05(Table6、Table7、Table8)。
 
  Table 6  - Table 8  略
   
  4.4  愈合情况     治疗组19例病人临床均诊断有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3周,所有深Ⅱ度创面均以自然愈合方式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59±1.67)天。对照组19例深Ⅱ度创面,亦以自然方式愈合,愈合时间为(20.33±1.46)天。经过t检验,两组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证明,深Ⅱ度创面采用两种不同的药物治疗,自然愈合时间存在差异,即烧伤0号治疗组愈合时间较京万红软膏组明显缩短。创面愈合百分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创面愈合百分率比较(x±s,d):治疗组5、7、9、14天愈合百分率分别为10.16%±7.47%、36.33%±10.07%、56.50%±12.05%、76.29%±23.31%,对照组5、7、9、14天愈合百分率分别为4.67%±2.98%、22.73%±11.03%、33.66%± 8.56%、59.31%±25.16%,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le9、Table10)。
 
  Table 9  -  Table 10   略
   
  4.5  深Ⅱ度创面疤痕发生情况    分别随访38例患者伤后2个月愈合创面的疤痕生长情况。对照组(接受磺胺嘧啶银膏治疗)19例患者,1例无瘢痕生长,14例轻度瘢痕生长,2例中度瘢痕生长,1例重度瘢痕生长,瘢痕面积几乎与深Ⅱ度烧伤创面范围相等。治疗组(接受烧伤0号治疗)19例患者疤痕生长均不明显,仅有1例有轻度的瘢痕生长,其余18例均无瘢痕生长。两组治疗后愈合创面瘢痕形成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le11)。
       
  Table 11  Patients’ healing injured surface in two  groups’ scar situation comparison in two months 略
 
  5  讨论
 
  深Ⅱ度烧伤创面由于皮肤的生发层已全部破坏,创面的愈合有赖于深层残存的毛囊、皮脂腺的上皮再生[3]。重建或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标,一种性能良好的创面外用药可暂时起到皮肤屏障功能的部分作用,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理想的外用药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控制和吸收创面渗液、阻止或抑制细菌侵入、并且适合气体或水蒸汽透过、保护新生组织、加速创面愈合、止血镇痛、良好的机械性能等[4]。
 
  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使小面积深Ⅱ度烧伤的湿性治疗成为可能,它是中药提取物溶于芦荟胶冻液中配制而成,具有以下优点:清创作用好,能加速坏死组织溶解;很好的保持创面的湿度,为创面提供一个湿性的环境,可加速上皮组织的形成;还具有很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在创面上形成一个半透明的膜,这种膜是水溶性的,适合气体或水蒸汽透过,有利于创面渗液的排出,且同时防止细菌穿透胶冻剂、杀灭或抑制创面的细菌,为创面提供无菌的环境。清创时,不会粘附在创面上,不易损坏新生毛细血管及肉芽组织,随形性好,亦为皮损组织提供营养和适宜的再生条件,按照皮肤微血管网络、皮肤末梢神经网络及汗腺、皮脂腺、毛囊的记忆功能,由创缘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编制恢复皮损组织,达到抗瘢痕愈合的目的。且使用方便,还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使患者享受到最大的舒适。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含硝酸银)存在一定的缺陷,用药后会使创面疼痛加剧,对磺胺过敏者还忌用,使施救范围受限。每日最大用量为30g,部分烧伤患者因受剂量限制,往往使用量少,不能覆盖创面,达不到有效杀菌的目的,使用后还可能出现紫癜等不良反应,并加重创面的挛缩,使创面的部分微细血管在渗失中挛缩、粘连、枯竭,甚至腐烂,加上创面渗失的脓血与吸水棉或敷料粘合,生理盐水清润渗湿效果不佳,历次换药出现扯破、撕裂正在愈合组织的现象,造成创面流血,创面加深,使正在恢复功能的微细血管和神经网络受到新的创伤,延长创面治愈时间。
 
  6  烧伤0号在临床上的作用及其需注意的问题
 
  烧伤形成后,尽可能的保护创面细胞不再发生死亡,减少瘢痕的形成,对于烧伤部位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在临床研究中证实,烧伤0号可加速创面愈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充分说明烧伤0号为烧伤后细胞修复提供了理性的生长条件。它可以杀灭或抑制创面的细菌又可以阻止外界的细菌侵入。具有较传统敷料无法比拟的作用,在临床实验中未见创面红肿及创面分泌物的异常。它是一种开放性的治疗方法,无需包扎纱布,减少了总体换药费用。为烧伤治疗开创一种新的创面外用药,但在治疗中,特别是感染期应常规应用抗生素。
 
  烧伤0号是水溶性胶冻剂,有一定的挥发性,两个小时应用药一次。它不与创面粘连,换药时,只需简单清创,然后喷涂本品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它可使皮肤随意屈伸,可用于任何部位,避免了创面的疼痛,活动不受限制。临床观察中还发现对外伤性的创面也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黑,李东华,麻洪波,等.张氏烧伤抗瘢痕秘药发掘的现实意义与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6):356-358.
 
  2  果磊,贺光照,沈为民.BFGF多肽敷料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1):106-107.
 
  3  孙进华,罗莉,刘根立,等.烧伤六号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0(4):20-21.
 
  4  Jia CY,Chen B.The research developing of wound dressing.Chin J Plast Surg Burns,1998,14 (4): 300-302.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05年立项课题(编号:05106)
 
  作者单位:050031河北石家庄,河北友爱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田利剑, 金 淼, 王建亭, 马立新, 张国宏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