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铜绿假单胞菌391株耐药性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9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结论本院监测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9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结论 本院监测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连续监测其耐药性变化,对减缓其耐药率上升及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率 药物敏感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该菌繁殖能力强,生长条件要求低,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所有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均可产生耐药。为了及时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趋势,我们对临床分离的39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所得391株铜绿假单胞菌。

    1.2  仪器与试剂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购自BBL公司。

    1.3  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作为质控对照,药敏结果按照NCCLS标准进行判断。耐药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39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1。表1  391株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介入性、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措施以及各种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使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逐年上升[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包括形成生物被膜、外膜低通透性、主动外排系统的作用、外膜微孔蛋白缺乏或丧失以及产生染色体与质粒介导产生的Bush(1)型β-内酰胺酶(AmpC)等,易产生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2]。表1资料显示,在12种抗生素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较好的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定、阿米卡星,虽然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在临床上使用逐年增多,但其耐药性均下降了6%,其中原因还有待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分别上升了16%、14%、5%,这与近几年这三种抗生素用量大幅上升有密切关系。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虽然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但其肾毒性较大,临床上较少单独使用。表中数据显示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其耐药性明显低于头孢哌酮,但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中介率均较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监测。四代头孢抗菌素头孢吡肟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较高,而与β-内酰胺酶的亲和力降低,特别是对染色体介导的Bush Ⅰ型β-内酰胺酶,即AmpC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3]。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抑制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广谱β-内酰胺酶,使因产酶而致耐药的菌株转为敏感,其抗菌作用优于单药成分,因此其在临床上已取代了哌拉西林的位置。环丙沙星的耐药性下降7%,可能与临床较少使用这类药物有关。

    细菌耐药性是细菌进化过程的自然规律,也是病原微生物与抗生素之间永恒的矛盾[4]。虽然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用药与临床实际感染控制情况有一定差异,但比经验用药针对性强,效果好[5]。因此临床医生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过快增长;同时应不断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德军,付维婵,张碧霞,等.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西南军医,2007,15(2):41.

2 方向群,刘又宁. 藻酸盐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及细胞因子的关系. 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4,14(2):126-129.

3 李庆兴,潘发愤,王邦松.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2(6):705-707.

4 许景峰,徐琳.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及遏制耐药性微生物的对策. 中华医药杂志,2007,7(1):32-35.

5 孙景勇,倪语星. 住院病人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与耐药特征.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3):170-172.


作者单位:2005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作者: 朱列君 吴丽桂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