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肠梗阻38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10年来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收治的385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335例(87%),其中机械性肠梗阻338例(87。结论10年间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10年来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收治的385例肠梗阻资料。结果 病因明确335例(87%),其中机械性肠梗阻338例(87.8%)。非手术治疗235例(61.0%),手术治疗150例(39%),术后并发症6例(4%),死亡16例(10.7%)。结论 10年间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粘连性肠梗阻中81.4%为手术后所致,青年、无手术史的肠梗阻主要为结核性粘连所致。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关键词】  肠梗阻;临床;报告


    Clinical report of 385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XIE Wei-dong,FANG Xue-gui,SONG Jun,et al.Chines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Transportation Company Workers Hospital,Wulumuqi 83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10 years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0 years of the 385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reated information.Results  Etiology clear 335 cases(87%),of which 338 cases of mechanical ileus(87.8%).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235 cases(61.0%),surgical treatment of 150 cases(39%),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6 cases(4.0%).Death of 16 cases(10.7%).Conclusion  10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most common tumor intestinal obstruction.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f 81.4% due to post surgery,youth,without major surgery fo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istory  tuberculosis caused by tuberculous adhesions.Tumor ileu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o a certain extent.Early on surgical adhesive bowe1 obstruction should be mainly non-sur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ileus;clinical;report

    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达4.5%~10.0%,肠梗阻手术后粘连性梗阻占20%~63%且随择期手术的增多而增加。本文就我院近10年收治的385例肠梗阻,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08例,女77例,男:女为4:1。年龄1.3~87岁,平均50.5岁,20岁以下25例,20~50岁169例,50岁以上191例。粘连性梗阻平均45岁,肿瘤性梗阻59岁。

    1.2  梗阻病因  病因明确的有335例(87%),病因不明的50例(13%),病因明确者中机械性肠梗阻占98%,麻痹性肠梗阻1%,血运障碍性肠梗阻1%。机械性肠梗阻前5位的病因分别是粘连性、嵌顿疝、肿瘤性、肠扭转、不消化食物、粪石嵌塞。40例炎症后粘连中结核性炎症占36%。81例肿瘤性肠梗阻中结直肠癌32例(39.5%)。

    1.3  诊断  症状主要有腹痛(71%),腹胀(58.5%),恶心(62%),呕吐(45.6%),停止排气(38%),停止排便(16%)。常见的腹部体征有压痛(49.6%)和高调肠鸣音(46%)。361例摄X线腹部平片,83%见气液平面,45.4%肠腔扩张。86例钡灌肠检查,45%有阳性发现。

    1.4  治疗与转归  治愈366例,死亡19例(5.2%)。235例非手术治疗者中死亡9例,4例为粘连性肠梗阻,2例为肿瘤性肠梗阻,3例原因不明;150例(39%)行手术治疗,6例(3.88%)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肠瘘1例),16例死亡。134例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情况见表1。表1  粘连性肠梗阻类型

    2  讨论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腹外疝引起的肠梗阻明显减少。本组资料也显示前两位的病因分别为粘连性肠梗阻(70.4%)、肿瘤性肠梗阻(13.5%),与文献报道一致[1]。腹部手术后1年和10年内发生者分别占37.8%和44.0%,与文献类似[2]。与文献不同之处为,本资料组显示为结核性炎症占炎症后粘连第一位,平均年龄在31.8岁,故认为在青年、无手术史的肠梗阻病例中应高度重视结核性炎症导致的肠梗阻。

    本组资料说明,肿瘤性肠梗阻与粘连性肠梗阻相比,平均年龄大,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发生率低,并常有便血、腹部包块。钡灌肠对于低位性肠梗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钡灌肠检查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除外升结肠癌及盲肠癌,本组有5例钡灌肠阴性而术中确诊为右半结肠癌。据临床表现及腹部平片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误诊率达31%,本组54.9%的绞窄性肠梗阻为剖腹探查术中确诊,我们认为通过X线片的“假肿瘤征”、“咖啡豆征”等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困难很大。主张行非手术治疗时,通过严密观察症状、腹部体征情况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避免严重后果。

    本组235例行非手术治疗,68.5%缓解,29.5%中转手术,2.0%死亡。缓解的病例中主要包括粘连性、粪石嵌塞、肠扭转、及麻痹性等病因所致肠梗阻,以及原因不明的39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缓解率最高,我们主要采用大承气汤、消胀中药外敷和芝麻油交替的方法。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指腹部手术后3周内发生的肠梗阻。90%以上为粘性肠梗阻,其他原因包括内疝,肠扭转等。本组10例,4例手术治疗,6例非手术治疗时间长达36h,1例手术后出现肠瘘;4例非经手术治疗获得缓解,平均治愈时间(112.5±10.3)天,最长达41天。故我们主张以非手术治疗为主:(1)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绞窄的可能性。(2)此时手术困难、手术范围大,术中出血量增加。(3)易损伤肠道污染术野,引起感染并发症及肠瘘等。(4)部分病人可随炎症性粘连的吸收而自愈。但如果不能除外疝,扭转,则应早期手术。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均可行一期切除吻合。对于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处理仍存在争议,主要在是否分期手术以避免吻合口漏的问题,本组有11例左半结肠癌或直肠癌引起的梗阻,通过手术中结肠顺行灌肠,或行结肠(次)全切除术,避免了分期手术,术后无吻合口漏。

    肠梗阻病死率为5%~10%,本组为4.2%,恶性肿瘤晚期致梗阻、恶病质及梗阻时间过长等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是肠梗阻死亡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21.

2 朱维铭.腹部手术后肠梗阻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59.


作者单位:830014 新疆乌鲁木齐,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职工医院

作者: 谢卫东,方学贵,宋 军,张 捷,朱海旭,昌冰立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