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3期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46例(49足),术中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及牵拉,以保护局部血供,尽量争取跟骨解剖复位,用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部分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关节,视X线照片情况逐渐下地负重锻炼。结论跟骨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46例(49足),术中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及牵拉,以保护局部血供,尽量争取跟骨解剖复位,用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部分患者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关节,视X线照片情况逐渐下地负重锻炼。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定标准:优20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结论 跟骨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是恢复患足功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的有效方法,本组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关键词】  跟骨粉碎骨折;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跟骨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及周围组织的特殊性,造成跟骨骨折后其关节面容易塌陷,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如术前术后处理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后期的功能恢复[1]。我院自2004年8月—2007年6月共收治跟骨粉碎性骨折46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塑形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6例(49足),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9岁,平均28.9岁。单侧骨折43例,双侧骨折3例,左跟骨骨折25例(27足),右跟骨骨折21例(22足)。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0例,车祸伤7例,直接摔伤6例,其他伤3例。骨折按Sanders[1]分型:Ⅱ型19足,Ⅲ型26足,Ⅳ型4足,全部为闭合骨折。49足(3例为双跟骨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2  治疗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手术最佳时机一般为伤后7~10天,因此时足部肿胀已逐步消退。手术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进入,骨膜下锐性分离向上掀开组织瓣,显露出跟骨的关节面,同时显露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以利骨折复位。在剥离皮瓣时注意应紧贴跟骨外侧壁进行,尽量不要过多剥离皮瓣,减少对皮肤血运的破坏,以免造成术后皮瓣血循环障碍以致皮肤坏死,剥离时还应避免损伤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充分暴露出骨折部位后,用斯氏针穿过跟骨结节,将跟骨结节向后内下方稍旋转牵引,翻开跟骨外侧骨块,将跟骨塌陷明显处撬起恢复其关节面,同时恢复跟骨交叉角和跟骰关节,正确复位塌陷的跟距关节面,使其尽可能保持关节面平整,再将翻开的跟骨外侧骨块复位,同时双侧挤压纠正跟骨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及Bohler角,术中复位时不可随意摘除游离骨块。在确认跟骨骨折及跟距关节复位的情况下,用可塑形钛钢板或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块。如关节面存在间隙而又不稳定,可取自体髂骨植骨充填空腔以保持支撑,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取出临时固定的斯氏针,检查固定满意后反复冲洗伤口干净,切口内置引流条,全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术后患肢用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引流条术后48~72h拔出,常规静脉用抗生素5~7天。手术后嘱患者行患肢膝关节及足趾关节伸屈活动,疼痛缓解即开始行踝关节活动,3~4个月视X线照片骨性愈合后方可下地行走并逐渐负重锻炼。

    2.2  结果  本组手术切开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49足,术后伤口感染2例(4%),1例切口皮缘轻度坏死(2%),经局部换药伤口愈合。本组病人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7个月,跟骨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定标准[2]:优20例(无疼痛,行走正常),良18例(有轻微行走疼痛,行走基本正常),可3例(有明显行走疼痛,跟骨有部分畸形愈合),差2例(行走明显疼痛并伴有跛行,跟骨畸形愈合并有骨赘形成)。本组病人优良率为88.4%。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以达到恢复距下关节和跟骨形状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认为凡关节面移位较大的关节内骨折均可手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骨折后易造成跟距关节面塌陷跟骨变形,手术切开复位可在直视下将跟骨的长度、宽度及Bohler角同时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创伤性关节炎而引起的行走疼痛。术中对于骨折处空腔是否植骨的问题,我们体会是如果骨折部位空腔较大,骨折塌陷明显,复位后可取自体髂骨填充,这样能够对骨折块起到支撑作用,也可充填跟骨骨折体的空虚,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如骨折复位后对位好,关节面平整,骨折空腔较小,尽量不要植骨,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不要使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用全厚皮瓣进行剥离,以确保皮瓣的血液循环,术中注意不要过度牵拉皮肤,以致术后皮肤发生坏死的几率增加。尽量争取缩短手术时间,这样也缩短了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对骨折和皮肤的愈合是有益的。术毕伤口内放置引流条,拔出时间适当延长,我们体会在72h内拔出引流条是可行的,以避免术后创口内形成血肿,对伤口造成感染。

    3.2  并发症的防治  跟骨粉碎性骨折因骨折块移位易造成皮肤受压而引起皮肤坏死,所以感染是粉碎性跟骨骨折最严重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首先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待局部肿胀逐步消退,皮肤出现皱褶时再手术,一般7~10天为宜。如果局部肿胀较严重经一般处理肿胀难消退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剂静脉滴注,使肿胀尽快消退,力争早期手术,以利骨折早日愈合。对局部肿胀明显,短时间软组织难以恢复者,可采取简单的内固定加外固定的方法进行,以达到恢复关节面为主要目的。手术中要尽量避开腓肠神经,特别是需延长手术切口时更应小心,同时注意减少过度牵拉皮瓣,避免腓肠神经和腓骨长短肌的损伤。为减少距下关节炎的发生,手术中将骨折解剖复位并进行可靠的内固定,使关节面平整,以上方法都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体会,比较严重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特别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都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更好地恢复足部的功能,这也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725-726.

2 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T,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rl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en classifica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3,290:87-95.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610081 四川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创伤显微外科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