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手法挤压配合音频电、红外线治疗腱鞘囊肿80例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挤压、音频电、红外线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80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挤压、音频电、红外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挤压治疗,并分别于治疗15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囊肿消失或减小,疼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结论采用手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法挤压、音频电、红外线治疗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 80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挤压、音频电、红外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法挤压治疗,并分别于治疗15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囊肿消失或减小,疼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手法挤压配合音频电、红外线治疗腱鞘囊肿效果良好,且治疗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  手法挤压; 音频电;红外线;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生长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一种囊性肿块[1],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临床多见。我院2002—2005年收治腱鞘囊肿80例,经音频电、红外线配合手法挤压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且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腱鞘囊肿8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35例,女45例;年龄21~58岁;病程1个月~16年。其中腕背腱鞘囊肿38例,足背21例,手指掌指关节9例,膝关节后方12例。囊肿大小为0.5~3.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

    1.2  治疗方法

    1.2.1  挤压手法  术者用左手拇指向近端推压囊肿,并向对侧屈曲关节,使囊肿壁处于张力最大状态,然后用右手拇指端垂直向下用力挤压囊肿,部分囊肿可被压破,肿块可减小或消失,再按揉患处10min,每日1次,治疗15天。

    1.2.2  电疗法  采用北京产KYP-3A型双音频电疗仪,频率(50±1)Hz,输出功率20W。电极大小根据囊肿大小选择一对均等的长方形导电橡胶,橡胶的面积比囊肿的面积稍大2cm[2],两个电极并置或对置于囊肿部位,电流输出强度以人体耐受为限,每日1次,每次30min,疗程15次。红外线采用重庆产CQ-BS8型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功率(230±10)W,垂直于治疗部位30cm处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15天。观察组采用上述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上述挤压手法。

    1.3  疗效标准  两组分别于治疗15天后判定疗效。痊愈:囊肿消失,局部无疼痛不适,活动关节时无酸胀感。显效:囊肿明显减小,疼痛不适明显减轻,关节活动稍有不适。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经卡方检验发现,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具体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注:χ2=10.281,  P<0.01

    两组患者经治疗有效者,2年后随访结果如下:观察组30例治疗后复发6例,占20%,对照组30例治疗后复发17例,占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9.28,P<0.01)。              

    3  讨论

    腱鞘囊肿发病原因不明,多认为反复的慢性创伤是本病的常见原因,也认为是关节囊、腱鞘、韧带中的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所致[2]。用手法挤压囊肿可使囊壁破坏,有利于囊肿内容物消散,进一步用音频加红外线治疗具有以下作用,音频电具有:(1)显著的消炎消肿作用,使囊肿消肿消散。(2)软化囊肿,松解囊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疏通囊肿与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囊肿进一步消散。(3)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红外线具有:(1)加速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作用。(2)消炎镇痛作用[3]。三者联合作用,治疗效果更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囊肿发生的原因,明显减少囊肿复发率,同时也减少了囊肿手术给人们带来的手术创伤和痛苦。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36.

2 朱玉奎.四肢疼痛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2.

3 李维礼.实用理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9.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443711 湖北兴山,兴山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