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8期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日本SYSMEX血凝仪(CA-50),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日本SYSMEX血凝仪(CA-50),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凝血四项指标可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肝硬化;PT;APTT;TT;FIB

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脏器。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特别是发生肝硬化时,可引起严重的凝血因子、蛋白质合成代谢异常,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1]。本文通过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检测及分析,以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硬化患者50例(肝硬化代偿组20例,肝硬化失代偿组3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确诊,病理组织学证实;正常对照组50例,均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

  1.2 仪器、试剂及方法 仪器采用日本SYSMEX血凝仪(CA-50);试剂采用上海太阳血凝检测试剂;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1.3 标本采集与处理 实验前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成员均未应用抗凝剂及溶栓药物,空腹平静状态下应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静脉血1.8ml,充分混匀,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测定PT、APTT、TT、FIB,所有检测均在2h内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FIB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肝硬化失代偿组与肝硬化代偿组相比,PT、APTT、TT逐渐延长,FIB下降更明显,各项指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果见表1。表1 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凝血四项指标的结果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硬化代偿组比较,△P<0.01,#P<0.05

  3 讨论

  肝脏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场所,并能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的溶解物与抗纤溶物质,在凝血、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调节作用。肝硬化致肝功能不全时,蛋白质合成降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变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减少,肝素灭活能力下降,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2,3],导致肝硬化患者体液处于低凝状态,引起PT、APTT、TT延长,FIB下降。本文检测结果中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及FIB水平降低与之相符(P<0.01),提示凝血功能下降,可能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较多有关。 机体的凝血过程就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酶促反应,以凝血酶生成为中心,以FIB形成而告终[4]。本文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之间的PT、APTT、TT、FIB结果比较差异仍存在显著性(P<0.01),说明随着肝硬化由代偿向失代偿发展,PT、APTT、TT逐渐延长,而FIB明显降低,PT、APTT分别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水平,作为过筛试验,而TT能直接反映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相关,是病情预后的敏感性指标[5]。FIB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硬化失代偿时,一方面FIB合成减少,另一方面纤溶亢进,引起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FIB降低,导致肝硬化后期患者常易发生自发性出血及出血难以凝固等现象[6]。因此FIB是凝血功能障碍较敏感的指标。综上所述,凝血四项检测从多方面反映凝血功能状况,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弥补肝功能及其他检查的不足,对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预后判断具有诊断和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从玉隆.抗栓与溶栓药物的血液学监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53-55.

  2 马庆海,杨文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探讨.江西医学检,2005,23(5):477.

  3 Polack B,Vigier J P.Stability of prothrimbin time and the impact of container material.Clin LabHaematol,2000,22(1):58.

  4 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杨会霞,王长友.肝硬化患者PT、APTT、FIB、PLT检测分析.中原医刊,2003,30(9):48-49.

  6 储海燕,王鸿利.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纤溶纤维的研究.血栓与止血杂志,2001,7(2):62-63.

  


作者单位:850007 西藏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检验科

作者: 冯东方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