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8期

大网膜填塞脾窝法防治脾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探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在防治脾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追踪调查分析1996年7月—2006年12月脾切除术162例,先后术中未采用和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分成两组比较。结果未采用组82例,有5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组80例无一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脾切除术中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可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在防治脾切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追踪调查分析1996年7月—2006年12月脾切除术162例,先后术中未采用和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分成两组比较。结果 未采用组82例,有5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组80例无一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脾切除术中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可有效防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脾切除术;大网膜;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治疗难题,如何预防是关键,我院自1996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脾切除术患者162例,通过术中未采用和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前后分成两组,追踪调查分析两组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2001年3月脾切除术患者82例,男56例,女26例;年龄5~58岁,平均35.7岁;巨脾切除9例,外伤性脾切除73例,本组手术中均未认真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2001年4月—2006年12月,脾切除术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3~62岁,平均37.2岁;巨脾切除7例,外伤性脾切除73例。

  1.2 分组 以2001年3月底为界,前后自然形成两组,前组82例,未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后组80例,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追踪调查两组共162例患者,至2008年7月。

  1.3 手术技巧 前组82例术中未予脾窝粗糙面进行认真处理,大网膜肠管均自然置于脾窝内。后组80例,脾窝粗糙面予大网膜先覆盖,且将大网膜尽量填入脾窝,占领脾窝空间,防止肠管坠入其中与粗糙面直接接触。

  2 结果

  通过追踪调查162例患者至2008年7月,发现前组82例脾切除术中未采用大网膜填塞法有5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约占6%,其中1例为巨脾切除术后并发,余4例为外伤性脾切除并发;后组80例脾切术中采用大网膜填塞法术后无一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3 讨论

  脾切除后,脾窝留下空隙,仰卧位,其位置低,肠管由于重力作用,易坠入其中,如果术后不早期下床活动,肠管与脾窝粗糙面接触时间过长,从而形成粘连。肠管远离原来位置,由于粘连形成悬吊,牵拉成角,并且约束了肠管因体位改变的活动,肠管间亦易发生粘连,粘连是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条件。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约占肠梗阻的40%~60% [1] 。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的术后必须还要形成新的粘连,甚至是越粘越多,越粘越重,如何预防成为普外科医生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1996年7月—2001年3月我院由于脾切除82例,导致粘连性肠梗阻5例,发生率约占6%。部分患者因此病前后住院达近20次,困惑了我们的治疗,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反思我们的手术过程,从手术中的一招一式分析,发现脾窝粗糙面处理未尽意,可能提供了肠管与之接触的机会,从而为肠粘连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于2001年4月脾切除手术时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阻断了肠管与脾窝粗糙面的接触,调查2001年4月—2006年12月80例脾切除术患者未发现1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甚至其后的脾切除患者亦未发现因粘连性肠梗阻而住院,因此可见,2001年3月前,由于我们手术中操作不当,是导致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形成的原因。

  脾切除术后,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既覆盖了脾窝粗糙面,又占据了脾窝空间,肠管只能浮于其上面,大网膜隔离了肠管与脾窝粗糙面的直接接触,采用此法,未发现有脾切除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而未采用大网膜填塞脾窝法则有约6%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说明脾切除术中采用大网膜填塞法是防止脾切除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可靠的有效的方法,也是脾切除术中应该遵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2.

  


作者单位:416100 湖南泸溪,泸溪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作者: 张清贵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