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10卷第5期

轮滑运动对太原幼师附幼幼儿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轮滑运动太原幼师附幼幼儿身体形态机能轮滑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动作特征,能改善和提高运动者身体形态机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近年来,轮滑运动的爱好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幼儿教学,其覆盖率已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本研究即在对国内各大中小城市幼儿园轮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轮滑运动 太原幼师附幼 幼儿 身体形态 机能

  轮滑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动作特征,能改善和提高运动者身体形态机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近年来,轮滑运动的爱好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幼儿教学,其覆盖率已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本研究即在对国内各大中小城市幼儿园轮滑教学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轮滑对幼儿身体形态、机能存在的影响,对幼儿园轮滑教学的开展以及对幼儿时期科学合理进行轮滑运动提供实际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太原幼师附属幼儿园大班幼儿共141人为研究对象,出生年月均在2002年10月—2003年3月,平均年龄(5.5±0.5)岁,所有幼儿均发育健全、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病变和明显生理缺陷者。其中实验组73人(男33人,女40人);对照组68人(男35人,女3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幼儿体质与轮滑运动方面的文献与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幼儿体质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1.2.2 测试要求、仪器及指标

  1.2.2.1 测试要求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编写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1]中有关“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测试细则”的要求进行,并对测试组成员进行培训,确保方法统一。

  1.2.2.2 测试仪器及指标

  选用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统一仪器:机械标准身高计、坐高计、体重计、塑料带尺对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安静心率进行测量。

        2 实验设计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准实验设计,取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始前对两组幼儿身体形态、机能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组幼儿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依据《幼儿园教学大纲》规定的游戏活动时间进行轮滑练习,每次锻炼40min。对照组幼儿按照《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室内游戏或在室内看动画片、讲故事等。两组幼儿在饮食、生活习惯、课余活动等方面没有任何区别。

  2.2 实验条件的控制

  (1)实验老师由具有经验丰富且连续五年幼儿轮滑教龄的专门教师负责。(2)实验获得幼儿园领导、老师和保健医的密切配合,给予极大的帮助。(3)轮滑课及幼儿体质测量时的医务监督由幼儿园的保健医完成。(4)对参与实验幼儿家长进行实验说明,获得家长的支持。教学过程中责任共承,风险共担,使家长、教师都成为幼儿的“安全保卫者”。(5)轮滑安全教育及教学模式,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贯穿整个教学,采用符合幼儿特征的轮滑教学及运动损伤与预防措施[2],选用PU轮鞋,要求穿着全套护膝、护肘、护腕、头盔等护具才能进行训练。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常规的显著性水平确定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将数据输入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各指标的均数差别进行显著性t检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身体形态指标与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形态指标对比。

  3.1 幼儿身高、体重的研究与分析

  身高是人体发育过程中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和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的总体指标。训练前实验组幼儿身高均值为110.33cm,对照组身高均值为110.04cm,两组身高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训练后实验组幼儿身高均值为113.25cm,对照组身高均值为113.65cm,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后,两组幼儿在身高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 2),这说明半年的训练并没有对幼儿身高产生明显的影响。将本实验组幼儿身高和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身高相比较可看出,实验组男幼儿均值为113.00cm,虽然高于山西平均水平,但两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身高均值为113.88cm,和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女幼儿身高均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运动对骨髓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可促进骨骼发育。本实验中,实验组幼儿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后,虽然和对照组幼儿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同山西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比较来看,女幼儿身高的变化要大于男幼儿。据分析,幼儿身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营养、运动等。遗传是人的身高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身材的高矮有重要的影响,但后天的营养、运动和卫生也有很大的作用,充足的营养能促进骨骼良好发育。分析可知,身高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仅半年轮滑运动有一定影响但对身高影响较小。幼儿身高增长的同时,体重也会迅速增加,体重遗传力在0.81以上(遗传力是指某一性状受到遗传控制的程度[3],波动比较大,是一个高度可变的性状,受遗传的影响小,受环境影响大的指标)[4]。同时,体重也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及围、宽、厚度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映人体骨骼肌、脂肪以及内脏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也可间接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在训练前实验组幼儿体重均值为20.67kg,对照组体重均值为19.49kg,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后实验组幼儿体重均值为20.31kg,对照组体重均值为19.25kg,两组的体重在实验前相比已经有一定的差异(P<0.05)(见表1),半年的轮滑运动后,实验组幼儿与对照组的体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见表2),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因为在轮滑运动训练前就已经有差异了。本实验组同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的体重比较发现,实验组男幼儿体重均值为19.79kg,国民体质监测男幼儿体重均值为19.4kg,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体重均值为19.73kg,国民体质监测女幼儿均值为18.7kg,两组幼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3)。

  3.2 幼儿坐高的研究与分析

  坐高是表示人体躯干的长度,可以间接了解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是反映人体上下肢比例的重要指标。训练前实验组幼儿坐高均值为63.44cm,对照组坐高均值为62.76cm,两组幼儿在实验前所测的坐高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后,实验组幼儿坐高均值为64.57cm,对照组坐高均值为63.12cm(见表2)。虽然实验组幼儿坐高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但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说明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并不能对幼儿的坐高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组幼儿坐高和2005年山西国民体质监测幼儿坐高值比较发现(见表4),实验组男幼儿的坐高均值为63.75cm,国民体质监测男幼儿坐高均值为63.5cm,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的坐高均值为63.81cm,国民体质监测的女幼儿均值为62.5cm,两组幼儿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 幼儿胸围的研究与分析

  胸围是胸廓的最大围度,它表示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发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同时也是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5]。训练前实验组幼儿胸围均值为53.95cm,对照组胸围均值为53.64cm,两组的胸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训练后实验组幼儿胸围均值为55.25cm,对照组胸围均值为53.77cm,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实验组幼儿胸围与对照组胸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本实验组幼儿和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的幼儿胸围比较(见表3),实验组男幼儿的胸围均值为54.37cm,国民体质监测的男幼儿胸围均值为54.7cm,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的胸围均值为54.67cm,国民体质监测的女幼儿均值为53cm,两组女幼儿的胸围均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4 幼儿皮褶厚度的研究与分析

  皮褶厚度是人体成分,即人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和瘦体重等的一种方法,反映身体脂肪含量的指标,人体脂肪组织约12层,储存于皮下,因而皮褶厚度测量,可用来评定人的胖瘦和推算全身的脂肪量。训练前实验组幼儿上臂皮褶厚度的均值为9.14cm,对照组均值为9.03cm,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后,实验组幼儿上臂皮褶厚度的均值为8.39cm,对照组均值为9.06cm,两组幼儿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训练前实验组幼儿腹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6.59cm,对照组均值为6.53cm,两组幼儿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实验组幼儿腹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6.10cm,对照组均值为6.41cm,两组幼儿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训练前实验组幼儿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6.05cm,对照组均值为6.37cm,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后实验组幼儿肩胛部皮褶厚度均值为5.82cm,对照组均值为5.98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见表2)。如表3所示,本实验组幼儿和2005年山西国民体质监测的幼儿相比较可看到,实验组男幼儿上臂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8.19cm,和国民体质监测的男幼儿均值8.5cm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的上臂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8.54cm,国民体质监测的女幼儿的上臂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9.6cm,两组幼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实验组男幼儿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5.80cm,和国民体质监测的男幼儿的均值5.7c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的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5.83cm,和山西的平均水平6.4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男幼儿腹部皮褶厚度的均值为6.13cm,国民体质监测的男幼儿腹部厚度的均值为6.1cm,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的腹部皮褶厚度均值为6.05cm,和国民体质监测的女幼儿均值6.8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据有关研究表明,认为尽管上臂皮褶厚度主要反映上肢的脂肪累积状况,但其程度越高,对儿童的身体柔韧性、弹跳力、投掷力、速度与灵敏性、平衡性等素质均有不利影响。本实验中实验组幼儿上臂部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实验组幼儿在素质测试中柔韧性、灵敏性及平衡性有明显的优势有关。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使得实验组幼儿的上臂部皮褶厚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男女幼儿均好于山西平均水平,实验组女幼儿的肩胛部、腹部的皮褶厚度均低于山西的整体水平,这说明经过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尤其是实验组幼儿,随着活动能力的加强和加大,体内脂肪消耗的增加,皮褶厚度值会逐渐变小,进一步证实轮滑对身体形态有一定的影响。表1 轮滑运动训练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形态指标的比较表2 轮滑运动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形态指标的比较表3 实验组与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各形态指标的比较  表4 轮滑运动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安静心率指标比较 表5 实验组与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安静心率指标的纵向比较

  4 本研究身体机能指标与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对比

  安静心率是反映人体心血管储备功能重要指标,是指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次数(次/min)。训练前实验组幼儿安静心率均值为95.54次/min,对照组的安静心率均值为95.99次/min,经过半年训练后实验组幼儿安静心率趋于下降趋势,幼儿安静心率的均值降为86.56次/min,对照组安静心率均值降为94.67次/min(见表4),由此可看出,轮滑运动训练前两组幼儿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半年的轮滑运动训练后,两组幼儿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实验组幼儿和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的幼儿的安静心率比较(见表5),实验组男幼儿的安静心率均值为92.68次/min,和国民体质监测的男幼儿均值96.8次/min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女幼儿安静心率均值为96.81次/min,国民体质监测的女幼儿安静心率均值为96.5次/min,两组女幼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幼儿心肌纤维较细,心肌发育较慢,收缩力相对较弱,但幼儿的新陈代谢较快,生长发育需要的氧气量相对来讲要多一些,为了生理上的需要,就要加快心脏收缩来满足,所以幼儿的心率要比成人快。但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其在安静时的心率要比不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慢,这是因为经常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要好于普通人,每搏输出量增多,心脏储备增加。实验组幼儿的安静心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幼儿,进一步说明轮滑运动训练能有效的锻炼幼儿的心脏功能,使幼儿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心脏的收缩力增强了,每搏输出量增多,脉搏跳动的慢而有力,有氧代谢增强,心率储备增大,机能节省化程度高,运动适应性增强。实验组幼儿和山西的整体水平比较,发现轮滑运动训练对男幼儿心脏功能的增强要好于女幼儿,实验证实轮滑对身体机能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5.

  2 沈梅.高校轮滑运动的损伤与预防.辽宁体育科技,2001,10(4):38.

  3 周仁清,娄和林. 关于遗传力概念及其估算方法的探讨. 辽宁大学学报,1989,10(30):110-112.

  4 赵钟鸣,沈建华.双生子的身高等形态指标的遗传度及身高的影响因素和预测的分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1):110-113.

  5 田麦久,蔡睿.轮滑运动入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7.

  

作者: 张安民1,齐艳琴2,李晓旭3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