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1卷第4期

中药内外合治腮腺炎65例的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药内外合治腮腺炎笔者自2007&mdash。2010年采用中医中药内外综合治疗急性流行性腮腺炎6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3讨论腮腺炎是由湿邪毒引起,多流行于春秋季,而好发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笔者认为本病的治疗若无并发症的患者,轻症应用中药疏风清热,祛邪外散。...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药 内外合治 腮腺炎

  笔者自2007—2010年采用中医中药内外综合治疗急性流行性腮腺炎6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中,男40例,女25例,1~3岁16例;3~6岁31例,7~10岁15例,10岁以上3例,均是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病人。

  1.2 病程及分度

  1周以内28例,1~2周35例,2周以上的2例;其中轻度27例,中度35例,重度3例。

  1.3 主要特征

  6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先单侧后双侧)、疼痛为特征。查体:体温多在38.5℃以上,患侧明显肿胀,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微红,触之边缘不清,有弹性感及压痛阳性,使其面貌变形,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1.4 治疗方法

  1.4.1 内治

  起初湿毒在表其治则以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选用银翘散加减,方中牛蒡子12g,荆芥12g,桔梗10g,疏风利咽;连翘15g,清热解毒;若喉痛咽红去荆芥,加马勃10g,板蓝根30g,射干15g。以增强解毒利咽作用,腮肿疼痛加夏枯草30g,清肝火,散结消肿,水煎服。2天1剂,分早晚服用,连服3~5天后,治疗则应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方中用黄连12g,黄芩12g,金银花25g,连翘35g,板蓝根35g,清热解毒;薄荷8g,升麻8g,僵蚕7g,疏风散热;元参12g,马勃7g,桔梗10g,甘草7g,消解咽喉、头面热毒;升麻7g,柴胡12g,疏散风热,另加丹皮7g,桃仁6g,凉血散瘀。水煎服。2天1剂,分早晚服,连服5~10天。

  1.4.2 外治

  局部用青黛加鸡蛋清(去黄)调稀糊状外敷,每日早晚各敷1次至痊愈为止。

  2 治疗效果

  显效:经治疗5~10天后腮部肿胀消失,无压痛,面部恢复正常,体温正常,淋巴结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45例。有效:经治疗5~15天后腮部肿胀明显消失,压痛减轻,体温在38℃以下,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18例。无效:经治疗15天后,不仅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上升2例,经收入住院使用抗生素加激素等治愈出院。

  3 讨论

  腮腺炎是由湿邪毒引起,多流行于春秋季,而好发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祖国医学《局方》称“时行腮肿”,《疮痛经验书》称“痄腮”。痄腮之病因外感内湿邪毒,从口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外眦、上行至头角,下耳后,绕耳而行,经脉壅滞,气血流行受阻,故耳下腮颊漫肿而有痛感。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病则相互传变。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络阴器,若受邪较重,较大儿童可并发睾丸肿痛。若受热毒炽盛,可出现高热等变症。痄腮的病情有轻有重,湿毒在表者属轻症,热毒蕴结者属重症,如有并发症者属变症。笔者认为本病的治疗若无并发症的患者,轻症应用中药疏风清热,祛邪外散;重症应用解毒软坚,活血化瘀内服,同时配合青黛加鸡蛋清外敷消肿止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 王祖芹作者单位:442421 湖北神农架,神农架林区中医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