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1卷第8期

桃源县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桃源县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桃源县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10年桃源县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78例,其中HIV感染者34例,AIDS患者44例,死亡2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青壮年及农民为主,2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桃源县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桃源县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0年桃源县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78例,其中HIV感染者34例,AIDS患者44例,死亡28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青壮年及农民为主,20~49岁占84.62%;农民占71.79%;男、女分别占62.82%、37.18%;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占88.46%。结论 桃源县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并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病死率较高,需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力度,早期发现病人并及时治疗。

【关键词】  艾滋病;分析;防治

  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是目前任何一种疾病所无可比拟的[1]。桃源县自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10年底,共发现HIV阳性人员7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4例,死亡28例 。为了解本县艾滋病疫情发展趋势,探讨艾滋病防治对策,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流行,现将桃源县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报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网络直报资料。

  1.2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桃源县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情况

  自1998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止2010年12月底,累计报告感染者/AIDS 共78例,其中HIV 34例,AIDS 44例,死亡28例,占35.90%;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增幅较大,见表1。

  2.2 地区分布

  全县共40个乡镇,31个乡镇有HIV/AIDS病例报告,其中报告病例较多的乡镇有县漳江镇14例,占16.67%;陬市镇6例,占7.69%;架桥镇5例,占6.41%;其他乡镇病例数都在3例以下。

  2.3 年龄分布

  78例HIV/AIDS人员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病例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共66例,占84.62%。见表2。表1 桃源县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统计表2 桃源县1998—2010年HIV/AIDS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2.4 性别分布

  78例HIV/AIDS人员中,男性49例,女性29例,分别占62.82%、37.18%。男女比例为1.67:1。女性比例近两年上升较快,2008年以前男女比例为3.4:1(17/5),2009年男女比例为1:1.55(11/17)。

  2.5 职业分布

  职业以农民及民工为主,共56例,占总病例数的71.79%;其次是家政,9例,占11.54%;工人及干部8例,占10.26%。

  2.6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共69例,占88.46%,其中异性传播61例,同性传播8例(其中2010年报告了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25.93%);注射毒品传播6例,占7.69%;母婴传播3例,占3.85%。3 讨论桃源县HIV/AIDS疫情资料显示,该县近几年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与国内其他县市艾滋病疫情形势相一致[2~6],表明该县艾滋病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和发病期。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早期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有较大失误,经费、设备、人力放在了极少数(只占10%左右)的示范区,而忽略了早期感染率较低大部分县市(占90%左右),导致该县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启动严重滞后,艾滋病感染率随之大幅上升,艾滋病实际流行情况日趋严重;(2)随着近几年来检测力度加大,筛查的人数显著增加,原本躲在“角落”里不为人知的HIV病毒携带者浮出了水面;(3)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使得漏检率降低;(4)临床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提高,对艾滋病的警惕性进一步增强,以及临床经验不断成熟,也大大提高了艾滋病的发现率;(5)随着艾滋病宣传工作不断深入,民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逐年增强,主动求询和自愿检测者明显增加。提示有关部门有必要逐步取消示范区防治策略而推行艾滋病的整体防治,全国各地应齐头并进,这才是全面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提醒我们艾滋病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继续扩大宣传教育和扩大检测覆盖面并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艾滋病知识培训等工作仍然显得十分必要。桃源县艾滋病病死率达35.90%,明显高于其他低流行的县市[3~6],主要原因在于早期感染者没能及时筛查发现,常被耽搁或误诊,一旦因多重机会性感染发病而被动检出,已是艾滋病晚期,即使应急救治也为时已晚,因而出现大量死亡病例。提示我们,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并及时抗病毒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是延长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提示有关职能部门督促更多有条件的临床医疗单位建立艾滋病初筛中心,并将HIV检测项目纳入常规性检测范围,这样才真正有效扩大检测覆盖面,达到早期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目的。性传播一直是桃源县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占报告病例的比例达88.46%。性接触传播艾滋病比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1)庞大的性接触高危群体。该县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24万之多(体制性寡妇和鳏夫),他们大都属于青壮年,构成了庞大的性饥饿群体;据估计,该县境内有大约1000多人的暗娼人员,每年嫖娼20万人次以上;据估计,该县有近万人的吸毒群体,他们都是15~45岁之间,在新型毒品的刺激下,提高了兴奋性,增强了他们的性趋力和性能力,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性乱行为;该县全年外来流动人员达30万以上;这些庞大的高危群体,在缺乏防患和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加速了性感染艾滋病病例的出现;(2)与该县性病发病率较高有很大关联。该县每年报告的性病病例400多例(更多的病例在私人诊所,没有报告上来),在没有保护的性行为过程中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的感染机会;(3)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中青年人的性观念出位,性生活过于随意,为了追求刺激,不洁性接触以及滥交性伴侣的现象开始凸现,进一步扩大了艾滋病携带者阵容;(4)随着性接触传播艾滋病毒比例的上升,艾滋病蔓延的速度出现快速增长,年轻人之间因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上升,由此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艾滋病疫情和性接触感染艾滋病互相助推的恶性循环现象。提示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力度打击嫖娼卖淫现象、加强高危人员的针对性干预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提示我们,需继续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并强调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及时治疗性病、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等观念,提高全民卫生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遏制性传播艾滋病的发生。桃源县艾滋病所有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67:1,整体上男性病例仍然居多,但女性比例近两年上升较快,尤其2009年男女比例为1:1.55(11/17),这与国内其他县市的结果极为一致[2~6]。女性受艾滋病影响日益增大,原因在于:(1)性接触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妇女首当其害。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男性感染女性的危险是女性传给男性的2倍;(2)年轻女性在性、婚姻、生育方面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性行为给她们带来的感染危险比同龄男性更大;(3)由于妇女感染其他性病后不容易察觉,因此不能及时治愈其他感染也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4)近几年各地暗娼队伍的不断壮大增加了女性感染的机会;(5)吸毒或其他高危行为的男性艾滋病感染者,婚内对女性配偶的告知率低;(6)长期以来根植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女性弱势地位,体现在男女间性权利和权力的不平等,导致女性被迫性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大。女性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大幅增加,艾滋病的男女比例大致平衡时,意味着艾滋病正向普通人群扩散,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防范,那些没有吸毒、性乱行为的普通百姓也将受到艾滋病的威胁,成为受害者。提示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妇女得到恰当的卫生保健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服务,让妇女在她们不感到难为情的地方得到安全套和性病治疗;提示我们要加强教育,教育男性尊重女性,采取负责任的性行为,承担起保护自己、保护性伴侣和孩子免受艾滋病和性病侵袭的责任;强调不断增强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扩大和增加妇女就业和培训的机会,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减少妇女高危性行为和被虐待性行为。桃源县艾滋病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及民工为主,占71.79%,其次是家政、工人及干部,实际上部分家政及工人也是农民或民工。农民之所以成为艾滋病的主要受威胁对象,一是桃源县农民人群基数较大,有近80余万人;二是因为农民中间大量打工人群的涌现,他们很少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也缺乏起码的卫生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社会、生理、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使他们沦为不安全性行为和不洁性生活的牺牲者,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艾滋病感染者。提示我们,加强农民尤其是外出打工农民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显得极其重要且刻不容缓;提示有关部门,建立针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应该成为桃源县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2):131-134.

  2 刘振江.1998—2009年南平市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2:45-46.

  3 吴丽兰.1998—2008年开平市艾滋病疫情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10,5:4-42.

  4 刘开茨,黎志唯.2005—2007年石棉县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特征.现代预防医学,2009,9(36):1730-1732.

  5 陈润秋.商水县艾滋病疫情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76-78.

  6 李月友.2000—2009年商洛市艾滋病疫情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10,16(8):748-750.

  

作者: 冯军政,李 智,向红星作者单位:415700 湖南桃源,桃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