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3期

蒙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蒙医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以外的组织损伤,其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和咽喉胸骨后疼痛以及咽部不适,有异物感、面团感或堵塞感,但无真正的吞咽困难的一组病症。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等......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蒙医药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以外的组织损伤,其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和咽喉胸骨后疼痛以及咽部不适,有异物感、面团感或堵塞感,但无真正的吞咽困难的一组病症。

  本病症颇似蒙医医学中的胸口巴达干病。在《四部医典--伦说本》里称“--巴达干黏液积聚增多,积聚于胃部所致。”主要以剑突之下,自觉似有块状物淤积及隐隐作痛为特征的一种巴达干性疾病。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等进行治疗。蒙医对该病的辨证,属“泛酸”、“反胃”、“嘈杂”等范畴。蒙医理论认为精华与糟粕分解吸收之初级阶段,由于糟粕不消化,巴达干黏液增多,着于食管与贲门壅塞所致[1]。治疗以清除巴达干黏液为原则,并视病情随症施治。本病症以巴达干偏盛而功能紊乱、导致三根失常,又因水盛火衰,消化希拉被抑制;七素之功能随之衰退,精华糟粕之分解吸收活动受阻为诱因。或过食苦、甘、凉、油腻之食物以及陈腐或未成熟之果实、肉类及难以消化之饮食;起居方面长久缺乏脑力、体力活动,长居于潮湿之地,久浴冷水,情志不适,均可导致巴达干黏液积聚增多,积聚于胃,胃气该降不降,使胃内容物逆而向上,产生泛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我们发挥蒙医药优势,应用光明盐四味汤、嘎日西、洁白万丸、寒水石二十一味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具有抗反流的作用,久服也无不良反应,且可根据不同的体质差异,辨证加减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从2008年3月-2011年3月统计门诊胃十二指肠反流病患者40例, 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36岁,均有不同程度饮酒史;病程最长10余年,最短2年余,均为胃纤维镜检查确诊病例。

  1.2 治疗方法

  40例患者曾用吗丁啉、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过,但由于某些不良反应等原因停止服药而不能巩固疗效,而反复发作。治疗宜以调理胃火及清除巴达干黏液为主。笔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施治用蒙药洁白丸、嘎日西、寒水石二十一味散、光明盐四味汤等药物治疗,以20天为1个疗程,一般3~5个疗程为宜。同时注意饮食方面忌油腻之食物以及陈腐或未成熟之果实、肉类及难以消化之饮食;起居方面不宜长久缺乏脑力、体力活动,不宜长居于潮湿之地,久浴冷水,情志不适等。

  1.3 疗效判定

  显效: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和咽喉胸骨后疼痛以及咽部不适,有异物感、面团感或堵塞感等症状明显好转,食欲增加,心情舒畅;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是若不注意饮食起居可有烧心、反酸等;无效:上述症状尚未改善或缓解。

  2 结果

  40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4例,其中病程较长者疗程则相对长。无效1例是因为不按时服药,不注意饮食起居而治疗中断。总有效率97.5%。

  3 讨论

  蒙药洁白丸、嘎日西、寒水石二十一味散、光明盐四味汤等药物具有健脾温胃、消积导滞、祛巴达干化未消化、行气等功能。主治呕吐、反酸、嗳气、胃痛;上方可调节三根七素,使胃动力增强,将食物分解为精华与糟粕。进而促进吸收或排出体外。上述配方合理调配,每日1~2次分早晚服用可有显著疗效,尽量坚持服用3~5个疗程,以便巩固疗效,且久服也无不良反应。(注:三根即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赫依、希拉、巴达干。七素即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之七种基本物质-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精液。)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作者: 佟岭山作者单位:137400 内蒙古乌兰浩特,乌兰浩特市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