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4期

脏腑——中医美容的深层滋养之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气血既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健康美容的物质基础。气血上荣,温煦、濡养皮肤,皮肤自然红润、细腻、光泽。气血依赖脏腑功能活动而产生,借助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上荣皮毛。从中医美容的角度理解,脏腑是皮肤深层滋养的源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气血既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健康美容的物质基础。气血上荣,温煦、濡养皮肤,皮肤自然红润、细腻、光泽。气血依赖脏腑功能活动而产生,借助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上荣皮毛。从中医美容的角度理解,脏腑是皮肤深层滋养的源头。

【关键词】  中医美容;气血;脏腑;深层滋养

  【Abstract】Qi and blood are the basic material for the of growth of human body,but also basic material keeping beauty. Qi and blood rich skin, moisting, warming and nurishing, thereby, skin will be maintain rosy, delicate and bright. Viscera generate Qi and blood,Qi and blood rich skin through meridi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auty, viscera is the source of skins deep nourishment.

  【Key words】Chinese medical beauty;Qi and blood;Viscera;deep nourishment;

  中医学美容的理论基础,主要讨论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对美容的作用[1]。按照中医理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循行全身,不断为全身组织器官提供丰富的营养,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和则百病不生,气血失和而百病由生[2]。《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景岳全书》记载:“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无不伤及气血,人之长寿气血必足之,医者治病调和气血为首。按照现代生理学研究,中医概念中的气血就是饮食和氧气进入人体之后,在脏腑作用下生成的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和温煦、激发、防御作用的“精微物质”及其功能的一种概念描述或者说是定义。饮食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水谷之海的胃中,在脾的主导作用下,经过胃的腐熟,小肠的分清泌浊,运化其中的精微物质,饮食中的糟粕则经过大肠的传导作用而排出体外。水谷精微经过脾气的升清,上输于心肺,与肺中的“自然界清气”结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为气血,在肝主疏泄作用的调控下借经络系统为通路运行到全身各处,濡养脏腑、经络、筋骨、皮毛,激发、推动这些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脾胃之所以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就是因为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为气血的生化之源,从这一角度理解,气血才是人的后天之本。作为整个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皮肤同样需要气血的温煦、滋润和濡养。中医根据经络在皮肤的巡行范围将人体皮肤划分为十二部分,称之为十二皮部。《素问·皮部》“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皮部是气血、津液分注于体表的区域,同经皮部布满由这一经脉分出并浮行于体表的络脉(浮络),浮络内联脏腑,外行肌表,一脉相连,互为一体,来共同完成人体气血的正常传输。营运气血是经的功能,输送气血于周身的各部组织器官多是络的作用。源源不断之气血通过如环无端之经络,由里及表,由表及里,自上而下,上而下行,相互流注浇灌传输,起着熏肤、充身、泽毛、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3]。正如《圣济总录》所言:“血气者,人之神。又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服药以驻颜色,当以益血气为先,倘不如此,徒区区于膏面染髭之术,去道远矣。”气血是中医美容的基础物质,它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而产生,通过经络运行到皮肤,发挥其滋润、濡养和温煦的作用,以保持皮肤的红润、细腻和匀净。

  1脾胃

  气血生化之源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4]。“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灵枢·决气篇》) 说明了脾生血,统血的功能。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胃为水谷之海,人一身之精神气血,皆此而生[4]。中医脾胃派创始人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认为:脾胃为阴阳气血之根蒂。祖国医学的“脾”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主中焦之气,化生营气,营气是血中之气。《 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指出了脾与生血有关。生血的原料来自饮食物中的精微部分,这要靠脾对食物的消化和精微物质吸收与运送,脾气健旺与否和血的旺盛与否有密切的关系。《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乎人生者不小。”脾胃的主要功能是腐熟运化水谷,化生营卫之气。脾主运化,胃司受纳,脾胃相合,接受容纳饮食,腐熟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微,是人体营卫之气的主要来源。脾胃在气血化生中,起到运化水谷,化生营卫,提供物质基础,参与气血生成的作用。脾之运化水谷精微需要相关脏腑协同合作,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脾运都将受到影响,例如膀胱气化不行,水液排泄失常,小肠功能失调,就会清浊不分,二便异常,大肠功能失调,传导失司就会出现便秘或泄泻[5]。山东中医药大学孟令军认为:脾主运化对胃、小肠通过受纳腐熟和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将水谷化为精微的功能仅起着促进作用,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认为脾主运化应定义为:脾转运气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运,转运, 即转运输送小腑吸收的水谷精微。化,气化,即将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气化分别为营气、卫气、津液等[6],营气、卫气、津液等经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在心肺的作用下化为气血。

  2肺主气,助心行血脾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经过脾的升清作用

  上输于心肺,首先在肺中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形成宗气,这一点非常重要,人体的后天物质有后天之精 (水谷精气) 、自然界清气及由其化生的气血津液。传统理论认为,后天物质源于饮食物,由脾胃化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称“脾为后天之本”。不难看出,传统理论只强调了后天物质来源的一个方面,人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补充身体需要的所有后天物质。而后天物质最基本的有两种:一是脾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所以,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除了脾(胃) 从饮食物中摄取营养(水谷精气)外,还得靠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7]。二者在肺的作用下生成宗气,宗气形成之后,一方面帮助肺的呼吸功能,呼吸功能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直接有关;另一方面帮助心脏运行气血,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都与宗气的盛衰同样关系密切。《素问·灵台秘典论》曰:“肺者,相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是对中医肺功能的概括,治节就是助心运行气血。另外,肺主宣发肃降,所谓宣发,指肺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8],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将脾上输的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体表,以温养和润泽皮毛;肺主肃降,将代谢后的水液向下输送至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3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全身。心与脉在组织上相互衔接,形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功能上亦相互依存和协调,血液只能在脉管内运行,脉管约束和推进血液按着既定轨道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是气血周流不息,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9]。人体内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不已。心脏功能正常,心搏均匀、调和、有力,血脉通利,血行周身,血为气之母,气无形而依附于血,气血伴行,巡行周身。

  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从人体气血运行角度理解,肝为气血调控中心。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这是肝脏的主要功能。第一个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朱丹溪。“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至明清时代,经过诸医家的临床实践,促进了肝主疏泄的理论发展,扩及气、血、津液等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疏泄作用[10]。肺居上焦而主气,所主之气藉肝之疏调而得以正常宣降。肝升肺降,肝气的升发有助于肺气的肃降,升降协调,则能调畅全身气机;肝主疏泄,肺主治节。疏泄正常,则治节有度。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可以保障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人体气血相依相随,运行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气血通达,经络通利,脏腑功能和谐。另外,体内水液代谢依赖于气的推动,只有气机条畅,水液才能维持正常的输布和排泄,即气行则水行。若肝失疏泄,气行不畅,气不行水,则水液输布障碍,水湿停滞,凝而成痰,痰瘀交阻,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肝的另外一个功能为藏血和调节血流量,肝藏血一方面可以濡养自身,防止肝气升发太过,维持肝正常的疏泄功能,另一方面根据身体不同生理状态合理分配和调节各部位所需要血流量: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时,外周对血液需要量相对减少,相对富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而蓄以备用;而当机体处于活动状态时,血液的需求量相应增加,肝则将所储蓄的血液按生理需求将血液输送至相应部位,维持气血流通的平稳。

  5肾藏精,化生元气,推动、协调

  气血的化生和运行肾为封藏之本,主藏精。肾中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为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化源于脾胃和肺,后天所生,灌溉五脏六腑。先后天之精藏于肾中,相互促进,化生元气,元气为生命的根本,元气化生以后,通过三焦布散五脏六腑,运行于全身,激发、推动、协调脏腑、经络参与气血的化生和运行。

  6结语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而产生,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以维护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气血津液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健美美容的物质基础。脏腑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化生气血并调节气血运行。肾中所藏先天之精化生元气,布散全身,激发、推动脏腑生理功能的实现,脾胃运化水谷,化生营卫,营卫之气上输于肺,与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生成宗气,贯注于心脉,助心行血,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保障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使之能借助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上荣于皮毛,滋润、濡养皮毛、肌表,以达到水润、细腻、白皙、匀净的自然美,神韵美。从这一角度理解,中医理论中的脏腑才是真正的皮肤美容护理之源。

【参考文献】
    1黄霏莉,佘靖.中医美容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

  2万涛,毕曙光,候如艳.从气血论治浅谈.光明中医,2008,23(10): 1576.

  3陈茂长.浅谈浮络.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6):333.

  4邓指明.脾胃与气血初析.内蒙古中医药,2009,6:119.

  5蔡茂玉.脾主运化浅议.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3):57-58.

  6孟令军.脾主运化论析.中国医药学报,1999,14(2):9-10.

  7权觉武,吕选民.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初探.陕西中医,2004,25(8):726-728.

  8张登本,孙理军.中医基础20讲.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55.

  9章薇.心主血脉的内涵考释.中医药学刊,2004,22(2):253-254.

  10康秋华,张沁园,胡春雨,等.从肝主疏泄谈肝脾相关.河南中医,2008,7(6):10-11.

  

作者: 邹鹏飞,邵茜,赵乐荣,孙珂,董丽娟作者单位:264006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