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4期

持续提高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妥善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重要保障。方法通过分析疾控体系现状,疾控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存在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和方法,提高应对能力。结果提高了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制订规范有序的准则,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妥善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重要保障。方法通过分析疾控体系现状,疾控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存在不足,研究改进措施和方法,提高应对能力。结果提高了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结论通过完善组织架构;畅通网络信息系统;制订规范有序的准则,加强技术和物质贮备,从而提高疾控机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关键词】  疾控机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能力

  【Abstract】ObjectiveStudy 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Institution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CDC ) ability to deal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s to properly solve the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guarantee.Method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system of disease control, disease control institutions handling 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 work insufficient, research and improv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capability of coping.ResultsImproved disease control institution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ConclusionBy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flow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to develop a standardized criteria to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and material reserves,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ease control agency to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vents.

  【Key words】emergencies:public health:ability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和破坏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公众心理恐惧,甚至导致社会混乱、经济衰退,威胁国家安全。面对危及公众健康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疾控机构的正确应对处置,对减少事件危害程度可起到关键作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预警和决策的重大责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高低对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1基本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常见传染病的威胁,一些已经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1.1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现状我国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3543所、卫生监督所2706所、医院19822所、乡镇卫生院3.9万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万所,卫生人力总量731万人。这些人员是保障我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

  1.2东丽区公共卫生体系现状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全境东西长30km,南北宽25km,总面积477km2,下辖8个街道、1个回族乡。2010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4.19万人,常住人口79.4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7.83万人)。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所,其中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民营医院l家,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公共卫生机构各1家。

  2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同时,对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卫生救援,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2003年的SARS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诸多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步伐,各级疾病控制机构经过近3年的建设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3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的表现

  3.1公共卫生资源不足与失衡并存(1)公共卫生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卫生资源总体不足;(2)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存在差距,三级预防保健网分布不均衡,与疾病控制中心对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辖区内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的机构人员技术力量不平衡,尤其是作为三级网网底的农村卫生所条件简陋、人员匮乏,仅能承担部分公共卫生职能。

  3.2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增长持续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致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削弱了预防控制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疾病控制事业发展主要因素,疾病控制中心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均不符合要求,部分高级专业人才退休,由于编制、经费问题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总体上不适于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足够的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3.4新时期疾病预防和控制任务十分繁重部分严重的传染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交通发达、人口流动、生态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区域性疾病流行范围扩大,增大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迎泽区作为太原市的中心城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日益增多,人流、物流的速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也将越来越严峻。

  3.5不断攀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人口动力学变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作竞争压力加剧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致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剧增和成为当前的经济高负担病,带来了新的健康需求和卫生问题,成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另一重大挑战。

  4对策与建议

  4.1完善应急处理组织网络,为统一协调开展应急处理提供组织保证在研究、控制、预防和处置具有跨专业、多学科特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内部按照现有“五大卫生”的科室设置,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得其专业单一、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反应迟缓。为此,我们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科,由现场科室和检验科室的专业人员担任正、副科长。并完善应急处理组织网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处理专业组,由中心主任担任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中心副主任分别担任各专业组组长。专业组选择由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科和各应急处理专业组,制订应急处理程序,明确工作职责与范围,平时保持24h的通信畅通,日常工作仍保留在各相关的专业科室,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马上作出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不同范围、不同危害程度,相应的专业人员迅速聚集,形成一支快速反应的多专业队伍。这样,既维持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又为迅速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避免了基层过多设置独立科室所带来人浮于事的弊端。

  4.2建立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为政府采取果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直接报告是政府决策机关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并且确保其正常运转,保证其信息的畅通,才能够使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事件动态,才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控制措施。因此,全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执行职务的直接报告单位,按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限时报告的要求进行直接报告。执行职务直接报告单位的预防保健科指定2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执行职务的网络直接报告人,负责网络直接报告工作。各医疗单位门诊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两者统一交给所在单位执行职务的网络直接报告人进行网络直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负责行政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和技术指导,对传染病报告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报告、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趋势。自实行计算机网络直报以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和报告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直报,使政府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掌握重大、紧急疫情的信息动态,为迅速采取预防、控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4.3制订应急处理程序,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提供行为准则完善应急处理程序,规范应急处理工作,对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规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行为,我们根据国家的法律程序、法定权限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照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分别制订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纳入传染病疫情处理程序进行运作。3个应急处理程序总体上从事故报告到即时反应,从事故调查到现场检测,从落实措施到事件控制,从事故分析到专题总结,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使整个应急处理程序层次清晰、职责分明、环环紧扣,便于操作。各应急处理专业组人员加强流行病学专业理论的学习,重点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消毒排险、实验室验证,结果分析与评价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程序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完善应急处理程序,为专业技术人员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规范应急处理行为,提供了基本的准则。

  4.4加强技术、物质贮备,为准确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理提供技术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切实履行职责,才能保证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后,把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应用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为了准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必须贮备与突发事件相匹配的应急处理药物、试剂、技术、设备和现场检测仪器。传染病应急处理专业组除配备常用的采样工具以外,还配备消毒杀虫药品、器械、预防性药品以及个人使用的消毒隔离服。食物中毒应急处理专业组配备必要的采样工具、运送培养基、样品保菌液。针对常见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点,采用胆碱酯酶现场定性检测方法协助快速诊断。实验室添置自动细菌鉴定仪、全自动病原菌快速检测系统等仪器,提高对病原菌、细菌毒素的检测能力。职业中毒应急处理专业组配备携带式各种气体监测器、快速检测箱、电离巡测仪、甲醛检测仪、可燃气体报警仪、防毒过滤面罩,配备真空式手动采样器及常见的19种气体快速定性检测管。实验室添置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拓宽有害气体的检测范围。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技术、物质贮备,方能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韦波,章家同,唐振柱,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广西预防医学,2002,8(2):107.

  2郭存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理.中华预防医学,2004,38(1):65-67.

  

作者: 许明作者单位:300300 天津,天津东丽区疾病预防控制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