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7期

针刺治疗妊娠恶阻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针刺妊娠恶阻中医对妊娠恶阻的认识起源于汉隋,发展于唐宋元,完善于明清,妊娠恶阻严重者,影响着妊娠妇女的正常生活,也影响着胎儿的营养摄入,笔者自2009年以来对10例妊娠恶阻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妊娠恶阻的诊断标准: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针刺 妊娠恶阻

  中医对妊娠恶阻的认识起源于汉隋,发展于唐宋元,完善于明清,妊娠恶阻严重者,影响着妊娠妇女的正常生活,也影响着胎儿的营养摄入,笔者自2009年以来对10例妊娠恶阻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妊娠恶阻的诊断标准: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尿酮体化验“阳性”。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10例门诊病人,年龄23~37岁。经补液治疗后,病人仍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患者。

  2 治疗方法与辨证取穴

  患者取仰卧位,取穴:主穴:中脘,双侧的内关、足三里、合谷。配穴:患者呕吐清涎,胸脘满闷,舌淡苔白润,脉滑无力者,属脾胃虚弱型,可配脾俞、胃俞;呕吐痰涎,食后吐更甚,脘闷不思饮食,口淡不欲饮,倦怠喜卧,苔白腻者,属痰湿内阻型,加双侧丰隆穴;胸胁胀满,嗳气太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者,属肝胃不和型,可配双侧阳陵泉及膻中穴。每日1次,留针20min,行针3~4次,7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效果显著:症状完全消失,食欲好转6例,有效:症状基本消失,但食欲欠佳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有效率90%4 体会妇女妊娠后血聚于下以养胎,冲脉之气盛,冲脉隶属阳明,附于肝,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发为恶阻。肝气旺者,横逆犯胃,或素体脾胃虚弱,痰涎壅盛,随冲气上逆犯胃,方出现呕恶频作。中脘、足三里、内关均有调节胃失和降的功能,合谷、足三里为人体强健穴,有辅助正气的作用故为主穴。脾俞、胃俞有加强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丰隆为痰会穴;膻中为气会穴,阳陵泉隶属胆经,二穴配伍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气机调畅则肝胃和,呕恶即止。该针刺疗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不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

  

作者: 马传芳1,刘汉香2,刘 凤2作者单位:1 262600 山东潍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