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7期

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72例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埋线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及(或)异型增生(DYS),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为了早预防、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病几率,胃癌的研究重点已转向胃癌的前期病变的研究。根据中医辨证,笔者采用中医埋线治疗法,以理气活血、去瘀通络......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埋线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及(或)异型增生(DYS),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为了早预防、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病几率,胃癌的研究重点已转向胃癌的前期病变的研究。根据中医辨证,笔者采用中医埋线治疗法,以理气活血、去瘀通络法,治疗萎缩性胃炎(CAG)17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72例患者中,均系门诊病例。符合并参照如下诊断标准[1,2]: 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或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嗳气、疲乏、消瘦、腹泻、舌质淡或干红无苔。CAG胃镜及病理诊断确诊。CAG胃镜诊断标准[3]:胃镜下同一部位的黏膜深浅不一,红色强的地方呈灰白色,灰黄色或灰白色部位有稍隆起的红点或红斑,萎缩黏膜呈弥漫性的,也有局部的,可见到黏膜内小血管,黏膜变窄或凹陷,重者可见树枝状萎缩后黏膜后窝,增生延长或肠化生。CAG病例诊断标准[4]:有腺体萎缩减少1/3以内为轻度,减少1/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黏膜肌层增厚。另外口腔内两颊侧黏膜皆有白色斑状线。

  172例中,男90例,女8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平均4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2年,平均12年零8月。病理检查172例CAG中,伴肠化生(+++)26例,(++)28例,(+)32例;伴有异性增生38例;幽门螺杆菌测定阳性者7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辨证分型

  (1)脾胃湿热型62例,临床表现:胃脘灼热疼痛、胀痛、口苦、口臭、尿黄、脘腹痞满、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2)胃阴不足型46例,临床表现: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喜冷饮、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3)脾胃不和型38例,临床表现:脘腹胀痛或两胁痛、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4)脾胃虚弱型26例,临床表现:胃脘隐痛、喜按喜嗳、食后胀闷痞满、纳呆食少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或沉。

  1.2.2 取穴及手法

  1.2.2.1 取穴

  (1)中脘透上脘、梁门、胃俞(双)透脾俞(双);(2)建里透中脘、足三里(双)透上巨虚(双)、水道透大横(双侧交替)。

  1.2.2.2 操作

  用埋线法。取穴位消毒局麻后,用12号穿刺针装入1号羊肠线1.5~2cm,快速刺入穴内,1寸左右,寻找到针感后,推入羊肠线,推出针管,外敷创可贴。20~30天埋线1次,5次为1个疗程[3]。 加减:根据症状可选择敏感穴位进行同法埋线。

  1.2.2.3 病程

  5次为1个疗程。超过4个疗程者不记入治疗范围。劝患者自动退出本法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被延误。

  2 疗效标准及结果

  2.1 标准

  据文献[4]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病理组织学显示胃腺体或黏膜萎缩变浅或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及主要症状消失;显效:病理改善明显,各项检查指标明显恢复及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好转:病理略有改善或变化,各项检查指标有所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虽有改善,各项检查指标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但病理有恶化。

  2.2 结果

  在172例患者中,临床疗效显示,痊愈100例,显效36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5.3%。胃镜检查疗效,痊愈98例,显效32例,有效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3.0%。病理检查疗效,痊愈102例,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1.9%。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纳差9年余。常感胃脘痛、腹胀、嗳气、纳食不消。1997年6月胃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病理检查:少部分黏膜下腺体轻度典型增生。曾口服西药中药治疗,疗效不佳。于2006年4月来本院要求针灸治疗。患者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感觉症状明显减轻,只是偶感胃脘不适、胀痛,余症消除,在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既2个疗程),以上诸症基本消除。2007年5月做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为间质淋巴细胞灶状浸润。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5]。“久病多瘀”、“久病必虚”,脾胃阴虚,因虚致瘀,是病理的根本。病机因情志不舒,肝失调达,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过食油腻辛辣食物湿热蕴于脾胃则口苦、口臭。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损伤脾胃、肝郁化火或久病未治,误治耗伤脾胃。祖国医学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期病变的病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胃脘隐痛、纳差、嗳气、嘈杂、乏力、消瘦等,根据临床特点,一般将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痞满”、“胃脘痛”、“嗳气”、“嘈杂”等范畴。1989年有医家将其命名为“胃痞”。埋线治疗胃炎的机制主要在于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胃液分泌和自主神经,逆转肠上皮化生[3]。方中利用埋线形成信息网络,通过羊肠线的机械性物理刺激,所产生的信息量呈全方位增加。可有效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过俞幕穴的透穴,增加其刺激效应,再加上下合穴的治疗,远近配穴多有疗效。根据“穴位-内脏相关”原理,选择最能反应内脏情况的敏感穴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往往有桴鼓之效。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分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54-58.

  2 吴大真,柯新桥.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病的良方妙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8.

  3 郑祥容,温木生.埋线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

  4 周建中,衬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结合诊断辨证(试行方案).中西结合杂志,1990,10:318.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40.

  

作者: 胡淑萍1,张安民2作者单位:1 030006 山西太原,山西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