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11期

基层医院开展色素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100例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色素胃镜检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提高对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检测的阳性率。方法将200例通过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患者随机分成检查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检查组进行美蓝或靛胭脂等染色观察,然后选取可疑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检查组早期胃癌17例、肠腺化生23例、不典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通过色素胃镜检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提高对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检测的阳性率。方法将200例通过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患者随机分成检查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检查组进行美蓝或靛胭脂等染色观察,然后选取可疑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照组直接取可疑组织送病检。结果检查组早期胃癌17例、肠腺化生23例、不典型增生10例;对照组早期胃癌8例、肠腺化生12例、不典型增生4例,两组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色素胃镜检查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率。

【关键词】  色素胃镜;美蓝;靛胭脂;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诊断

  在胃镜下及时正确地诊断早期胃癌,一直是胃镜医师的重要课题。目前随着胃癌介入治疗的广泛进行,早期正确诊断微小胃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胃镜治疗的早期胃癌直径一般小于2.0cm,提高胃镜的诊断技术,对于胃肠黏膜早癌病变的发现、诊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在基层医院开展色素胃镜检查是一个简便、易行、价廉、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几年来本院开展的100例色素胃镜检查小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通过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患者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9岁,35岁以下23例,35岁以上177例。

  1.2分组方法将上述200例患者中自愿同意进行色素胃镜检查的100例作为检查组,另外100例作为对照组。分组在年龄、性别以及是否自愿同意方面具有随机性。

  1.3检查方法检查组在胃镜下应用美蓝或靛胭脂进行均匀喷洒染色处理观察,然后钳取可疑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对照组则在胃镜下直接钳取可疑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

  2检查结果

  检查组和对照组病检结果见表1。表1两组病检结果(例)

  3讨论

  早期胃癌(EGC)是指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癌,不管其面积多大或有无淋巴结的转移,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有非常高的治疗价值和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约30%,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由于缺乏明显和特异性的症状与体征,许多早期胃癌是通过消化胃镜医生的努力在胃镜下“找”出来的。色素胃镜是指在常规胃镜检查基础上,通过向胃黏膜喷洒色素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增强黏膜表面细小的凹凸改变的立体感,使病变的形态和范围更清晰,从而提高肉眼识别能力。有助于诊断EGC,特别是小胃癌和微小胃癌,可提高EGC诊断准确性,并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良性溃疡等相鉴别。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价廉、有效的方法。靛胭脂是对比性染料,易溶于水,普通胃镜检查结束后,用0.2%的靛胭脂喷洒涂布整个胃黏膜或黏膜的可疑病变处,早期胃癌可以有以下表现: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表面呈现颗粒样或结节样凹凸异常,颜色发红或褪色,黏膜下的血管紊乱或消失,病变区易出血,黏膜僵硬等。美蓝为吸收性染料,常用0.2%~0.7%的溶液喷洒胃黏膜,正常胃黏膜上皮不能吸收美蓝而不着色,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着色快而浅,胃癌细胞着色慢(30min以上),颜色深蓝或黑色,不易冲洗掉。使用美蓝或靛胭脂等色素进行胃镜下染色后,可以勾勒出病灶清晰的边缘,可观察到常规胃镜不能发现的细颗粒、小结节、小糜烂、轻度不平等,并能在局部胃蠕动波中了解到黏膜柔韧性、变形性,从而较全面正确地估测EGC的直径和范围。常用的方法有:对比法、染色法、反应法以及联合染色法等。对比法主要是运用靛胭脂等不被吸收也不参与结合的色素,在普通电子胃镜下显示为蓝青色和粉红色黏膜,对比强烈,能滞留在黏膜和病变的凹陷处。靛胭脂染色后EGC胃镜下表现为胃小区凹凸低平或消失或扁平隆起,黏膜皱襞肥大或融合,局部黏膜僵硬或变形,在以上部位活检容易发现EGC。尤其在诊断表浅性或胃炎样EGC(Ⅱb型)颇有成效。染色法主要是运用美蓝等一些可吸收染色剂,喷洒后正常胃黏膜不吸收或少吸收,而肠化生、异型增生及癌变黏膜多吸收色素呈染色阳性,美蓝染色一直被作为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重要检出手段。反应法是通过一些色素可与黏膜表面的酸或碱起化学反应而变色如刚果红遇酸呈蓝黑色,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酚红遇碱呈红色,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联合染色法是通过几种色素联合运用,达到检出病灶的目的,如刚果红与美蓝联合运用,EGC往往表现为两者均不被染色的黏膜褪色区,可全面反映黏膜颜色变化,使病灶暴露更清晰,提高EGC活检阳性率。

作者: 彭艳,周发洋作者单位:443700 湖北兴山,兴山县人民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