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5期

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手术治疗16例分析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探讨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共有16例股骨近端骨囊肿的小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作者采用囊肿刮除,瘤壁残留肿瘤组织灭活,自体骨、异体骨或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根据是否存在病理性骨折及术前分析决定是否采用内固定。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探讨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共有16例股骨近端骨囊肿的小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作者采用囊肿刮除,瘤壁残留肿瘤组织灭活,自体骨、异体骨或骨诱导活性材料植入,根据是否存在病理性骨折及术前分析决定是否采用内固定。[结果]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8.5个月。其中13例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个月,平均10.2个月。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的治疗应考虑囊肿大小、侵袭范围以及股骨近端解剖关系,术前分析对是否应用内固定非常重要。骨诱导活性材料(OAM)作为自体骨的替代物,应用安全,疗效可靠。

【关键词】  儿童 股骨近端 骨囊肿 分析


    股骨近端为骨囊肿的好发部位。由于病损深在,早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有2/3病例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生或反复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就诊。由于手术存在损伤骨骺的可能,同时需要大量植骨,手术难度较大。作者在2002年3月~2006年3月,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16例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11岁,平均8.5岁。就诊原因:病理性骨折7例,局部肿胀、疼痛不适8例,偶然发现1例。入院后常规行X线片、CT检查,部分患者行MRI检查。病损分布:股骨头颈区7例,粗隆间区3例,粗隆下区2例,有4例病损跨越2个解剖分区。病损侵袭范围2 cm×1 cm×1 cm~6 cm×2 cm×3 cm。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若病变较局限,未累及骨皮质,或仅累及一侧骨皮质,行病灶刮除、50%氯化锌溶液烧灼瘤壁,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后电凝再次烧灼瘤壁,瘤腔内植骨。若病变广泛,两侧骨皮质受累,存在骨折风险,或为病理性骨折患者,行病变彻底刮除,擦干后电凝再次烧灼瘤壁,瘤腔内植骨,髄内针或解剖钢板固定。植骨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诱导活性材料(OAM)。植骨应充分填充骨缺损区,但禁忌压砸植骨。刮除病损组织送病理检查。7例病理性骨折患者行病灶搔刮、植骨,髄内针或解剖钢板固定,4例预防性应用内固定。5例行病灶搔刮、植骨术,未行内固定。5例植自体骨,2例植其父髂骨,9例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

    1.3  结果判定

    ①愈合,囊腔内被骨组织替代,皮质骨增厚;②部分愈合,囊肿基本愈合,囊壁皮质增厚,但残留小的囊腔;③复发,存在大面积的溶骨区,囊壁皮质骨菲薄;④对治疗无反应 [1]。

    2  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切口未见明显红肿及渗出,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有反应。13例愈合或基本愈合,术后系列X线片可见典型的骨组织替代征象:术后2个月左右见植骨形成大小不一的孔腔,似复发表现;术后6个月左右见孔腔缩小;术后1年见孔腔基本消失,呈均匀一致的毛玻璃样改变。2例患儿植自体骨,术后复发,二次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术后1年骨性愈合。1例骨囊肿患儿植其父髂骨,术后1年骨囊肿复发,病理性骨折,二次手术,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1年后去除内固定,见骨囊肿治愈(图1~4)。图1患者女性,14岁,因右侧股骨近端骨囊肿复发、病理性骨折入院,术前X线片

    图2行囊肿刮除植骨术,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

  3  讨论

    3.1  小儿股骨近端骨囊肿的手术治疗

    虽然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例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骨囊肿[2]、钻孔留针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1]等,但是一般认为儿童股骨近端肿物包括骨囊肿应以手术为主[3],肿物刮除、充填植骨一直是儿童股骨近端肿物的最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采用病灶内刮除,存在囊肿复发可能,因此,彻底刮除肿物是治疗的根本。在术中应用大、中、小号刮匙从不同方向搔刮,充分暴露瘤腔并彻底刮除。若病变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清晰分界,应用50%氯化锌溶液烧灼瘤壁,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后电凝再次烧灼瘤壁。若病变广泛,累及骨皮质,彻底刮除后可形成皮质缺损,此时采用电凝烧灼的方法处理瘤壁,可基本清除肿瘤组织;若病变边缘临近股骨头骨骺,刮除病损时必须小心进行以避免损伤骨骺。本组病例有3例复发,分析其原因,考虑正是由于术中肿瘤刮除不够彻底。1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双侧下肢不等长,患侧较健侧短缩约1 cm,考虑为手术损伤骨骺。

    由于手术破坏了股骨近端力学结构,骨质缺失有导致病理性骨折的可能,但是,内固定术有损伤骨骺的风险,同时对患者家庭造成经济压力也不能忽视。作者认为,根据术前X线片、CT检查测量病变侵润范围,若病变累及骨皮质,骨折风险性大,可预防性应用内固定术。若患者已有病理性骨折,行髓内针或解剖钢板固定。

    本组病例中,有7例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行病灶搔刮、植骨、髄内针或解剖钢板固定,有4例患者预防性应用内固定。另有5例患者由于病变较局限,未侵及骨皮质,骨折风险较小,行病灶搔刮、植骨术,未行内固定,术后复查中未出现病理性骨折情况。

    3.2  关于填充材料

    骨移植是骨囊肿治疗的重要方法。骨囊肿刮除后形成的巨大的骨缺损需要大量移植骨填充,目前常用的填充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自体骨是最标准的骨移植物,但自体骨来源有限,特别是小儿,由于髂骨并未完全发育,自体骨来源更受限制。此外,取骨增加了病人额外创伤、延长手术时间,供骨区常有皮神经损伤等不同程度并发症。1880年Macewen做了人类历史上首例同种异体骨移植术,但直到1942年骨库概念的提出以及骨库的建立,异体骨移植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活跃。同种异体骨来源较多,其具有天然的结构、形状和强度,具有一定的诱导活性,是目前常用的自体移植骨替代物。但其存在传播疾病、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等危险[4]。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和高诱导成骨活性,无排斥反应、不传播病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陈秋等[5]应用单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术后骨缺损,术后无过敏及毒性反应,骨质生长良好,肿瘤无复发。

    作者应用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商品名“金世植骨灵”)是由骨形成蛋白(BMP)与具有天然孔隙的人工骨载体复合而成。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具有天然多孔结构,利于血管长入和骨软骨分化形成。

    本组患者中5例植自体骨,2例植其父髂骨,9例患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术后切口未见红肿及渗出,均按期愈合。2例植自体骨以及1例植其父髂骨者肿物复发,二次手术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1年后骨性愈合。虽然骨囊肿复发率的不同不一定源于植骨材料的区别,但至少说明骨诱导活性材料作为植骨材料,并不升高骨囊肿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朱振华,杨吉力,宋猛,等.钻孔留针治疗儿童单纯性骨囊肿[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6,27:607-609.

[2] Yilmaz G,Aksoy MC,Alanay A, et al.Treatment of simple bone cysts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 in children[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05,39: 411-415.

[3] 詹新立,周江南,李康华,等.儿童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347-1350.

[4] Bauer TW, Muschler GF. Bone graft materials.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science[J]. Clin Orthop, 2000,371:10.

[5] 陈秋,周永德,马瑞雪,等.应用单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450-45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一科 130021

作者: 刘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