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9期

后路椎间盘镜( 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均行MED微创治疗。[结论]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有效方法之一。【关键词】后路椎间盘镜(MED)。...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均行MED微创治疗。应用JOA评分及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 ~56个月,平均18个月。96例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4.45分,末次随访时14.6分,优85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7%。[结论]MED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MED);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是其微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术式,多年来技术逐渐熟练,器械不断改进,手术适应证有所扩展[1]。本院自2003 年4 月~2007 年9 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8 例,其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6 例,进行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9 例,女37 例;年龄20~52 岁,平均40 岁;病程2 d~6 年,平均3年7个月。发病前有明显腰部扭伤史75例,推拿按摩后发病11 例,无明显诱因10例,均为椎间盘单间隙破裂脱出,其中L3、4间隙9 例,L4、5间隙63 例,L5/S1间隙25 例。

    1.2  临床表现

    96例有腰腿痛和(或)下肢神经根性损害表现。突然腰及下肢疼痛加剧55例;原有腰痛缓解,仅表现为持续性下肢疼痛和麻木32例;臀部和鞍区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6例,其中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下肢肌力减弱82 例;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3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2例;小腿肌肉萎缩,双足下垂不能行走9例;直腿抬高试验<60°93例,其中≤30°者87例。

    1.3  影像学检查

    96例腰椎X线片均有轻度的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赘形成,摄腰椎动力位片排除椎间不稳或椎体滑脱。行腰椎CT检查96例,提示椎间盘突出物明显且与硬脊膜界限欠清楚,受压侧神经根或水肿或显示不清;旁中央型者椎间孔及侧隐窝变窄。88 例行腰椎MRI检查,均有硬脊膜受压现象,有鼠尾征者占38.62%(34/88)。

    1.4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俯卧位,卧于弓形脊柱架,腹部悬空。棘间置入针头定位拍片。常规消毒铺单。于棘突旁0.5~1.0 cm根据定位针用细导针探查插入病变间隙椎板下缘,沿导针做1.8 cm长纵切口,用扩张管沿导针依次扩张,安装工作通道,连接摄像光源系统。用刮匙清理小关节内侧黄韧带,咬除部分椎板及小关节内侧骨组织,扩大骨窗,仔细分离神经根和椎间盘的粘连,将神经根及硬脊膜牵向内侧,如髓核完全游离于椎管,可用髓核钳夹紧并旋转取出;显露出椎间盘,尽可能找出纤维环破裂口,如无破裂口,则用尖刀切开纤维环,取出残留髓核;神经勾探查整个椎体后缘,无突起的间盘,检查神经根减压后一般可活动1 cm 左右为松解满意。术中出血用脑棉片压迫止血,椎管内注入生物蛋白胶1 ml,拔出工作通道。不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5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甘露醇及地塞米松3~5 d。术后第2 d开始直腿抬高锻炼,如腰痛不明显,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7 d可戴腰围下床,但21 d内还是以卧床休息为主。

    1.6   疗效标准

    采用JOA 15分法下腰痛评分标准[2]评价:包括主观症状(0~9分),客观体征(0~6分),无症状者15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其公式为: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JOA评分术后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25%为差。

    2  结果

    手术时间为45 ~90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压迫、神经损伤或硬膜破裂及脑脊液漏等。10例于术后第2~3 d腿痛加重,经应用脱水剂和激素后症状逐渐缓解,以后无复发。6例伴有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症状大部分消失;其中有排尿排便障碍的3例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56个月,平均18个月。96例术前JOA评分平均4.45分,末次随访时14.6分,优85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7%。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2岁,因腰臀痛10年余,加重并右下肢放射痛3个月于2006年2月13日住院,5 d来右下肢持续性疼痛,行走困难,无大小便失禁。专科检查:腰椎向右凸,活动受限,L4、5压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右10°,左80°,加强试验右(+),左(-);母趾背伸肌力右侧减弱,膝、跟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前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向后压迫硬膜(见图1);CT示:L4、5椎间盘右侧突出,右L5神经根显示不清(见图2)。诊断:L4、5椎间盘突出症。于2006年2月15日MED下行L4、5右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见如图3所示。术后MRI复查见图4。  图1术前MRI显示:L4、5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已破裂,向后压迫硬膜  图2术前CT显示:L4、5椎间盘右侧突出,边缘不平,右L5神经根显示不清  图3术中MED下显示:L4、5髓核右侧游离于椎管,压迫神经根及硬膜  图4术后MRI显示:L4、5后缘平整,无硬膜压迫3  讨论

    3.1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分类方法多采用国际腰椎研究会(ISSLS)和美国矫形外科协会(AAOS)的分类方法,共分六型:即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后纵韧带后脱出及游离型,其中后三种属于破裂型。表现: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较低(<30°),多数以腰痛为首发症状,或有过短暂的腰痛加重,而后出现明显腿痛,推测椎间盘退变出现裂隙,髓核最后突破纤维环,刺激纤维环外层的窦椎神经,造成腰痛加重。而纤维环破裂后,盘内压降低,对窦椎神经的压迫刺激减轻,腰痛可能稍有缓解,但为时短暂;同时突出的髓核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使腿痛突然加重,还可能与神经根牵拉、炎症介质刺激、免疫作用、椎间盘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破裂本身等多种因素并存相关[3]。

    3.2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及注意事项

    髓核突破直接的机械性压迫和炎症介质的刺激,使临床症状加重,久之造成神经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或可导致马尾神经瘫,故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本组2 例均在出现不全瘫或大、小便障碍1周后才手术,疗效较差,可能是神经受压过久,导致不可逆性损伤。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①准确定位很重要。②切除黄韧带入椎管是难点:较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移位较重,与椎管内组织粘连,切除黄韧带时易导致神经根和硬膜的损伤。本法是在小关节内侧部分椎板咬除扩大骨窗,用尖刀纵切靠内侧黄韧带薄弱处,深度约为黄韧带1/2~2/3,用45°角刮匙从黄韧带切开处,钝性分离进入椎管,改用椎板咬骨钳,提起黄韧带后咬除。③椎管内止血:MED术野小,少量出血即充满手术视野,影响操作,因而对止血的要求较高。作法是:术前俯卧位时腹部要充分悬空,以减小腹压,从而降低椎管内静脉压[4];椎体后静脉丛管壁菲薄,血管收缩性差,可用脑棉压迫止血。④突出的髓核与硬脊膜、神经根等组织粘连严重时,通过扩大骨窗,增加手术操作空间。具体做法是:依次咬除椎板下缘、小关节内侧、下一椎板上缘,扩大骨窗成椭圆形,小关节的切除不超过1/3为宜;向对侧倾斜工作通道,咬除棘突下对侧黄韧带,扩大椎管,用神经根钩及微型剥离子仔细分离粘连。如粘连严重,在镜下无法分离,则应改开放手术,但本组均可完成。⑤后纵韧带下破裂型突出,因后纵韧带在病变间隙上、下与相邻两椎体后缘分离,形成一间隙,易在此间隙残留小块髓核,致术后复发。在摘除髓核后,用反向刮匙向后按压后纵韧带将残留在此间隙内的髓核压入椎间隙,再用角度髓核钳取出。⑥对于双下肢均有症状者,一般只需在症状严重一侧建立工作通道,即能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干净,解除压迫后,双下肢症状即消失。⑦术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椎间隙残留细小的髓核吸净。⑧术后于椎管内注入生物蛋白胶,可起到止血和预防神经根粘连的作用。

    MED是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MED的优点具有创伤小,术后痛苦少,恢复快,但亦应严格适应证,避免不必要麻烦发生。对于合并严重腰椎不稳、同节段同侧手术后复发及椎管内占位病变者应禁用。

【参考文献】
  [1] Palmer S, Turner R, Palmer R.Bilateral decompression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volving a unilateral approach with microscope and tubular retractor system[J].J Neurosurg, 2002, 97:213- 217.

[2] Yone K,Sakou T,Kawauchi Y,et al.Indication of fu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significance[J]. Spine,1996,21:242-248.

[3] 许建文,钟远鸣,黄有荣,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135-1137.

[4] 郑召民,郭家伟,刘尚礼.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362-363.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腰骶科,南宁市华东路10号 530011

作者: 黄民锋,陈 锋,许建文,马翠萍,何元诚,周先明,邹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