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9期

袋鼠状体位对腰椎间盘摘除术微创化作用观察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一种能使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难度、创伤减小,失血量减少,手术微创化的理想手术体位。[方法]让病人在一种状如袋鼠的体位下接受手术,观察记录在此体位下手术的出血情况、椎节间椎板上、下缘之间距离、黄韧带被拉紧状况及由此带来手术方式的改变。[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12月在该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能使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的难度、创伤减小,失血量减少,手术微创化的理想手术体位。[方法] 让病人在一种状如袋鼠的体位下接受手术,观察记录在此体位下手术的出血情况、椎节间椎板上、下缘之间距离、黄韧带被拉紧状况及由此带来手术方式的改变。[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12月在该体位下手术1 392例,全部顺利完成,无中途更换手术体位者。平均手术时间35 min,平均失血量20 ml,椎板上、下缘距离大于15 mm者1 108例,经此间隙即可完成手术,黄韧带被极度拉紧,易于突破及切除,使得手术微创与简易。[结论]袋鼠体位符合后路脊柱手术体位要求,有利于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操作,使出血减少,手术变得简易与微创。

【关键词】  脊柱手术入路; 俯卧位; 腰椎间盘突出


    后路脊柱手术体位要求有助于手术区域充分暴露,舒适安全,尽可能小地影响肺通气,降低腹压,减少出血,避免体位引起的并发症。在实践中,作者摸索出了一种状如袋鼠的体位,设计出了一台特殊的脊柱手术支架—脊柱手术椅(专利号2L01 2 22666 1)[1]。自2000年9月~2005年12月,1 392例病人在此体位下接受了不同术式的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 392例,其中男863例,女529例;年龄17~79岁,平均41岁。L4、5椎间盘突出889例,L5~S1椎间盘突出742例,L3、4椎间盘突出104例。单节段突出1 058例,双节段突出334例,伴侧隐窝狭窄384例,伴椎管狭窄285例。

    1.2  方法

    全部病人于术前X线下定位,在术者指导下取袋鼠体位:患者面、胸、双上肢及臀部分别置于脊柱手术椅对应的6个托板上,调整面托高度、斜倾度,使病人面部贴附于托环上(为充气环袋),眼口鼻悬空不受压;胸两侧置于胸托,中部悬空,肩部有肩挡阻抗;双肩前屈外展,肘屈曲前臂放置于上肢托;臀部置于臀托。根据病人身高调整臀、胸托之间距离,根据病人对屈髋耐受度调整臀托高度及倾斜度,达病人舒适无痛苦为度(如图1)。皮肤消毒后在局麻下施术。

    采用本方法,在METRx下腰椎间盘摘除术897例,小开窗术25例,半椎板切除术57例,经双侧椎板间黄韧带切除术70例,全椎板切除术343例。

    2  结果

    本方法优点:(1)手术区域暴露充分,术野正对上方,术者与助手视觉良好。(2)术中失血量5~180 ml,平均20 ml。(3)病人不觉呼吸受阻,肺通气正常。(4)手术时间20~90 min,平均35 min。(5)椎节间椎板间隙张开充分,其中1108节椎板上下缘间距>15 mm,982例只用切除黄韧带建立工作窗口,即可完成腰椎间盘摘除操作。(6)黄韧带被充分拉紧者1289节,拉紧后的黄韧带均采用穿刺法在黄韧带上建立突破口。经此突破口进入椎管,斩断咬切黄韧带创建椎管窗口十分简易。(7)在此体位下,椎板下缘与椎间盘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发生位移,相对的椎板上移,椎间盘下移,从而椎板对椎间盘的遮挡消除,使一些病人避免了为摘除椎间盘而咬除椎板下缘。(8)术中可以进行Kornig试验,检验手术效果。(9)少数病人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加快输液后纠正。部分病人于该体位超过30 min时出现双下肢麻木,但能耐受,手术结束后消失。无其他体位并发症发生。

    本组病例术后得到随访的有985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疗效参考Nakai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有工作;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感,恢复原有工作;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及减少活动;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与生活。985例患者中优857例(87%),良88例(8.9%),可29例(2.9%),差11例(1.1%)。

    3  讨论

    行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理想的手术体位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手术区域的充分暴露,医生可以方便清晰地观察到术野内骨和神经结构;(2)尽可能不增加呼吸阻力,不影响肺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3)降低腹压,尽可能使胸腹不受任何压迫,从而使Batson静脉丛静脉压降低,减少失血量;(4)体位安全,尽可能少的产生体位并发症,病人感到舒服,可以耐受在一固定体位下30~90 min;(5)腰椎充分后凸,椎节间后侧间隙张开,黄韧带被拉紧,便于手术操作和减小手术创伤,从而使手术简易化、微创化。

    Wilson(如图2)体位为大多数学者所采用,该体位病人比较舒服,但腹部仍不同程度受压,尤其肥胖、孕妇更明显,呼吸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重要的是腰椎不能后凸,不利于手术操作。而Tuck位(如图3)、Canadian(如图4)位虽有腰椎充分后凸优势,但病人舒适感差,腹压降低不显著。  图1袋鼠体位                            图2Wilson位                                图3Tuck位    本文所观察的袋鼠体位,实际上相当于Canadian体位的进一步改良,这是作者在临床运用袋鼠体位术后论文写作时,查阅文献时发现Canadian位的相关报道的。作者认为袋鼠体位较Canadian位所用的脊柱手术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体位摆放容易,不需固定大腿。病人在此体位时四肢躯体仍可活动,着力点在臀部而非膝部,有利于屈腰,比较舒服。面、胸及上肢放置也较舒服,呼吸道通畅。肩挡的作用会使腰椎极度屈曲。术中即可以进行Kornig试验。此体位比较明显的优点有:(1)Batson静脉丛静脉压降低显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从而为顺利手术创造条件。其机理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胸腹悬空,腹部不受压迫;二是屈髋下垂,血液的重力作用及股静脉的屈曲,使下肢相对多的血液淤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遗憾的是作者不能测量该体位对Batson静脉压的影响度。(2)极度的屈髋致腰椎充分后凸,椎节间后侧间隙张开显著,从而为建立工作窗口需切除的组织减少;黄韧带的极度拉紧,则对突破与切除黄韧带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微创化、简易化,疗效提高。(3)脊柱手术椅在设计上更加注意了病人的舒适度,面托、胸托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设置了非常柔软的气袋环和与胸廓适应的海绵垫。

    图4Canadian位    实践显示,袋鼠体位满足了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体位的所有要求,优于其他各种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体位,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是一种理想的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体位。

【参考文献】
  [1] 郑怀仁,刘传见,李杰. 介绍一种脊柱手术椅[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92-193.

[2] 刘锴,刘传见,刘建崇.坐俯卧位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侧隐窝狭窄症[J].颈腰痛杂志,2005,26:355-356.

[3] 李杰,刘传见,司佳亚.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0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379-380.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阳市 473058)

作者: 刘传见,刘 艳,李亚君,宋会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