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24期

关于预防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初步体会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39足),男30例,女6例。[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预防早期手术并发症。【关键词】跟骨骨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39足),男30例,女6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根据Sanders分类:Ⅱ型12足,Ⅲ型23足,Ⅳ4足。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医师协会(AOFAS)制定的评分量表,包括患者自填和医师检查共9个项目,优良率87.18%,效果满意。[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预防早期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科手术; 早期并发症

自2003年7月~2007年7月,本科手术治疗跟骨骨折36例(39足),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旨在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出初步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39足),男30例,女6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左足15例,右足18例,双足3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0例,车祸伤6例;合并轻度腰椎骨折5例;骨折类型根据Sanders  CT分类[1] Ⅱ型12足、Ⅲ型23足、Ⅳ型4足。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双侧跟骨骨折取俯卧位。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止血带下手术。采用外侧“L”形切口,向前至第5跖骨基底部近侧1 cm处。全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跟骨骨膜,锐性骨膜下剥离,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用3枚细克氏针从皮瓣下分别钻入腓骨,距骨和骰骨后向上弯曲以扩大显露,避免拉钩反复刺激影响皮缘血运。显露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用骨撬撬拔塌陷的距下关节面,同时内外侧挤压跟骨,恢复其宽度、高度,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Bohler、Gissane角,如透视位置满意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以维持复位。如遗留大的骨质缺损区,植入自体髂骨,但大部分不需植骨。选择钛合金跟骨钢板塑形后固定于外侧壁,无张力缝合伤口,放引流片。对SandersⅡ型不用石膏托外固定。Sanders Ⅲ、Ⅳ型以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及脱水剂消肿。2周后拆线,4周后去石膏功能锻炼,6~10周后部分负重,12周后逐渐负重行走。

    3  结  果

    本组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切口愈合不良5足,皮肤小范围坏死至窦道形成1足,经换药后治愈。钢板外露1足,经换药及皮瓣转移后治愈,晚期距下关节炎2足,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制定评分量表( ankle hind foot scale,AOFAS),包括患者自填和医师检查共9个项目,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为差的疗效评估标准[2]。本组优18足,良16足,可5足,差0足。优良率87.18%。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因左足跟部高处坠落伤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疼痛剧烈,不能站立。查体:左足跟部肿胀,足底扁平,压痛。CR示跟骨粉碎性骨折。伤后第2 d行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钛合金跟骨钢板克氏针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抗炎消肿等药物治疗。术后发生皮缘坏死,钢板外露,经换药及皮瓣转移后治愈。术后随访1年,患足功能良好(图1~4)。

    5  讨  论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引起,粉碎性骨折,常累及距下关节面,传统治疗致残率高达30%[3]。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按关节内骨折处理原则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并按骨折严重程度术后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或不固定。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从而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优良率。在治疗过程中作者注意到若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往往使手术并发症增多。如病人受伤时间短,患肢肿胀轻无张力性水泡,而又无手术禁忌证,宜行急症手术,图1、2  术前正侧位CR片

    图3、4  术后侧轴位CR片

    本组有16足行急症手术,术后伤口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2足伤后第2 、3 d手术,术后并发皮缘坏死致窦道形成1足,钢板外露1足,虽然治愈,但增加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所以对伤后肿胀明显,术前应用脱水剂,待肿胀消退后再手术治疗。手术切口用外侧“L”形切口,转弯处避免成锐角,皮肤切开后不用电刀。在这之前,作者切开皮肤后用电刀切开及止血,造成皮缘坏死及切口不愈的机率比现在直接手术刀切开的高。小的出血点经钳夹止血,避免夹持过多的软组织。术后应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片,避免血肿形成。术后给予甘露醇及七叶皂苷钠消肿。对术后渗血渗液较多的前3 d每天换药2次,减少对切口的浸泡。保持切口干燥。本组有3足拔引流条后,在放置引流条处渗液较多且持续多日,最多达9 d,经加强换药及烤灯照射治愈。距下关节炎是跟骨骨折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2足Sanders Ⅳ型患者,因距下关节粉碎性严重,术中复位欠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炎,1足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1足经距下关节融合后症状缓解,因此在术中尽量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常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距下关节面并整复Bohler、Gissane角,满意后再固定。   

    总之,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手术对机,提高手术技巧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就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世民,李海丰,黄轶刚主编.骨折分类与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 俞光荣,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1,4:226-229.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矿业集团公司滕南医院骨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