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第17卷第24期

不同改良后路术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病人逐年增加。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务工作者对胸腰椎骨折的深入研究,胸腰椎骨折病人的后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就手术时机、后路器械和改良后路术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改良后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病人逐年增加。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务工作者对胸腰椎骨折的深入研究,胸腰椎骨折病人的后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就手术时机、后路器械和改良后路术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改良后路; 伤椎; 植骨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 modified posterior surgeries i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LIN Weiguang,LIN Bendan,HU Yishan.Shantou Central Hospital,Affiliated Shantou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 515031,China

  Abstract:For the past few years,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creased year after year.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in-depth study abou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posterior approach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has achieved an encouraging progress.Now summarization of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operation opportunity,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and modified posterior surgery is mad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odified posterior surgery; injured vertebra; bone graft

 随着现代交通事业、工矿业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日益增多,其中爆裂性骨折约占45%,且大多数合并脊髓损伤。由于生物力学、影像医学、计算机技术和脊柱内固定的发展,目前在该病的诊断方面上已无困难,但对于手术入路以及具体术式的选择上仍然有所争议。多数学者[1~3]认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类型、骨折部位,骨折后时间及术者对手术入路的熟悉程度,一般可分为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路联合,而后路手术开展较早,应用较广泛,技术较成熟,已发展成多种不同改良手术,现就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手术时机

  目前尚未有报道明确指出不同入路或同一入路不同术式的手术时机有何不同,一般认为,当胸腰椎骨折患者同时合并有明显的神经损害时,应施行早期手术治疗。有人认为6~8 h内是脊髓损伤恢复的黄金时间。McLain、Benson[4]发现,对胸腰椎骨折行紧急后路手术与24~72 h内手术者相比并未使危险性增加,因此认为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允许应行紧急手术。但临床上由于患者搬运、检查、需要初步治疗等方面的影响,很难做到急诊手术。Schinkel等[5]分析严重胸椎损伤患者,发现72 h内手术组在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维持通气时间均短于72 h后手术组,并发症也低,疗效优于72 h后手术组。麦伟等[6]通过回顾性分析20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得出早期治疗组(受伤3 d内手术)有效率高于晚期治疗组(受伤3 d后手术)的结论,认为该类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戴力扬等[7]认为,多发伤患者胸腰椎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应建立在对患者全身情况的评估以及手术治疗利弊的权衡基础之上,而不应作机械的界定。

  2 后路内固定器械的改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脊柱内固定理念的不断成熟,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日益更新,并且对于不同后路术式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后路内固定器械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由简单内置物单纯后柱固定发展为可调整三维内置物三柱固定;由长节段固定发展为短节段固定;由长节段固定融合发展为短节段固定、局部融合以保留更多的活动能力。1973年Dickson首先将Harrington装置用于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治疗。1976年Luque首先报告应用Luque棒进行后路固定,可避免哈氏棒脱钩和断棒等并发症。但上述2种装置的作用力仅在后柱,稳定性不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胸腰椎骨折畸形的矫正和固定均已无法满足目前的临床要求。近年来,椎弓根钉棒系统已成为最常用的后路内固定器械,因为其生物力学最稳定、固定确实、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国产器械主要有AF、RF、SF、改良Dick、DRFS等,进口器械主要有TSRH、Tenor、CD、ISOLA、USS等。其主要优点是:(1)三柱固定;(2)固定节段短,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3)通过撑开起到间接复位、减压的作用;(4)可经椎弓根或后外侧甚至环椎管270°、360°直接减压;(5)可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甚至伤椎次全切除加钛网骨移植椎间融合。

  3 不同改良后路术式的选择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原则是彻底减压,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序列,重建生物力学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1994年McCormack[8]提出了载荷分享评分系统,根据椎体粉碎程度、骨块进入椎管的范围以及后凸畸形程度三方面进行评分,每项1~3分,共9分。3~6分,选择后路;≥7分选择前路;≥7分伴脊椎移位时,选择前后路联合。但相对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暴露复杂、损伤较大,对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也不是很直接,同时存在术中大出血,胸膜、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前后路联合则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且要求熟练的手术技巧和严格的围手术期护理。传统后路手术解剖简单、创伤小,器械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只需在伤椎的上下椎放置椎弓根钉,撑开、固定,必要时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最后在横突间或加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夏群等[9]认为此种术式的适应证为:(1)伤后10 d以内,伤椎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原椎体高度的50%,椎管占位在T12及以上<35%、L1<45%、L2及以下<55%;(2)存在关节突关节绞锁或脱位、后部结构损伤;(3)多节段相邻椎体骨折。此种手术可通过恢复前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张力来恢复伤椎高度和脊柱序列,从而使椎体后缘骨块间接复位,但对于塌陷较为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椎体内骨小梁和髓核等结构未完全复位,存在“空壳”现象,影响了前中柱稳定性,加上后侧植骨位于张力区,融合强度不能替代前方支撑植骨的效果,可能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10]。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相邻伤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及断钉、断棒现象[11]。

  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传统后路加以改进,称之为改良后路。其改良主要集中在置钉位置、椎管减压和植骨技术上。目前,对于只有一个伤椎的病人,多数学者根据短节段三柱固定的理念,采用4钉两平面固定,即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但也有人提出六钉三平面固定或者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包括对侧椎弓根植骨)。椎管减压技术的改进主要是在后方间接减压、侧前方减压的基础上演变为环椎管270°或360°度直接减压。植骨技术的改进主要是在后柱横突间、关节突间或椎板间植骨的基础上发展到前柱的椎体内或椎间植骨,或者以上各种植骨的组合。植骨块的选择多数为咬除的棘突、椎板、椎弓根或椎体。骨量不够时可再取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或者各种材料的人工骨,部分学者甚至采用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最近,有学者结合上述几种改良技术,提出一种崭新的术式,认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基础上,可经后路行伤椎次全切除,钛网骨移植椎间融合,既使得椎管彻底减压,又使得生物力学稳定性得到甚至超越前后路联合的效果。此种术式将在下述内容中单独列出详细叙述。

  3.1 置钉位置的改进

  3.1.1 三平面固定法 在传统后路的基础上,骨折椎体根据骨折情况选择短钉或万向钉,入钉点稍偏向下,螺钉不经骨折线。唐灿锐等[12]采用该法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随访6~18个月,术后Cobb's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良好,无断钉和内固定松脱。认为有条件地采用后路三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增强内固定牢固性,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矫正效果。此法优点是:(1)对骨折椎体应用椎弓根钉向垂直方向加压,扇形撑开,有利骨折复位,防止未受累的椎体椎间盘高度增加;(2)三点固定避免悬挂效应,防止椎间盘高度的丢失,骨折椎体有向前力,防止骨折椎体后移,避免产生后凸畸形,Cobb's角恢复良好。其缺点是应用范围较窄,骨折椎体需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

  3.1.2 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法 在传统后路的基础上,将两对椎弓根钉分别固定于骨折椎及其相邻的正常椎体中。刘少喻等[13]采用该法治疗胸腰椎骨折70例,46例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18.6个月,无1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术中和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6、12个月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的纠正与术中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认为该术式创伤小,脊椎运动功能单位的丢失更少且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折损,可用于多数胸腰椎骨折。其手术适应证是:(1)椎弓根完整;(2)椎体未完全爆裂;(3)至少有一侧终板基本完好;(4)无明显骨折疏松。魏富鑫等[14]认为单节段和双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法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3.1.3 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法 在传统后路的基础上,于伤椎椎弓根相对完好侧植入1枚椎弓根螺钉,其螺钉尾端略高于上下节段的螺钉,以增加顶推力。贾水淼等[15]采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例,平均随访12个月。伤椎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正常的61%恢复至平均95%。术后CT观察椎管内占位基本还纳。术后半年神经功能8例有1~2级的恢复(Frankel评级)。术后1年半以上复查X线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认为只要椎体一侧的中、后柱骨质较为完整就有可能用此方法。其优越性在2个椎体以上骨折时更是明显,因为跨2个椎体以上的距离对伤椎牵拉复位力量将会明显减小。缺点是对于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仍然可能丢失。

  3.1.4 经伤椎一侧椎弓根植骨并对侧椎弓根置钉法 手术做法: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如果伤椎双侧椎弓根无骨折,在伤椎椎体爆裂骨折较轻的一侧置入1枚较短的椎弓根螺钉,伤椎对侧经椎弓根钻孔,拧入1枚直径为51~51.5 mm的椎弓根螺钉扩孔后,退出螺钉,其深度达椎体前方的2/3,将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塞植入椎体内,压实。周飞等[16]采用该法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平均随访18.3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伤椎高度恢复达90%以上,外形基本正常。椎管内有效矢状径恢复满意,椎管前方无明显骨性压迫,伤椎椎体内植骨愈合良好,未发现有螺钉松动、退钉、断钉断棒现象。对手术前后及随访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其手术适应证有:(1)伤椎双侧椎弓根完整,椎弓根无骨折移位,无变异或发育畸形者;(2)伤椎高度丢失≤60%;(3)脊柱多节段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4)中老年脊柱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其优点有:(1)在保留脊柱活动节段的同时,增加稳定性;(2)植入的短椎弓根螺钉有把持作用,能对椎体协同撑开,即刻恢复椎体的高度与序列;(3)单纯压缩椎体只要椎体的椎弓根完整,可以置入椎弓根螺钉,尤其在多节段脊柱骨折,使损伤更重的椎体复位更好;(4)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5)减少了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发生率,同时提高了脊柱融合率;(6)伤椎高度较为稳定,丢失率小。缺点是应用范围较窄,不适合伤椎双侧椎弓根不完整或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

  3.2 椎管减压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椎管减压为后方间接减压,后来演变成侧前方减压,具体做法,在椎板适当的地方开窗,显露椎弓根内侧缘骨皮质,用神经剥离子沿椎弓根内侧探查椎管前方的骨块压迫范围。骨块小者可直接从硬膜囊两侧分别伸入自制的推倒器将骨块砸入椎体内(即塌陷法),若骨块太大,则先用锐利的窄骨刀凿除一侧或/和两侧的椎弓根内侧半骨质和部分小关节突,注意保护在椎弓根内下缘走行的神经根及内侧的脊髓,然后再用推倒器将骨块击入椎体。若有碎骨块或损伤的椎间盘组织,利用小型刮匙和髓核钳取出。近年来少数学者经后路行伤椎次全切除,环椎管270°或360°度减压,钛网骨移植椎间融合术,这使得后路的减压在结合伤椎次全切除、钛网植入这项崭新的技术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减压。

  3.3 植骨技术的改进

  3.3.1 椎间植骨法 首先用咬骨钳将后突骨块较重侧的椎弓根内侧咬除至椎体,切除椎间盘及终板,用方向刮匙刮除椎体后缘皮质下的松质骨,留下的薄皮质可用枪钳、髓核钳咬除,将切下的松质骨、皮质骨填入椎间隙,用冲击器将骨块填实。徐冬等[17]采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63例,68例获随访,脊髓损伤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占80.9%,骨折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占93.2%,无1例手术节段失稳。认为该术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显露好,减压确实可靠,出血少,对脊髓刺激轻。其缺点包括:(1)植骨块未直接固定,存在滑移的危险,特别是可能突入椎管压迫神经;(2)髓核组织通常不能彻底清除。有报道髓核组织可能会影响植骨融合[18]。

  3.3.2 经椎管椎体植骨法 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后,行伤椎椎板切开减压,探查神经、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的情况,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用刮匙插入椎体向上下撬拔,如Denis A型,向上下撬拔,B型向上撬等,使骨折凹陷的终板复位,突入椎管内的较大骨块,用“L”形弯顶器锤入,最后将咬下的棘突和髂骨植入。林宏[19]用此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41例,随访36例,平均随访17.5个月。根据手术前后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脊柱后凸Cobb's角和神经功能评价,优良率为0.5%,无松动、断钉现象,认为该术式较经椎弓根植骨有一定的优势,其优点是:(1)手术在直视下进行,有利于植入较多的骨质,可靠地支撑前中柱;(2)即使在伤椎椎弓有骨折时,仍可对椎体植骨;(3)植骨最后由较大骨块封住植骨口,避免了小植骨粒进入椎管的威胁。其缺点是:(1)对脊髓和神经根有一定的干扰,操作者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巧,对于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谨慎使用;(2)由于目前关于此方法的临床报道不多,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3.3.3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法(包括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后,从伤椎椎弓根部打孔,深4 cm左右,扩大直径0.7 cm左右,用探条探测椎弓根周围无破裂后,通过椎弓根孔撬拨并复位压缩的椎体。用自体髂骨骨块咬成碎骨块,经椎弓根孔填塞碎骨块并压实。袁海胜等[20]采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复查,伤椎脊柱序列均恢复正常。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恢复到术后7.5°,伤椎椎体高度由术前的平均61.5%恢复到术后94.2%,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螺钉位置不当。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有好转。该术式的优点是:(1)重建了椎体原来形态,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稳定性,达到间接的脊柱神经减压;(2)由于无需椎板减压,不经过椎管,对脊髓和神经根基本没有干扰,使脊柱后柱结构完整;(3)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该术式的缺点是植骨量有限,充填不确定,特别是空洞较大时,难以达到满意效果。Knop[21]在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中发现,椎体内植骨并不能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不推荐伤椎植骨。有报道椎体内单纯植骨会出现骨纤维化,影响骨愈合[22],因此有人提出了椎体成形术。Oner等[23]经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后,经皮球囊扩张复位伤椎,注入磷酸钙骨水泥,将椎弓根螺钉技术与椎体成形术结合起来治疗胸腰椎骨折,随访伤椎高度丢失不明显。椎体成形术可能更有效,但价格昂贵,骨水泥有一定毒性且有可能渗漏。

  3.4 伤椎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法

  此术式便是上面提到的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次全切除加钛网骨移植椎间融合术。手术步骤是:在传统术式上,暴露双侧椎板、关节突至横突外缘,确定椎弓根钉进钉点并进钉,切除伤椎棘突、椎板、上下关节突及上方椎体棘突、下关节突,显露两侧神经根并予保护,采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完成伤椎次全切除,保留椎体前缘,对椎管环形360°减压,彻底切除伤椎邻近椎间盘,选择合适长度的圆棒单侧置入并适当过撑,修剪合适的钛网,填塞自体骨后植入椎间,置入对侧圆棒后双侧适当加压。2008年日本学者[24]采用该术式治疗伴有明显椎管占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获得了理想效果。马毅等[25]采用该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7例,随访3~12个月,椎管内骨块被完全切除,Cobb's角平均3.2°。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19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恢复一级或以上,8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5例无改善,2例由A级恢复至C级,1例由A级恢复至D级。认为该术式适应证为椎管骨块占位50%以上、椎板骨折塌陷、Cobb's角>20°或伴有后侧韧带复合结构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李平元等[26]采用类似术式(跟该术式所不同的是仅切除减压侧椎板、关节突、横突)配合环椎管270°减压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12例,伤椎Cobb's角由术前平均40.5°恢复至术后平均8.3°,X线片示脊柱序列和腰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CT显示椎管占位为0~20%,平均随访15.6个月,伤椎Cobb's角无矫正丢失,钛网植骨融合良好,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优点是:(1)单一入路,同一体位,手术创伤小,时间短,通过一个切口、一期手术即可达到前后路联合的效果;(2)可避免前入路的常见并发症;(3)不需处理节段血管,从而降低脊髓圆锥血运障碍的可能;(4)伤椎前侧部分以及前纵韧带保留,可防止钛网前移,同时很容易将钛网置于中间,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其缺点是:(1)对比其他改良手术,其费用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2)在胸椎骨折或者第一腰椎骨折病人中,置入钛网时可能损伤脊髓或者圆锥;(3)暂无远期疗效的资料,所以远期并发症无法估计。笔者近期采用该术式治疗第二腰椎椎爆裂性骨折2例,第二腰椎陈旧性爆裂性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1例,术后效果良好。认为该术式的适应范围应放宽,只要情况允许,包括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良好,经济条件允许,对美观的要求较高,血源充足,麻醉配合良好,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器等,并且术者对于该入路的解剖、操作较为熟悉,所有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都可尝试应用该术式来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在胸腰椎骨折病人日益增多的同时,后路术式的演变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而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医务工作者对胸腰椎后路术式的深入研究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斯提高,后路手术将能满足各类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天驷,钱邦平.胸腰段脊柱骨折韵分类和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1:56-57.

  [2] 王根林,杨惠林.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9:788-790.

  [3] 王开明,张 庆,杨德顺,等,半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608-609.

  [4] McLain RF,Benson DR.Urgent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f spinal fractures in polytrauma patients[J].Spine,1999,24:1646-1654.

  [5] Schinkel C,Frangen TM,Kinetic A,et al.Timing of thoracic spine stabilization in trauma patients: impact on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J].J Trauma,2006,61:156.

  [6] 麦 伟,张维成,颜志坚.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探讨[J].中国医药,2006,1:44-45.

  [7] Dai LY,Yao WF,Cul YM,et al.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juries:diagnosis and treatment,a review of 147 cases[J].J Trauma,2004,56: 348-355.

  [8] McCormack T,Karaikoric E,Gaines RW.The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 of spine fractures[J].Spine,1994,15:1741-1744.

  [9] 夏 群,徐宝山,张继东,等.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4,12:718-722.

  [10]Wang MY,Kim OH,Kim KA.Correction of late traumatic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hypnotic spinal deformities using posteriorly placed intervertebml distraction cages[J].Neurosurgery,2008,1: 162-172.

  [11]刘兰泽,陈 先,卢占彬,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断钉断棒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614-618.

  [12]唐灿锐,谭建基,莫浩伟,等.三平面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6:70-72.

  [13]刘少喻,李浩淼,梁春祥,等.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7,9:646-649.

  [14]魏富鑫,刘少喻,赵卫东.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49.

  [15]贾水淼,董胜利,张 凯,等.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20:1595-1596.

  [16]周 飞,周文玉,于跃芹,等.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并对侧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4:271-273.

  [17]徐 冬,牛 犇,韩思林,经椎间孔胸腰段脊髓减压及椎间植骨术[J].颈腰痛杂志,2006,5:358-359.

  [18]孙常太,黄公怡,李海生,等.髓核组织对椎间植骨融合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3:198-200.

  [19]林 宏,李康宁,向 勇,等.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4:385-387.

  [20]袁海胜,吴新萍.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4433-4434.

  [21]Knop C,Fabian HF,Bastian L,et al.Late resul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fte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and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J].Spine,2001,26:88.

  [22]Alanay A,Caroglu E,Yazici M,et al.Shotsegment pedicel insrumentation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 does transpedicular intracorporeal grafting prevent early failure[J].Spine,2001,26:213-217.

  [23]Oner FC,Verlaan JJ,Verbout AJ,et al.Cement augmentation techniques in traumatic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J].Spine,2006,31:89.

  [24]Ayberk G,Ozveren MF,Altundal N,et al.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alone:transpedicutar placement of distractible cage with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J].Neuro Med Chir(Tokyo),2008,1:8-14.

  [25]马 毅,邓树才,刘建坤,等.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钛网骨移植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22-25.

  [26]李平元,苏小桃,欧 军,等.Ⅰ期后路270°减压、钛网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三柱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9,6:532-534.

 

作者: 林慰光综述,林本丹,胡奕山审校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