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年第15卷第4期

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调查

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摘要:第三磨牙第三磨牙(也称智齿,以下简称M3)是人类恒牙组中萌出最晚的牙齿,又是先天缺失最多的牙[1],其萌出时间约在20岁左右[2],本文以我校2004年录取的四川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萌出情况在442名大学生中M3萌出17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959%,其中男生99人,女生76人。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解剖学;第三磨牙

      第三磨牙(也称智齿,以下简称M3)是人类恒牙组中萌出最晚的牙齿,又是先天缺失最多的牙[1],其萌出时间约在20岁左右[2],本文以我校2004年录取的四川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校2004年录取的本科生442名,其中男生234名,女生208名。均为汉族,无正畸史,无拔牙史。分19、20、21岁3个年龄组。在教室内采用口镜电筒光线口内直视检查。

    2       结果

    2.1       萌出情况

    在442名大学生中M3萌出17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959%,其中男生99人,女生76人。各年龄组萌出情况见表1。表1       三个年龄组M3的萌出情

    2.2       牙位分布

    19岁年龄段,左上颌M3的萌出率为20.49 %,右上颌M3的萌出率为18.85%,左下颌M3的萌出率为26.23%,右下颌M3的萌出率为23.77%;20岁年龄段,左上颌M3的萌出率为31.33%,右上颌M3的萌出率为28.00%,左下颌M3的萌出率为36.00%,右下颌M3的萌出率为34.67%;21岁年龄段,左上颌M3的萌出率为48.15%,右上颌M3的萌出率为47.50%,左下颌M3的萌出率为48.75%,右下颌M3的萌出率为44.50%。

    2.3       萌出的对称性

    19岁年龄段,上颌左右均萌出者占15.57%,下颌左右均萌出者占18.85%,左侧上下颌均萌出者占13.93%,右侧上下颌均萌出者占18.85%;20岁年龄段,上颌左右均萌出者占26.67%,下颌左右均萌出者占31.33%,左侧上下颌均萌出者占22.67%,右侧上下颌均萌出者占22.00%;21岁年龄段,上颌左右均萌出者占46.25%,下颌左右均萌出者占36.25%,左侧上下颌均萌出者占33.75%,右侧上下颌均萌出者占31.25%。

    2.4       第三磨牙的萌出与牙列拥挤的关系在第三磨牙的萌出者当中,19岁年龄段,上颌全萌出牙列拥挤者占52.94%,下颌全萌出牙列拥挤者占52.17%;20岁年龄段,上颌全萌出牙列拥挤者占40.00%,下颌全萌出牙列拥挤者占56.00%;上颌全萌出牙列拥挤者占39.13%,下颌全萌出牙列拥挤者占60.53%。

    3       讨论

    现代人第三磨牙的退化趋势非常明显,总萌出率低于100%,总萌出率在75%~80%即可看作最高萌出水平。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M3的出现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在性别上男性略高于女性,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以上两点与王美青等调查结果一致[3]。在第三磨牙萌出的牙位分布中,左上颌M3的萌出率为33.32%,右上颌M3的萌出率为31.45%,左下颌M3的萌出率为36.99%,右下颌M3的萌出率为34.31%。由此可见,下颌M3的萌出率高于上颌M3的萌出率,完全与临床资料相符;并且左侧M3的萌出较右侧M3的萌出率高。从第三磨牙萌出的对称性观察表明,各年龄段左右对称萌出的比例明显低于左右非对称性萌出者;上下颌对应萌出的比例明显低于上下颌非对应萌出者。在第三磨牙单颌全萌出者与牙列拥挤的关系上,下颌牙列的拥挤程度明显高于上颌。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上颌牙列的拥挤程度逐渐降低,而下颌牙列的拥挤程度逐渐增高。

    第三磨牙的萌出因种族、地区、性别、营养、食物状况、牙齿缺失情况等有较大的差异,而且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本文选择四川籍汉族牙齿无缺失的大学生以尽量降低萌出的差异性。在接受调查的19、20、21三个年龄段当中,第三磨牙的萌出率为39.59%;而戴宁翔[4]调查的3 000例大学生中,第三磨牙的萌出率为36.80%;张彦彬[5]调查1 802例大学生中,第三磨牙的萌出率为31.70%。男女性别差异均不大。第三磨牙萌出在口腔4个区的牙位分布当中,下颌的萌出高于上颌的萌出,左侧第三磨牙的萌出较右侧第三磨牙的萌出率高。因萌出致牙列拥挤者下颌牙列的拥挤程度明显高于上颌牙列。

    [参考文献]

    [1] 续美如,吕冰峰,霍益亮.青少年第三磨牙缺失与阻生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63-365.

    [2]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

    [3] 王美青,姚秀芳,颜朝云,等.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排列和咬合状况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5):314-317.

    [4] 戴宁翔.3000例大学生第三磨牙流行病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14(3):401.

    [5] 张彦彬.苏州大学学生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2):136.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四川 泸州 646000)

  (编辑:蒋登金)

作者: 周正丽,范光碧,汤华军,罗传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