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年第18卷第1期

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对脑外科病人具有解除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内滴药,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等作用。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50例气管切开病人,现将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对脑外科病人具有解除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道内滴药,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等作用。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50例气管切开病人,现将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50例气管切开病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9岁,平均55岁,重型颅脑损伤9例,脑出血30例,肿瘤11例,气管切开时间最长75 d,最短7 d。通过科学及时的呼吸道护理,本组病人均达到了预期的护理效果。

    2  术后呼吸道护理

    2.2  加强气道护理

    气管套管的纱布长时间摩擦颈部,使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可将纱布带套上止血带在将纱布的两端与外套管两端固定,松紧度适宜。气道口应用湿纱布覆盖避免异物进入。吸痰是保持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通畅的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措施。加强翻身、拍背、吸痰,让其被动咳嗽一次,意识不清、咳嗽排痰困难者,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应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重视气管内导管的消毒,常规每6~8 h进行一次清洗,分泌物稠厚又多时,可随时清洗,煮沸消毒好后立即安上,以防长时间的脱离,引起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阻塞气道;每日更换一次性纱布垫2~4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保持切口处敷料干燥,无污染。

    2.2  充分湿化呼吸道

    气管切开后,原有的正常呼吸道湿化、加温等功能丧失,致呼吸道内分泌物干燥、结痂,分泌物不易排出,使呼吸道阻塞,给呼吸道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充分湿化呼吸道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而持续湿化可以使气管处于湿化状态,降低痰液粘稠度,易于排出,避免了长时间的负压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也减少了肺部感染机会。常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常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注射液加敏感抗菌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沐舒坦微量持续气道滴入,湿化量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

    2.3  控制口腔部细菌定植

    口腔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已有文献报道气管切开后各部细菌阳性,通过每次的咽拭子观察中发现,其培养结果与气道分泌物的结果相同,说明咽部细菌定植为气道细菌的一个重要来源[3]。所以,加强口腔护理,高热、术后禁食 、昏迷 、鼻饲、生活不能自理者`,保持口腔的清洁,应根据PH值合理选用漱口液;定期做口咽部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素;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45°,尤其是鼻饲时至少应保持1 h,以避免鼻饲液返流至咽部,从而降低口咽部肠道菌污染及定植;尽早给病人少量多次生理盐水吞咽,这对返流及逆行的胃肠道内革兰氏阴性杆菌起到正常的冲洗作用。

    总之,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阻塞患者最常见的操作,加强气道管理是呼吸道护理的最重要而又基本的措施。呼吸道的充分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必备条件。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进一步降低了气道或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护理,降低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气管切开病人的生命质量,也是提高神经外科病人众多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 易兴翠.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评估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41-42.

[2] 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3] 范伟萍,胡 文,文淑华.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细菌学调查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61-362.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外科,重庆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