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肥胖状况2种标准评价比较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应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比较静安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状况。方法2002~2004年,静安区营养监测点7~18岁的学生,分别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肥胖、超重,比较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学生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应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比较静安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状况。方法  2002~2004年,静安区营养监测点7~18岁的学生,分别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肥胖、超重,比较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学生特征。结果  (1)用身高标准体重、WGOC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分别为16.44%和10.51%,超重率分别为12.90%和15.31%;(2)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中,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存在明显不一致性;有4.41%(734/16 640)的学生用身高标准体重不能进行筛选,其中男生13~17岁组占91.69%(673/734);(3)2种标准筛选的肥胖学生均表现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结论  随着我国青少年发育的快速变化,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已不能客观反映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超重水平,而WGOC标准能很好地区分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学生。

  【关键词】  肥胖症;身高;体重;评价研究;参考标准

  Comparison of Two Obesity Criteria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Jing'an District in Shanghai

  GUO Yawen, XU Dalin, ZHOU Zuhua, et 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20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obesity status by using weightforheight standard method and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Reference Norm for Screen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ade by WGOC in 2003. Methods   Using weightforheight standard method and reference standard of BMI made by WGOC, a crosssectional assessment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was carried out in monitoring school students (aged 7-18 ) in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Two groups of obesity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s   1) By using weightforheight method and BMI,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besity were 16.44% and 10.51% and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verweight were 12.90% and 15.31%. 2)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sing the two methods. There were 4.41% (734/16 640)of the students unable to be screened using weightforheight method and 91.69%(673/734) were boys aged 13-17. 3)There were more obesity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than in middle schools, and more obesity students in boys than in girls with two both criteria. Conclusion   Weightforheight standard in 1985 can not correctly reflect the status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BMI criteria made by WGOC in 2003 is a more scientific method in screening norma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students.

  【Key words】  Obesity;Body height;Body weight;Evaluation studies;Reference standards

  20世纪60年代开始,儿童单纯性肥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蔓延。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余a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明显上升。筛选标准的制定是防治工作的关键之一,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给制定标准带来很多困难。1987年,WHO提出以身高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为可疑临界值,以超过20%为肥胖;1997年在国际肥胖委员会(IOTF)都柏林会议上,专家组确定象成人那样,用体质量指数(BMI)作为反映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脂的指数和估计肥胖发病率的参数。两大国际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NCHS)、欧洲IOTF〕以及英国、荷兰、瑞典、挪威、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正使用的BMI筛查曲线在我国并不适用,建立我国自己的筛查标准势在必行[1]。学校卫生领域目前仍使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显然不能适应情况的变化。2003年WGOC针对此情况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笔者对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采用2种标准的筛选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2004年按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确定营养监测点学校(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3所中学、3所小学作为静安区的营养监测点学校),3 a中有完整资料的7~18岁学生分别为6 138名、5 512名和4 990名,共16 640人。

  1.2  方法 

  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身高测量时,受检者赤脚,背靠身高计,脚跟并拢,背伸直,足后跟、臀部、背部呈直线,视线水平测量。体重测量采用RCS-160型电子体重计。身高误差不超过0.5 cm,体重误差不超过0.1 kg。对所有学生同时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肥胖、超重,并进行比较分析。率的比较使用u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10.0软件。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比较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WGOC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分别为16.44%和10.51%,超重率分别为12.90%和15.31%。

  2.2  不同年份结果比较 

  2002~2004年,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的肥胖率分别为16.03%,17.27%,16.01%;用WGOC标准筛选的肥胖率分别为11.00%,10.70%,9.70%。经检验,2种标准筛选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002~2004年,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的超重率分别为13.46%,13.35%,11.72%;用WGOC标准筛选的超重率分别为13.78%,16.62%,15.73%。经检验,2种标准筛选的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2003和2004年。由于过高或过矮,超出标准范围,无法进行筛选的占4.41%(734/16 640)。见表1。表1  2002~2004年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和超重率比较(略)

  2.3  不同年龄组结果比较 

  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9~17岁;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3~17岁组;超出标准范围,无法进行评价的,以13~17岁组较多,占93.46%(686/734),其中男生673例,女生13例,见表2。表2  上海市静安区不同年龄组中小学生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和超重率比较(略)

  2.4  不同性别的结果比较 

  男生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1~18岁组(除12岁组外);超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2~17岁组;超出标准范围,无法进行评价的占8.69%,其中13~17岁组占94.66%(673/711),见表3。表3  上海市静安区不同年龄组男生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比较(略)


  女生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9~17岁组;超重率除11岁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27%的女生无法进行评价,其中12~15岁组占78.26%(18/23),见表4。表4  上海市静安区不同年龄组女生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比较(略)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WGOC标准筛选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均表现为男生的肥胖率、超重率高于女生(肥胖率的u值分别为20.20,17.58,超重率的u值分别为6.06,15.78,P值均<0.01)。

  3  讨论

  3.1  用2种标准筛选肥胖存在差异 

  尽管应用2种标准对肥胖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即小学生肥胖率明显高于中学生,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但是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超重结果却明显地不一致,身高标准体重和WGOC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分别为16.44%,10.51%,超重率分别为12.90%,15.31%;此外,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3.2  BMI法与身高标准体重法比较

  3.2.1  2种标准工作原理完全不同 

  “身高标准体重”是以营养良好的儿童为对象,按同等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体重为100%,±10%为正常范围,体重超过20%为肥胖;WGOC标准以6~18岁儿童青少年BMI的性别年龄发育曲线,利用身高标准体重筛除生长发育迟滞、消瘦者,消除了原样本中营养缺乏者所产生的干扰作用,以P85和P95为超重、肥胖界值点的选择基础,对曲线平滑化处理,利用多项生理技能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交叉验证[2]。WGOC标准的制定更具科学性。

  3.2.2  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明显滞后 

  尽管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在当时是一种理想的参考标准,但一般情况下,一种生长发育标准大约只使用5 a左右。1985年时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很低,但近十几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发育速度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已有4.41%(734名)的学生超出了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的标准范围,其中男生占96.87%(711/734),13~17岁组占93.46%(686/734)。对这些学生无法进行确切评价,在许多研究中只能将超出标准范围的学生排除在外,13~17岁组学生一方面表现为较多学生无法评价;另一方面表现为筛选的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超重学生明显较少。

  3.2.3  WGOC标准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现实性 

  尽管我国的肥胖、超重儿童青少年人数正迅猛增加,但毕竟处于早期,真正的大胖子不多,因此WGOC标准能更客观地反映肥胖、超重状况;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出的肥胖,超重比例为1∶0.79,而WGOC标准为1∶1.46,可见WGOC标准更能发挥超重作为肥胖一级预防“警戒线”的作用。WGOC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充分考虑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显著缩短与国际标准的距离,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更具科学性。

  另外,BMI更能反映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肥胖程度与成年后发生各类慢性病(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心血管病、肿瘤等)的危险相关;BMI能很好地反映人的体成分、体脂分布间的关系[3]。对城乡不同群体体格生长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群体进行BMI比较,结果符合我国青少年儿童群体在BMI上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4,5]。筛选肥胖最好的指标是年龄-性别BMI,是评价体内总脂肪的一个良好指标。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时,需对每一个个体的资料对照标准值,这对于无相应统计软件的学校或家庭非常麻烦,难以普及,而且在判断肥胖程度时,必须具备年龄、性别、身高、标准体重等参数;而BMI值可通过计算得到,评价肥胖程度仅依据年龄、性别、BMI界值,因此非常简便、直观,更能客观地反映肥胖程度。

  3.2.4  WGOC标准的不足之处 

  WGOC标准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最新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BMI与体脂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成熟程度,评价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时应结合生长突增、性发育阶段等标准,因此筛选出超重、肥胖学生后并非所有学生都是超重或肥胖,应结合目测法,判断到底是结实粗壮还是脂肪过多。(2)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中腹部肥胖、臀部肥胖者较多,而内脏型肥胖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了解体脂分布状况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筛选肥胖时,除了BMI、标准体重外,也应考虑腰围、臀围、皮褶厚度等。(3)北京市儿童青少年BMI和体脂百分比(PBF)呈中高度相关,IOTF提出的BMI切点尽管在确定中国儿童高体脂水平具有较高特异性,适合肥胖的判定,但不适用于肥胖的筛选[6]。

  由于我国有关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基本上沿用别国的研究,关于整个儿童青少年BMI与体脂或体脂百分比的研究就更为缺乏,因此全面考核BMI筛选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真正价值还要开展很多工作。

  WGOC标准能更客观地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最终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在实际工作中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因此,建议尽快推广和应用本筛选标准,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尽快结束各地有关儿童青少年肥胖筛选标准混乱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2]瞿凤英,张李伟,王春荣,等.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体重指数分类标准的血脂谱验证.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17-119.

  [3]HE QA,WIKLAND K.Population based body mass index reference values from Goteborg Sweden :birth to years of age.Acta Paediatr, 2000,89(8):582-592.

  [4]JI CY, SEI JO,NAOHIKO N. The geographic clusting of body size of Chinese children aged 7 years. Ann Human Biol, 1999,26(7):527-535.

  [5]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龄青少年体重指数地域与人群分布差异的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28-331.

  [6]张倩,杜维青,胡小琪,等.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关系的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13-116.

  【作者单位】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41。

作者: 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刘洪雷,夏伟骏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