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经济发达的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普及急救知识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穗港澳三地大学生1721名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大学生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80。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经济发达的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普及急救知识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穗港澳三地大学生1 721名进行调查。结果  三地大学生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80.71%;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70±13.86)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培训经历、学习欲望、地区差异以及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得分均有影响。结论  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急需提高,普及的任务刻不容缓。

  【关键词】  急救医学;认知;横断面研究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rstAid Knowledge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Guangzhou, Hongkong and Macao

  QIN Si, WANG Shengyong.

  Cent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Injury,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rstaid knowledge in Guangzhou, Hongkong and Macao, and to make suggestion for popularizing firstaid knowledge. Methods  A cluster multistratefied sample of 1 721 undergraduat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halfope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Among the students surveyed, 80.71% of them knew the firstaid telephone number. The mean score of firstaid knowledge was (49.70±13.86), with the higher score among boys and the students in higher grad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training experiences, desire for lear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districts and maternal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nclusion   Undergraduate total level of firstaid should be improved promptly.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ine;Cognition;Crosssectional studies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旅游等行业的飞速发展,配套措施的欠缺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频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应的健康生活观念没有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些伤病者往往事发突然,起病急,医护人员到达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具备基本急救知识的“第一目击者”的现场施救,可以为进一步转入院内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为了解穗港澳3地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普及急救知识的可行性及途径,笔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香港、澳门3地共6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 852份,回收有效问卷1 721份,有效回收率为92.9%。其中广州大学生886名(51.5%),香港大学生465名(27.0%),澳门大学生370名(21.5%);男生769名(44.7%),女生952名(55.3%)。年龄为16~25岁,平均(20.9±1.4)岁。

  全部调查表经核查后统一编号,用SPSS 12.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别以能否正确知晓急救电话号码(y1=1,0)、急救知识得分及格与否(y2=1,0)为因变量,以所选择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急救电话知晓情况 

  穗港澳3地大学生急救电话总知晓率为80.71%(1 389/1 721),经χ2检验,三地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28,P=0.000)。所选择的10个因素中,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救知识知晓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求知欲望(χ2=6.971,P=0.031)、年级(χ2=6.141,P=0.013)、院系(χ2=4.451,P=0.035)、地区(χ2=82.180,P=0.000)。将P<0.05的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专业和港、澳地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理工类专业相比,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占专业优势而对急救电话知晓率高;与广州学生比较,香港学生急救电话知晓率高,而澳门学生低。见表1。

    表1  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正确知晓急救电话号码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2.2  急救知识得分情况 

  三地大学生平均总得分为(49.70±13.86)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88.631,P=0.000)。所选择的10个因素中,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救知识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是否培训过(χ2=16.710,P=0.000)、求知欲望(χ2=66.055,P=0.000)、性别(χ2=25.829,P=0.000)、年龄(χ2=10.520,P=0.001)、年级(χ2=22.643,P=0.000)、院系(χ2=26.203,P=0.000)、地区(χ2=117.621,P=0.000)、父亲文化程度(χ2=6.652,P=0.010)、母亲文化程度(χ2=7.600,P=0.006)、亲友是否从医(χ2=23.580,P=0.000)。将前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培训过、求知欲望、性别、年级、地区和母亲文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有培训经历、有培训欲求、高年级、广州地区、母亲文化程度较高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生,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见表2。

    表2  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得分的(略)

  3  讨论

  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三地大学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较低,均未达到及格标准且参差不齐,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和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香港医疗急救系统发达,反应迅捷,医疗保障体制完善,市民伤病后所需费用多有保障,求医愿望强。这种对医院的依赖和信任,导致他们产生只要记住急救电话号码,而具体的急救工作由医护人员去做的认识。学生从小到大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香港学生出现急救电话知晓率高而急救知识得分却不高的情况。广州地区因组织了有关单位对部分市民进行了急救知识免费培训[2],这无疑对广州学生的得分较高有利。三地经济水平均较高,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较大,但重临床、轻预防的倾向依然严重。

  调查结果表明,应加强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培训,可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利用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提出‘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的原则[3],足见普及的重要性。大学生在时间、精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其他人群,对他们推广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可带动全民急救素质的提高,使得伤病员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的救治,为院内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条件[4]。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率和后遗症[5],对提高生命质量至关重要。现场抢救是扭转病情的关键环节,院外抢救不及时,院内设备再好,医师技术再高,也难以起死回生[6]。以各种形式如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做好急救电话与急救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避免打错电话或打骚扰电话而影响正常的急救工作[7]。要充分考虑无培训经历、无学习需求、性别及地区差异对普及急救知识的影响,由浅入深,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急救知识培训[8]。上海市急救中心已与部分高校合作,将急救知识和技巧正式列入大学选修课[9],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有文献报道,学校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教育成本低,效果好[10]。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个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可望成为适合我国国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投入少但收效好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牛天平,陈天峰.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意义探讨.急诊医学,1999,8(1):54.

  [2]黎蘅,刘进兴.免费教你急救知识.广州日报,2004-09-18(1).

  [3]王一镗.努力加强和提高“第一时段”救治的质量.中国急救医学,2003,23(2):94.

  [4]孙义萍,倪爱民,钱国薇.论院前急救中急救医疗功能的充分发挥.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518.

  [5]王野,李远建,杨彬.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四川医学,2001,22(12):1 198.

  [6]谭宁.院外“120”救护工作隐患分析与防范.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6):489.

  [7]万桂荣.120呼救电话诸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学丛刊,2001,6:124.

  [8]余汉霞,付守芝,万桂荣.健康教育在急救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03,19(9):715.

  [9]费国忠,蔡晓峰,蒋健.上海市突发事故流行病学特点、应急反应和现场伤员分流原则的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8):514.

  [10]陈靖.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13):73.
  
  【作者单位】  1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2;

         2  湖北民族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作者: 覃思,王声氵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