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2期

山东省5 870名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结果山东省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7。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晓率较高,对无偿献血知识、非传播途径、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知晓率较低。大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为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山东省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7.47%,58.57%和52.47%,其中普通大学最高,为68.75%;职业技术学校、农村普通初中最低,分别为53.33%和47.97%。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晓率较高,对无偿献血知识、非传播途径、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知晓率较低。大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歧视现象。结论  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是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重点加强无偿献血知识、非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等内容,减少歧视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知识,态度,实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

  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至2003年底艾滋病感染人数累计100万,目前存活的有84万,且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当前阶段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对我国防止艾滋病蔓延意义重大。目前对艾滋病尚无有效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愈药物和方法,健康教育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1,2]。山东省现有初中至大学在校学生750多万,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在学校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巨大的优势。为了解不同地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2004年6月笔者对山东省28所学校的部分在校大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学校类型:全日制普通四年制/五年制大学、大专或本科大学的专科部、职业技术学校、城市普通高中、农村普通高中、城市普通初中、农村普通初中,共7类学校。调查学生为以上7类学校的在校一年级学生,其中四年制初中为在校二年级学生,职业技术学校指生源为初中生的中专、技校、职业高中。

  1.2  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遵循随机的原则进行抽样。首先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3],将17个市分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3类,每类地区抽出1个市,分别为烟台、泰安、临沂,再加上省会城市济南,共4个市作为本次调查的城市。城市确定后,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卫生防疫部门配合下,根据掌握的学校情况,抽出本辖区内上述7类学校各1所,再抽出指定年级3~7个班不等,保证每所学校调查人数不少于200人,每市不少于1 400人,每类学校不少于800人。

  采用自制问卷,问卷共分中学和大学2种,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不能预防的措施、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态度与行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需求等6个部分。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分为传播途径(7分)、非传播途径(9分)、预防方法(6分)、非预防方法(5分)和基本知识(13分)5类,共40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负责,以班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学校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结果的保密性和真实性。

  1.3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统一的标准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采用Epi Date 3.0 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用SPSS 11.0以上版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Epi Calc 2000 和SPSS 11.5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4个市28所学校在校学生5 922人,获得有效问卷5 870份,问卷合格率为99.12%。初中生1 668人,高中或职高学生2 520人,大学或大专学生1 682人;男生2 827人(48.16%),女生3 043人(51.84%)。

  2.2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 

  大学与大专、职业高中与农村普通高中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大学生知晓率最高(68.75%),农村初中学生最低(47.97%)。表1  山东省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及知晓率(略)

  2.3  大中学生各类知识得分 

  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及知晓率见表2。大学、高中、初中学生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86.63%,76.63%和71.29%;非预防方法最低,分别为44.66%,23.46%和25.58%。非传播途径和基本知识知晓率也较低。表2  山东省大中学生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与知晓率比较(略)

  2.4  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见表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等可传播艾滋病途径知晓率较高,大学、高中学生知晓率均在90%以上,初中生在85%以上;非传播途径、非预防方法和部分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如无偿献血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经血传播、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每天锻炼身体不能预防艾滋病等,高、初中生知晓率均低于20%。表3  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正答情况(略)

  2.5  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与行为 

  大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正向态度和行为所占比例不高,存在较严重的歧视现象,如大学、高中、初中学生中,认为“应对HIV感染者身份保密”的仅为24.31%,26.03%和23.32%,愿意与HIV感染者一同上课的仅为33.47%,28.69%和29.02%。见表4。表4  山东省大中学生有关艾滋病态度与行为正向率比较(略)注:*为u检验。

  3  讨论
 
  山东省28所大中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大学最高,高中次之,初中最低,低于康殿民等[4]的调查结果。提示应切实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应重点加强农村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学生艾滋病各项知识掌握不平衡,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非HIV传播途径、不预防方法以及基本知识掌握较差。从各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看,相对掌握较好的是艾滋病传播途径,如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对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传播HIV知晓率分别为97.44%,95.91%和91.25%,相应的预防方法知晓率也相对较高;但非传播途径、不预防方法掌握较差,知道“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分别仅为27.47%,20.16%和23.68%。说明以往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道的比较清楚,但同时也说明在宣传内容方面不够全面,非传播途径、不预防方法等知识宣传不够,特别是非传播途径方面,学生存在较多模糊认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从而导致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取歧视的态度和行为。提示在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时,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非传播途径和不预防方法等内容的宣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

  大中学生普遍存在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现象,且这种歧视与知晓率高低并不一致,如初中生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与帮助态度的比例高于大学生。提示对艾滋病的无知是产生歧视的根源之一[5],但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6],因此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比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应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由于误解和认识模糊而产生的歧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和行为,为消除歧视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邵一鸣.第十一届国际艾滋病大会药物与疫苗及其评价.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2(5):239.

  [2]刘德纯.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与严重危害.淮海医药,2003,21(1):84.

  [3]山东省统计局.2003年山东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33-42.
 
  [4]康殿民,刘学真,黄涛,等.山东省4类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抽样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2):141-143.

  [5]徐钟渭,谭永达.我国艾滋病人/感染者的关怀及消除歧视.浙江预防医学,2003,15(7):52-54.

  [6]邱仁宗.有效而合乎伦理的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对策.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增刊):6-12.

  【作者单位】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   

作者: 闫静弋,徐留臣,杨育林,魏霞,席庆兰,张迎修,毕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